趣味寫作網

位置:首頁 > 原創專區 > 精選

讀《蒹葭》有感800字(精選3篇)作文

精選2.33W

篇一:讀《蒹葭》有感800字

讀《蒹葭》有感800字(精選3篇)作文

完美,缺亦美

白蘆圍墾,綠水繞坻,微風清蕩,端莊如一。

——前記

白露結霜的時候,遮去八分的叢中現出一圈精緻的輪廓,水中難映她的容顏,只依稀見的是個窈窕的模樣。欲細看時,卻又化成一筆濃墨添在心間,不知所蹤。

這是《詩經》裏的《蒹葭》。詩中語句重複卻不感宂雜,講述了對自己心愛女子的愛而不得。其實所謂愛情,就是心中翻騰的喜悦卻又無法表達的朦朧。

美人隔河而笑,相去三步,如隔滄海。這首詩的美,是一種恍惚的,朦朧的,帶着一點悲劇色彩的美;是一種執着追尋之後,仍然求之不得的缺憾美;是寤寐思服的敷衍。

如果沒有“晚來唯有兩枝殘”的意難平,又何來“更持紅燭賞殘花”的惺惺相惜和由人及己?假若沒有“獨酌無相親”的嗟歎,又怎得“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的悠然自得和千古傳芳?酒飲微醺,花開看半,殘缺的美,也麗。

“水滿則溢,月滿則虧”,缺憾並不影響美的產生,卻起推動作用。維納斯斷臂,她的眉眼不會因殘缺的雙臂而失去柔情,她的面目不會因為幾點傷口而失去神氣。相反,它凝聚了人體形象美的所有魅力,多少人因此歌頌她,推崇她。這不是所謂單薄的全可比。

張愛玲作為民國四才女之一,用最後的悲慼為人生草草收場,卻將她這一生熬得更加輝煌。文風瀟灑細膩,看盡人生風塵,將人心見聞鐫入硯墨,憑藉自己出彩的文字,將自己活成月光。

天生無完美,人人求完美,缺憾才更顯得難能可貴。它引人向上,去思考完美的含義,而其所不及就是缺帶來的生氣。

《二泉映月》的作者阿炳盲目,卻將那股清泉創造成不朽的悲愴;貝多芬幾近失聰,卻仍為熱愛執迷不悟於琴鍵之中;寒冬臘梅正因零落成泥才更顯氣節;鈴鈴蘭花正因不屈狂風才顯生機。

缺憾是失了片瓣的玫瑰,即使不完美,但愛意永垂。可近不可得的戀情是蒹葭,不完美或缺的人生並非笑話。缺憾,又何嘗不是最好的解答。

春夏秋冬,朝來暮往,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後記

篇二:讀《蒹葭》有感800字

相思萬縷百般事

簾外聲潺潺,煙水浩渺,江南別具一番風韻。小橋流水,閒夢悠遠。滿城柳絮紛飛,一片相思萬縷。品讀此詩心中無限滋味,百般事。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江上雲重重疊疊,遮住了渚中成片的蘆葦,清晨風寒霜重。那心愛的人讓我魂牽夢縈,在斷橋輕煙中婆娑,心中惆悵無窮,此之謂愛而不得。宋代詞人陸游又何嘗不是呢?“桃花落,閒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託。莫,莫,莫!”他痴心未改,但這樣一片赤誠心意,卻不能向心愛之人訴説。那陸游的妻子又有何過錯?“角聲寒,夜闌珊。怕人詢問,咽淚裝歡。瞞,瞞,瞞!”唐婉被迫另嫁他人,岳母硬生生將這情思斬斷,心中對陸游的愛無法情愫。《蒹葭》與兩首《釵頭鳳》唯一不同的一點則是《蒹葭》中男主人公還能去尋覓女主人公的芳情,但陸游和唐婉便只能稱為苦命鴛鴦。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我再次拔開清煙霧嵐去尋覓她那清瘦宜人的身影,但路途如此之險峻。我望見她清秀明麗的杏眼,濃愁的雙眉,紅脣皓齒,那張如桃花般嬌豔醉人的臉在紅塵中最顯突兀。如此之美好,百般細膩。好似“叢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在我墮落之餘,你卻能讓我心感歡愉,那我又如何不能一見傾心?辛棄疾在寫這首詞時政治失意,悲傷悽慘,但在元夕節傾城狂歡之中,詞人等待着意中人的到來,卻久望不至,心中悵然失落。可猛然間回頭,卻發現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女子如此的淡泊、高潔,又怎能不讓辛棄疾動心?世俗紛繁不及她的一面笑盈,但只有自身高雅的人才值得被愛。《蒹葭》和《清玉案。元夕》都寫出了男主人公對美好愛情的嚮往,在《蒹葭》中男主人公為追求心上人不顧險阻,勇往直前,問為何?卻不知其然,大許是心中的那女子成了他鍥而不捨的精神支柱。辛棄疾也是因為她的出現才豁而開朗。

説如此,詩最後一段“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故事的結尾又是怎樣?我肯定他能與女子相愛,並且朝朝暮暮。他雖滿腹惆悵,但回頭望向柔藍溪水,纖塵不染的溪中渚上斷橋邊依舊朦朧的美人,他又會重拾勇氣,去追尋心之所向。人生中又何嘗不是“溯洄從之,道阻且右。”崎嶇難攀又怎樣?道途漫長又怎樣?坎坷迂迴又怎樣?滿腹經綸又何妨?再次望向那片美好耀眼的未來,將重拾信心,便得一番新的美景……

蒹葭葱葱,白露已幹。所謂依人,在君之旁。鴛鴦相伴,遂成終生。顧視而望,宛在心中揚。

篇三:讀《蒹葭》有感800字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詩含蓄而委婉的表達了對所念之人的追尋而不得的憂傷與惆悵。苦苦追尋卻愛而不得,心上人似乎總在雲裏霧裏呈現那一抹背影,飄渺不定,有蹤無跡。

總有人苦苦沉浸於河洲上的那份冷漠,划着小舟,挺着波濤去追尋着,眼中除了那抹靚影和彎曲的河道,也不記得什麼,只有從霜起至蒸發的日子裏的惆悵。直至追尋的她(他)散在霧中,才憶起冷淚幾滴。

但誰何曾憶起過,那條漫長險阻的路上,有過什麼風景。是青鬱的草岸,左右隨水搖擺的荇菜,列隊而行的花野鴨與水中潛游的魚,還有空中劃過的浮雲,結伴而飛的雁和日落的温度與星辰的璀璨。

追尋的意義不只是伊人,不止於河洲,最美的是沿途的風景。

追尋的更不只有伊人,是純粹的嚮往,繽紛的夢想和人世間的正義與美好。最幸福的不在於結果,而是沿途我撒下的所有汗水艱辛與歡笑。

正如泰戈爾所説:“天空沒有翅膀的痕跡,而我已飛過,人生的意義,不在於留下什麼,只要你經歷過,就是最大的美好,這不是無能,而是一種超然。”

每一段未到達終點的旅行,都不是為了讓我們迴旋而停滯不前,而是給我們帶來更堅韌的力量,更寬闊的心境與更隨和的笑。每一個未曾上岸的河洲,都不是為了困住水中苦苦尋求的人,而是贈予一段鮮豔的回憶,留下一朵未開放的花苞,在往後的日子裏默默笑着品嚐的零星。

就好像向警予和蔡和森青春裏轟轟烈烈的愛情最後平淡收場,蔡和森也能毫無怪罪與憤恨,而能在他過去時光中親愛的警予去世後説:“偉大的警予,英勇的警予,你沒有死,你永遠沒有死!你不是和森一個人的愛人,你是中國無產階級永遠的愛人!”而向警予在就義前,換上的是婚禮上沒有穿上的旗袍。他們都不約而同地表達着對曾經共度的那條小溪中的景色,最清芬的愛與釋懷。

更如一聲追尋仕途而未成功的孔子,晚年選擇教書育人,傳遞自己的思想,又何嘗不是因為那段未完成的旅行為他帶來了更多閲歷見識,才得以使火炬以另一種方式傳遞啊。

永遠不要選擇沉淪在過去,而是以過去的風景為基石,以更灑脱的姿態歡笑着走向更美的遠方。

曾經的我們只看見了山有多高,路有多險,水有多狂。總是對自己説:“那便是我跨不過去的山崗,找不出的道路與渡不過的大江。而若干年後再回首望,其實山也未必那麼陡峭,路也未必那麼漫長,溪流清清淺淺,慢慢流向遠方。我們會遺憾——但不是遺憾未到達的終點,而是過去的我們花了過多的時間跋山涉水而沒有欣賞那片沿途的風景。

那片河洲,未必會比未來我想起的那段美好回憶更重要。

我曾經有個追尋的伊人,在我未曾到達的水的一方。

我是説,在盡力向河洲而去的路上,我有過歡笑,有過悲傷,但我永遠記得兩岸的荇菜搖晃與水中的魚兒遊蕩。我可以勇敢地追尋,即使他無疾而終,我也會感謝那條小河上我遇到的所有浪花與風景,那是我走向遠方的精神食糧。

不止於河洲,不止於水的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