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寫作網

位置:首頁 > 原創專區 > 精選

數字化教學優秀案例(精選6篇)作文

精選1.27W

篇一:數字化教學優秀案例

數字化教學優秀案例(精選6篇)作文

智慧教學新生態賦能教師職業發展

一、工作背景

(一)項目實施背景

以信息技術現代化推動教育現代化,是國家推動教育改革的重要舉措。根據____省教育廳《關於進一步推進普通本科高等學校智慧教學的實施意見》、《____省本科高等學校智慧教學三年行動計劃》等文件要求,____理工學院作為____省本科高等學校智慧教學示範校建設單位,深刻認識到智慧教學轉型帶來的機遇與挑戰。通過大規模建設智慧教室、優化數字化課程內容、推進教學方式變革、創新數字化評價模式等途徑,不斷構建智慧教學新生態,積極探索適應信息化需求的教師職業發展新途徑。

(二)擬解決的關鍵問題

1、教學環境方面。傳統多媒體教學環境功能單一、技術落後,難以滿足教育信息化時代教師教學創新與發展的需求,亟待改善。

2、教學改革方面。一線教師是智慧教學的主體組織者、實施者,教師的教學方式、手段以及教學理念還比較落後,需要進行基於數據驅動的教學改革。

3、教學評價方面。原有的教學評價主體、評價方式、教學反饋不夠客觀全面,教學決策多依賴教師個人經驗,缺乏教學數據的分析與評價,不利於教師快速成長與職業發展。

4、教師技術方面。教師的智慧教學水平與信息化技術能力密切相關,信息技術不足成為了阻礙教師未來發展的重要環節,需要通過專業的研修和培訓,全面提升教師綜合信息素養。

5、管理決策方面。學校教學管理者大多是採用傳統的決策方式,缺少大數據分析等支撐,教學管理亟需從經驗驅動到數據驅動的變革。

二、工作舉措

學校黨委對智慧教學工作高度重視,成立領導小組制訂學校智慧校園建設發展規劃、智慧教學實施方案等,不斷構建智慧教學新生態,形成了“智慧5賦能”教師職業發展新模式。分別在智慧環境、智慧教學、智慧評價、智慧研訓、智慧決策五大方面促進教師職業的發展。

(一)聚焦智慧環境——打造先進實用的智慧教學環境

自____理工學院入選____省高校智慧校園試點項目以來,學校搶抓信息化發展機遇,積極推進智慧校園建設,建成領先的全景支付一校通平台,完成了校園5G網絡的全覆蓋。學校對標____省智慧教室架構技術標準,先後建設了160個基礎型、拓展型、高級型智慧教室,1個智慧教學可視化管理中心,全校智慧教室覆蓋率達到60%。其中,智慧教室依託物聯網、大數據與人工智能等技術,可實現分組互動式教學、AI智慧微課錄製以及課堂管理、互動、評價數字化。智慧教學可視化管理中心依託督導巡課、IOP物聯網智慧教學融合、大數據分析、智慧教學資源四大平台,實現了全校智慧化的教學督導、評價、分析與管理。每個學期平均有600多門課程在智慧教室開展教學,錄製的課程資源達到40T以上。

(二)聚焦智慧教學——探索智能創新的教學改革模式

1、拓展載體、促使教師教學方法更迭

教師通過超星學習通(1265名教師使用)、雨課堂(998名教師使用)、訊飛AI課堂(976名教師使用)等在線教學平台開展智慧化教學(佔比90%以上)。其中超過60%的教師能夠利用多個智慧教學平台開展混合式教學活動,師生、生生可以隨時隨地進行交流互動。

2、交流互鑑、催生教師教學技術創新

學校建成的智慧教學環境和平台助力教師開展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教師智慧教學水平得到極大鍛鍊和提升。學校每年舉辦10餘次校級觀摩、競賽等活動,參與人數達到教師總數60%以上,多位教師在省級及以上教學創新大賽中獲獎。

3、頭腦風暴、引領教師教學理念變革

在智慧教學環境下推進數字化素養技能提升和智慧課程細胞工程,觸發教師們的頭腦風暴。通過採用BOPPPS、對分課堂、混合式、融合式、在線課堂、翻轉課堂等先進教學設計理念與智慧教學技術手段,重塑教師角色,形成具有智慧教育能力的高素質教師隊伍。

(三)聚焦智慧研訓——構架全面立體的信息素養提升體系

教師信息素養培育是工作之重,學校全面開拓教師的信息化教學技能等信息素養提升路徑,通過智慧環境構建“333”研訓體系,建立長期、有效的教師發展新生態環境。

1、實施“培訓+研究+競賽-三位一體”的信息素養提升方案

通過定期舉辦智慧教學名師示範課、教師研修工作坊,開展“智慧教學環境及信息技術應用培訓”、“智慧校園及教育技術應用培訓”、“基於智慧課堂的應用型課程開發與設計”等活動,為教師提供新的教學體驗,不斷促進教師智慧教學能力的整體提升。通過遴選智慧教學改革研究項目,評選智慧教學改革優秀案例,培育大量智慧教育教學改革成果,激勵教師開展智慧教學研究工作。通過以賽促教、以賽促學,不斷提升教師教學創新能力,推動智慧課堂的教學革命。

2、實施“青椒養成、黃椒進階、紅椒引領”的信息素養提升方案

學校全方位謀劃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融合工作,精心鍛造“名師、導師、學科教師、專業教師、課程組教師”的多主體帶動的學習共同體,形成“三椒共振”的有效模式。

“青椒”方案:針對青年教師開展信息素養培育、教學技能提升等專題培訓,近年來先後培訓1700人次,全面提升教師的信息化教學水平。“黃椒”方案:組織中青年骨幹教師分享、學習身邊的典型案例、社會熱點案例,並進行深入討論交流,提升信息意識、數據分析思維、數字化工具使用、教法創新等核心素養,培育創新、一流課程。“紅椒”方案:培養資深教學名師,通過名師講壇、研學沙龍等推動骨幹教師快速向名師成長。該計劃先後培養____省高校教學名師4人、校級教學名師4人。其中,我校教師發展中心培養的信息化金牌培訓師李蒙教授,先後受邀到省內外80餘所高校培訓教師上萬人。

3、實施“校政企三方協同”的信息素養提升方案

近年來,學校聯合國際院校、智慧科企、政府等三方通力合作,全面推動教師智慧教學的前沿及縱深發展。分別聯合芬蘭、德國等院校(線上、線下)培訓教師800餘人次;依託“一帶一路”援外等政府項目培訓教師約370人次;與科企聯辦的培訓中,參與教師達578人次。通過不斷的技術學習與交流,提升了教師的國際視野、教學創新意識,同時增強了教師智慧教育強國的使命感、自豪感。

(四)聚焦智慧評價——打造多元化、數字化教學評價體系

1、專家與督導評價數字化

依託教學數據可視化分析平台,通過實時數據採集、智能評測、學習分析、分類聚類、關聯規則挖掘等技術方法,提供教與學的立體、綜合性評價,構成智慧教學數字化評價體系。通過智能巡課督導,推進多目標同步督導、重點目標多時段持續督導,形成智慧化閉環反饋機制。建立教師數字化評價檔案,結合課程畫像的大數據與各個課堂聽課的評價數據,幫助教師掌握教學趨勢,持續提升教學質量,促進教師職業發展。

2、同行評價與自我評價數字化

學校通過匯聚錄播平台錄製的優質教學視頻資源,供廣大教師觀摩、學習以及相互評價,促進教師教學質量的整體提升。教師本人可以通過課堂錄像、案例庫、反思互評等教學反饋數據進行自我評價,及時調整、改進,為教師終身學習提供豐富的優秀案例及多樣的解決方案。

(五)聚焦智慧決策——形成教師發展的數字化基礎保障

依靠智慧環境對教師的教學數據進行全面採集和深度挖掘。在促進對教師、學生學習質量科學評價的同時,尋找教學過程中的短板弱項,在此基礎上為實施精準幫扶、及時干預提供了決策依據。學校出台了《____理工學院教師發展培訓管理辦法》、《____理工學院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工作管理辦法》等文件,精心構建了師生信息素養提升途徑與機制,形成嚴格的制度保障。

三、工作成效

(一)實際應用效果

1、智慧教學環境持續優化,學科專業建設創新突破持續湧現

在智慧教學環境助力下,廣大教師在課程和專業建設方面取得明顯成效。學校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等4個專業獲批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等兩個專業通過中國工程教育認證。《電子工程應用設計》等5門課程獲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38門課程獲批省級一流本科課程,17門課程獲批省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7個項目獲批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2022年度,獲得____省教育教學成果獎(高等教育類)特等獎4項、一等獎3項、二等獎4項。

2、教師信息素養全面提升,教育教學領域創新突破持續湧現

教師利用智慧教學環境開展教學改革,課堂創新的熱情空前高漲,一大批中青年教師茁壯成長,整體教學水平有了顯著提升,多位教師在全國高校教師教學創新大賽、____省教學技能競賽中大放異彩,獲得國家級二、三等獎以及____省特等獎、一等獎等。

3、打造教師成長平台,教師綜合能力創新突破持續湧現

利用智慧教室的遠程視頻交互功能,實現與芬蘭坦佩雷應用____大學、愛爾蘭阿斯隆理工學院等14個國家的25所高校開展遠程視頻會議及學術研討。教師發表國際期刊論文與主持省部級及以上的課題數量明顯增加。

4、賦能信息應用場景,智慧教學成果創新突破不斷持續湧現

學校十分重視信息技術在教學管理和教學實踐中的應用。近三年,共計100多位教師分別在____省教育信息化優秀成果獎、____省教育教學信息化交流等活動中取得佳績。這些教師的獲獎成果和作品在校內得以廣泛推廣、交流,影響學校大批中青年教師紛紛探索、實施信息化教學。

(二)輻射和影響

學校的智慧校園環境和智慧教學成果受到上級和兄弟院校領導的廣泛認可。由____省教育廳主辦的2022年度全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技能“大比武”活動、____省教育系統2022年度教學技能競賽決賽均選定我校智慧教室作為比賽場地。我校教師利用拓展型智慧教室中先進的設備充分展現了其智慧教學水平,全省各地參賽教師們通過此次大賽機會充分觀摩、學習,對於教師們今後在各自學校開展智慧教學起到較好的促進示範作用。

(三)規模效益

智慧教學平台的建設覆蓋三個校區,保障了疫情之下3萬名師生的教育教學,面向社會舉辦了20餘場的技能培訓,有力支撐了互聯網環境下的個性化教學、顯著提升了學校的教學質量和管理效率,學校成功通過了“____省高校智慧校園試點項目”驗收,獲得“____省本科高等學校智慧教學示範校”殊榮。智慧環境下教學新生態有效助力教師成長、促進教師職業發展。學校獲批“____省首批省級教師教學發展示範中心”,也是當年豫西地區唯一的示範中心。

2022年9月27日,由____省教育廳主辦,____理工學院、____省高等教育學會、科大訊飛股份有限公司承辦的____省本科高校智慧教學工作推進會在我校舉行。我校智慧教學建設成果得到上級和兄弟院校領導的讚賞,50餘所本科院校領導200餘人前來交流、調研,為全省推廣智慧教學平台建設與應用提供了良好的契機。

四、工作經驗

(一)組織架構是首要因素

學校領導十分重視智慧建設工作,成立專門的智慧教學環境建設領導機構,有利於快速調動所需的各類資源,便於協調各方力量,凝心聚力、高效開展智慧教室建設與應用。

(二)籌措資金是有效保障

高校資金普遍比較緊張,學校解放思想、廣開渠道、多方籌措,充分利用銀校合作資金,改善了智慧教學基礎環境,建立了智慧教學平台,為教師的智慧化水平提升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三)教師培訓是主要途徑

學校多部門聯合開展多層次、多類型的教師培訓,不斷革新教師新的教學理念,激勵教師運用信息技術開展課堂創新,助力教師職業發展。

(四)全面評價是驅動載體

通過智慧教學大數據平台,教學督導、教學評價覆蓋教學全過程成為現實。實現教學評價由經驗驅動到數字驅動的轉變,為教師提升與發展提供更加科學、全面的支撐。

五、下一步舉措

(一)持續推進智慧教學新生態環境體系建設

為了實現更高的智慧教室覆蓋率,仍需要大筆建設資金。下一步學校將持續攻堅克難,實現全校智慧教學環境全覆蓋,為教師的職業發展持續賦能發力。

(二)持續推進全體教師智慧化培訓縱深發展

學校將不斷總結智慧教學應用中的成功案例,持續推廣應用先進的智慧教育技術、教學方法,形成系統、規範的應用案例視頻資源庫,建設教育信息技術公眾號(EIT),推廣教育信息技術工具與智慧教學設計理念。

(三)持續推進信息元素融入辦學治校全過程

把信息化工作作為學校辦學能力辦學水平提升的主要渠道,在教學管理、教師培訓信息化水平不斷提升的同時,將信息化的建設成果全面融入黨務、行政、學生等各方面,不斷開拓信息化場景應用新模式,持續提升學校教育教學現代化水平。

篇二:數字化教學優秀案例

基於OMO的數據保護治理和網絡安全保障體系

____學院是____省高校數字化校園建設試點單位和智慧校園建設試點高校,十四五期間,學校加速推進教育教學和管理服務數字化轉型,着力構建基於中台技術的數據生態體系。

一、工作背景

隨着學校數字化轉型工作不斷推進,學校數據量和數據使用頻次較十三五期間顯著增長,學校現有數據治理和網絡安全模式在數據支撐、數據保護、網絡安全防護、應急處置響應等方面越來越顯得力不從心。如何確保學校數據資產的安全使用,實現數據保護與數據應用均衡發展,高質量推進學校各項業務數字化轉型,成為了____學院現階段亟待解決的關鍵問題。

二、關鍵安全問題

(一)數據家底不清

數據底數不清、數據暴露面不清和數據保護着力點不清是學校數據保護治理面臨的一個主要問題,已成為學校數據安全工作有效開展的制約性因素。____學院數據資產規模大,二級部門多,業務系統多,釐清數據難度大。此外,由於十三五期間學校數據和安全閉環未完全形成,導致數據治理只能把系統生成的數據通過業務部門定義的數據質量和安全標準在全量數據中心構建出來,因為不觸及業務,在數據質量和數據安全檢驗方面也很難着力,從而使得數據質量參差不齊,進而導致針對數據的安全防護難以精準實施。

(二)數據流向不明

十三五期間學校數據安全主要採用傳統單點建設為主,圍繞數據處理活動,進行了分段堡壘式保護,起到了一定的防護作用。但隨着十四五期間信息化建設和智慧化應用的快速發展,學校數據訪問形式變得多樣複雜,數據使用頻次顯著增多,原有管理體系越來越難以明晰數據流向,有效建立數據關聯,讓數據有序、安全、可控的流動到所需用户當中。

(三)安全運營乏力

受限於機制體制等因素,學校數據應用和數據安全人員配備不足,數據服務能力不強,應對突發安全事件的手段和能力薄弱。主要體現為:1。業務系統使用單位和設備運維廠商各自為政,缺乏有效的機制為數據和網絡安全事件的發現、分析、處置、溯源提供協同保障。2。缺乏專業安全團隊持續對安全告警進行監測、分析、處置等閉環操作。3。隨着數字化轉型的深入,面對黑客日新月異的攻擊手法,缺乏融合內外部安全能力持續提升自身應對網絡及數據安全威脅能力的有效途徑。

三、工作舉措

為深入推進____學院數字化轉型,提升學校數據安全與網絡安全的保障與處置能力,遵循全域覆蓋、釐清家底、統籌管理、團隊協同、運營為王的一體化安全保障理念,學校於2021年9月啟動了數據保護與網絡安全新模式構建工程,構建基於OMO的數據保護治理和網絡安全保障體系。

(一)組織領導

1、機構建設

學校成立了由黨委書記和校長負責的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負責統籌協調全校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重大問題。學校信息化辦公室設立了網絡信息安全科和校園數據服務科,統籌網絡安全和數據服務,整合運營力量、協調溝通專家團隊,確保安全監測與事件處置形成最大合力。

2、制度建設

學校制定並頒佈了系列數據保護與網絡安全制度,並於適時進行更新和完善,包含:《____學院數據標準管理辦法》《____學院數據確權管理辦法》《____學院數據治理管理辦法》《____學院網絡與數據安全管理辦法》《____學院網絡安全應急處置預案》等。

3、團隊建設

建立安全運營團隊,在信息化辦公室統籌管理下開展工作,按照“實戰化,體系化,常態化”指導思想,實現“動態防禦,主動防禦,縱深防禦,精準防護,整體防護,聯防聯控”。設立安全監測組,負責對安全事件進行實時監測;設立安全分析組,對安全監測組提交的攻擊事件進行深入分析,判斷攻擊嚴重性;設立預警通告組,根據收集的威脅情報、上級安全通告、安全事件分析結果,發起處置通知流程並協調反饋;設立安全運維組,負責日常運維和定期運維工作,保障網絡環境、平台設備,以及相關安全設備的正常運行,定期開展系統安全檢查;設立攻防滲透組,負責業務系統上線前准入測試、組織攻防演練、組織護網行動、常態化漏洞黑盒測試、安全腳本及接口開發等。

(二)協同推動

1、內部協同

(1)數據協同。建立靈活、高效、安全、穩定的數據交換平台,並基於其構建共享數據庫,提供反映學校全面情況的數據信息。構建全局共享數據集,並形成全局數據共享的管理、維護、處理和服務機制,實現學校數據資源的共享、集成和高效利用。(2)身份協同。建立統一身份認證和校級用户中心,提供多種認證方式,對用户進行統一權限分配,並輔以功能完善的全局權限審計能力,確保每個系統的數據訪問安全。(3)校內單位協同。從場景應用視角出發,信息化辦公室協同各業務部門,共同制定數據保護整體目標、總體方法、原則規範等內容,落實自身責任,協同推進數據保護和網絡安全。

2、外部協同

(1)對應用系統廠商開發的數據字段標準、數據訪問接口等進行統一規範,要求系統廠商必須無條件提供系統對接接口,確保新建系統數據合規。(2)對硬件設備和安全設備廠商進行統一規範,要求廠商提供7*24小時的在線響應或線下駐場服務,確保安全事情及時響應處置。

(三)技術創新

1、數據治理驅動安全防護

結合學校數據現狀,開展數據保護治理,對學校數據資產進行採集、確權、流傳、備份、理解、分析和定位,根據數據重要程度和敏感程度不同,對數據進行個性化防護,通過數據安全服務為用户提供針對不同數據、不同使用者的數據管控手段,從而實現在適當安全保護下的數據自由流動。

(1)推行數據確權。梳理現有數據資產,確定校內數據總體情況,摸清全校數據家底。(2)制定脱敏規則。對重要數據進行脱敏操作,在保證數據安全的前提下提供數據服務。(3)建立申請流程。數據需求單位線上申請,經逐級審批後,最終由信息化辦公室加密後統一授權,保證每條數據安全使用。(4)數據統一備份。實現數據統一自動備份,當災難發生時,確保數據高效支撐系統恢復運行,保證業務連續服務能力。(5)統一訪問權限。整合統一用户中心,確保人員信息數據的一致性,統一設置訪問角色並授予對應數據權限,實現在系統登錄、數據使用、密碼找回等場景身份核驗一致性,確保數據使用合規安全。(6)移動端應用安全加固。對學校專屬APP“雲上黃淮”進行定期安全掃描和定期加固,增強對惡意入侵的抵抗能力,確保移動端數據安全。

2、建立數據鏈監測及追溯系統

構建數據全鏈體系,可視化反映校內數據流動情況。從數據全景和數據全鏈兩個維度展現不同粗細粒度數據來源去向信息,當數據出現問題時有源可溯,有據可尋。通過數據庫細粒度審計與告警、數據信息資源分類目錄發佈與審批下載、API解析和還原等技術手段,對網絡流量中數據內容進行監測,統一對數據流動進行分級分類標記和敏感數據識別,結合線下工程師和線上工程師的辨別分析,及時發現安全風險並有效追溯。

3、建立API數據調用審批與監測系統

(1)實現應用層和數據層分離,應用通過API接口審批方式訪問數據。對全校已有的API接口按照主題分類包裝到前端,構建API服務查詢、展示、收藏、調用、申請、評分一體化服務模塊,實現API在線申請和統一審批,確保數據使用安全。(2)構建API監測系統進行安全監測。通過對應用流量進行採集,解析流量中的應用API信息,進行深度分析,實現面向API漏洞的攻擊檢測與防護、面向API數據的泄露檢測,使API傳輸數據風險可視化、數據泄露可視化、傳輸行為可視化等,顯著提升API安全防護能力。

4、構建OMO網絡安全協同運營體系

建立基於OMO的安全協同運營體系,形成融合線上線下安全人員、技術工具、制度流程的一體化安全工作新模式。線下安全分析師利用學校內外網環境中的安全設備,針對學校數據和網絡,實時分析處置告警信息;線上安全分析師利用線上服務支撐工具確診安全事件,釐清事件損害範圍,判定線下安全處置措施的有效性;以運營腳本驅動線上線下分析師深度參與監測、分析、處置、溯源的安全事件處置閉環過程,確保分析過程與安全處置完備精準。

(四)項目管理與實施保障

項目整體管理和實施由信息化辦公室統籌負責,主要措施有:1。明確數據質量和網絡安全管理組織,配備具有專業知識和能力的責任人及數據質量管理專員;2。明確數據質量管理和安全運營團隊工作所涉及的數據標準與網絡安全標準制定與優化、系統建設與改造、數據質量自查與校核、數據安全監管及考核評估、安全事件監測與響應等相關經費保障;3。對從事數據採集、檢查、考核和安全事件監測、分析、處置的人員進行崗位專業技能培訓。

四、工作成效

(一)實際應用效果

1、數據運轉全程可監測

實現對10多個部門30+系統的數據進行全生命週期可視化安全監測。通過統計報表、作業日誌、監控大屏等多種不同維度的監測手段,保證任何一個數據運轉環節出現安全問題時,管理部門均可在第一時間發現。涵蓋:(1)200+數據採集作業的實時監控;(2)11個數據子集、248個數據子類的7000萬+數據變化概覽;(3)7大數據子類脱敏管理;(4)40+API服務和22+數據目錄服務的使用審核監測;(5)業務數據質量監測分析與質量報告定期推送。(6)重要業務系統數據庫100餘個備份管理。

2、安全風險全域可感知

運營團隊結合數據感知中心掃描工具,統計維護全域100+數據庫及其賬號、20+文件系統、40+應用、40+API接口等數據資產基礎信息,從敏感數據位置、敏感數據總量、敏感數據類型、敏感數據便籤、敏感級別等多個維度,梳理學校數據資產台賬,構建學校敏感數據資產分佈全景態勢圖。

基於資產台賬和敏感數據資產分佈全景態勢圖,數據感知中心採用分佈式方式部署業務數據流量探針,結合數據庫審計探針,對分散在各部門的業務系統,數據庫及API接口訪問流量日誌和各類審計告警數據進行採集,通過對安全策略變更和數據庫、應用、API等涉敏對象的敏感數據量、敏感數據類型等指標進行綜合分析與智能預測,生成敏感數據流動態勢圖。

數據感知中心對分佈在不同位置、不同時間、不同類別、不同級別的數據資產安全告警、事件處置等指標數據,通過日誌比對、基線異常、概率異常、行為鏈判別等建模分析,識別如賬號風險、應用訪問風險、數據庫訪問風險、用户異常行為風險、API安全威脅、DLP違規等不同場景的安全風險並進行綜合呈現,形成數據安全風險態勢圖,從而實現圍繞數據的分佈、流動、風險的全域智能感知。

3、安全事件全程可閉環響應

通過OMO網絡安全協同運營體系,對安全事件實現了7*24小時線上、線下資源有機融合,協同開展實時監測、聯合分析、快速處置,每月平均採集接收事件3500多萬起,經研判分析篩選出安全事件210多萬起,處置高危事件10餘起,有效解決了學校自身安全問題發現難、確認難、處置難、溯源難等四難困境,確保學校數據和網絡安全。

針對安全事件,OMO體系採用一體化SADR(監測、分析、處置、報告)模式。首先通過前端探針動態監測感知,分析安全事件類型,歸類後進行安全事件定級,然後交由二線分析師研判事件威脅程度,威脅較大時上報專家團隊進行協同處置,最終交由一線工程師按照安全事件處置辦法進行現場處置,安全事件解除威脅後形成安全事件報告,交由網絡安全管理員進行留檔,確保安全事件全流程閉環。

(二)用户體驗

1、通過數據主題分類和共享權限劃分,既保證了用户能夠快速找到所需數據,又能在系統設定的共享數據權限下在線完成數據申請調用,實現了數據使用的便捷性與合規性統一。

2、通過對數據使用申請的管理與審批,實現所有數據使用情況的在線審查,確保每一項數據合理安全使用,同時結合數據全鏈監測和API監測,確保數據使用安全可追溯。

3、通過OMO網絡安全協同運營體系,依託數據保護治理工作的成果,能夠持續、動態、閉環地開展日常安全防護和重要時期重點保護,同時也為師生提供了實戰化安全演練場景,提高了師生解決實際安全問題的能力,增加了師生安全項目的經驗。

(三)規模效應

____學院探索的“基於OMO數據保護治理和網絡安全保障體系”的安全工作新模式,使學校數據安全和網絡安全保障水平顯著提升。學校網絡安全運營中心,融合了校園網、物聯網、數據安全、網絡安全等多業務安全保障運營,最大限度實現了資源節約和集約使用,可以大幅節省數字校園運維和網絡安全建設的資金投入,同時還可取得安全保障的最佳效果。

項目的建成運行以及安全運營團隊的落地,為國內其他兄弟院校提供了可以參考的範例,也為我省教育信息化和網絡安全建設提供了可以借鑑的寶貴經驗。

五、工作經驗

(一)數據保護治理

應遵循數據保護治理戰略層—戰術層—戰役層閉環建設。釐清數據底數,明晰數據安全問題,形成數據保護治理的有效手段,同時開展場景化數據保護治理工作,形成標杆效應,以局部戰役性的數據保護治理撬動和推動學校全面的數據安全建設。

(二)網絡安全保障體系

應依託先進的安全運營理念和安全運營團隊,結合學校實際環境和安全工具,融合外部專業安全人員與工具,共同建設完整的威脅分析與處置技術堆棧,構建高效的持續監測、主動發現、閉環響應的安全事件處置響應體系。

篇三:數字化教學優秀案例

數字賦能書院治理體系優化

一、工作背景

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數字技術的快速發展推動着世界政治、經濟、科技、文化的快速變革。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報告明確指出,要“推進教育數字化”,教育數字化轉型是建設數字中國、教育強國,實現教育現代化的必然要求。

___師範學院智慧校園建設基礎良好,是“____省高等學校數字化校園示範學校”“____省教育信息化智慧校園項目試點高校”。學校設立網絡科技管理服務中心,建有教務、人事、科研、學工、OA等20項應用系統,負責學校信息化建設規劃與實施。___師範學院知新書院自2021年8月成立之初,與網絡科技管理服務中心協作,嘗試搭建並不斷升級完善知新書院智慧社區大數據平台,通過數字戰略規劃,智慧服務、支持與評價,數字人才與文化三個部分的設計與運行,為書院科學管理、個性服務、智慧應用的管理模式提供技術指導與數據支撐。主要解決以下關鍵問題:

(一)整合基礎數據資源

對原分屬各學院的學生數據進行有效梳理,包括對基礎數據的匯聚、教育層面的標註和書院專屬數據庫的建立。通過數據匯聚技術,伴隨式識別不同場景下學生活動的各類表現,實現對不同場域下同一學生的數據規整與打通,對基礎數據進行有效整合。

(二)堅持問題導向,利用數字資源賦能書院治理體系優化

書院制育人模式改革重在探索,在實踐中知新書院遇到一些現實的難點和堵點。

1、社區治理模式改變原有院(系)管理模式,使得治理對象更為複雜多元。知新書院入駐包括工學、理學、歷史學、法學等四大學科門類的學生,學生來源、專業特點、思維方式的差異性給傳統意義上的院(系)管理帶來很大的挑戰。

2、學生融合住宿、交叉滲透需要書院治理模式更加精細化和科學化。按照書院建設普遍規律,知新書院採取打通專業、界別的方式混合住宿,促進學生文理滲透、融合發展,傳統輔導員(班主任)——宿舍——學生橫向管理體系需要重構和優化,網格化、發散式的治理需求更為明顯。

3、多主體參與治理需要書院治理機制進一步優化。書院建設過程中,書院是主體。但專業學院的參與和協同、多元化的導師團隊入駐、多學科管理服務對象(學生)的個性發展使得參與主體更加多元。如何構建暢通參與機制、科學決策機制、準確預警機制等尤為重要。

基於此,知新書院智慧社區數據平台以學生吃、住、行、學4個方面為主題特徵數據庫,通過可視化集成展示,為書院管理提供直觀數據參考;通過數據關聯分析,為學生提供科學合理的管理措施和精準細緻的個性服務;通過基於書院數據平台的風險評估,對可能存在的問題做到提前預警、提前介入,優化書院治理體系,提升治理能力。

二、工作舉措

(一)強化規劃引導,圍繞書院實際制定教育數字化轉型路線圖

學校黨委高度重視書院制育人模式改革,立足“如何培養人”這一關鍵問題,多次召開專題會議,研究部署平台建設工作。成立了跨部門協同建設平台領導小組,層層壓實工作責任。書院、網絡科技管理服務中心相關責任人結合書院實際情況,系統謀劃平台的整體架構、核心維度,保證平台結構優化、集約高效、安全可靠。

(二)夯實數字底座,協同搭建書院教、育、管、服新型基礎設施體系

在學校領導小組統一部署下,由知新書院牽頭,會同學校網絡科技管理服務中心、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等部門,整合業務和技術骨幹組成工作組,研究開展平台建設工作。其中知新書院主要負責應用需求設計,網絡管理中心負責硬件支持和部署維護,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選派骨幹教師提供技術指導。各部門共同建立溝通平台,不定期召開項目專題會議,做到項目工作有計劃、有部署。

(三)築牢治理基礎,依託大數據技術構建相關數據分析模型

1、技術架構搭建:三層構架連通理念與實踐的關鍵橋樑。依託學校數字化建設成果,搭建三層次技術架構,包括數據源層、數據處理層和數據挖掘與分析預警層,如圖1所示。數據源層主要涵蓋多類型結構化、半結構化數據。數據處理層實現數據實時採集和定時批量採集,數據存儲和處理運算。數據挖掘與分析預警層包括數據挖掘分析組件,開展數據檢索、分析、融合,進行可視化展示,實現實時監測、智能預警以及信息發佈。

2、學生行為分析模型:全數據收集為學生精準“畫像”。依託學習分析理論和學生事務管理學等相關理論,構建基於大數據的書院學生行為分析模型,如圖2所示。平台突破原有組織架構,將學生管理範圍進行獨立整合。以書院社區化管理需求為依據,獲取學生基本信息、課內外學習、校園生活等多維度學生日常行為數據,運用關聯分析和聚類分析技術,實現了數據驅動下書院科學綜合管理。

(四)優化治理體系,數字賦能書院教、育、管、服治理方式變革

挖掘與分析預警層,如圖1所示。數據源層主要涵蓋多類型結構化、半結構化數據。數據處理層實現數據實時採集和定時批量採集,數據存儲和處理運算。數據挖掘與分析預警層包括數據挖掘分析組件,開展數據檢索、分析、融合,進行可視化展示,實現實時監測、智能預警以及信息發佈。

1、數字賦能書院日常決策。通過搭建科學、可視的書院大數據平台,有效連接校內數據渠道,將學生基礎信息、消費數據、門禁記錄、學業成績等方面以可視化方式進行集成展示,為輔助決策提供能直觀監測的重要客觀數據參考,避免了簡單化思維與碎片化分析,促進教育管理中樞的科學化、系統化發展。

2、數字賦能書院日常管理服務。運用數據挖掘方法,對書院學生的基礎信息、生活軌跡與學習行為等多維度原始數據進行變量關聯耦合,一方面從整體角度,全過程、全方位跟蹤掌握學生羣體學習生活動態,在社區建設、活動開展等方面量身定製更符合學生髮展需求的教育管理服務策略與措施;另一方面根據個體的行為過程和效果反饋,在心理輔導、學業指導等方面提供更精細有效的個性化管理服務。

3、數字賦能書院風險評估與預警。基於數據平台中學生數據收集、分析與可視化呈現,建立“信息分析、提前研判、及時干預和實時反饋”的風險評估與預警工作流程,克服傳統學生報告、人工排查等手段存在的疏漏、滯後等缺陷。在學業成績、校內消費、宿舍出入等方面建立預警機制,幫助書院管理者快速定位危機來源和危機預警,讓問題研判前瞻化,實現學生危機管理模式從應急到預防的轉變。

(五)保障各項權益,細化落實各項保障措施

1、學校領導重視、關心和支持書院建設,確保研究經費及時到位,保障數據平台建設順利開展,為本項目的實施提供物質基礎。

2、工作組成員的配備結構合理,既有在學工第一線、富有創新精神的輔導員教師,又有具備大數據項目建設經驗的專業技術人員,為本項目建設提供人力保障。

3、___師範學院2014年獲批____省第一批高等學校智慧校園建設試點項目,經過多年建設,網絡已經覆蓋教學、辦公區域和教工生活園區,為項目建設提供了重要硬件基礎及技術保障。

三、工作成效

知新書院智慧社區大數據平台於2021年9月正式上線,學生範圍涵蓋馬克思主義學院及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大一至大三學生,共計253間宿舍,1524名學生。大數據平台分為兩個頁面:一是學生情況一覽,如圖3所示,主要展示學生基本信息、宿舍門禁數據、一卡通消費數據等可視化內容;二是知新書院圖書總覽,如圖4所示,主要展示書院學生圖書館課外學習情況。通過對相關數據進行提取、清洗、去噪、整合等,形成準確及時而又富有價值的統計數據,支持書院學生行為分析應用。

(一)學生基本信息

對學生基本信息情況分類展示,包括平均年齡、性別比例、月均消費、年齡分佈、生源分佈、民族分佈等板塊內容,以可視化的形式宏觀展示書院學生基本情況。其中,對生源分佈進行數據下潛,為書院開展地域文化活動提供快速、準確、清晰的數據支撐。

(二)宿舍進出管理

通過對宿舍門禁數據進行數據挖掘和關聯分析,掌握學生日常進出宿舍峯值時間段,如圖5所示,為疫情常態化管理下避免人羣聚集,採取錯峯就餐措施提供數據參考。此外,如圖6所示,對學生夜間長時間未歸等異常情況進行預警,實現輔導員對學生的學習生活情況精準掌握,引導形成健康科學的學生培養模式和教學生活管理方式。

(三)精準資助

通過一卡通消費數據挖掘與分析,開展精準資助,如圖7所示。通過設定受資助對象尋找策略,對全體學生每月消費記錄進行排序。為保護學生隱私,頁面數據採用脱敏處理,隱藏關鍵信息。為減小誤差,在算法中增設一個關鍵條件,即月消費次數大於50次,為受資助對象評選提供數據支撐,最大可能幫助最需要的學生改善生活狀況。

(四)教育教學

1、學生學習行為引導。平台集學生學習活動信息感知獲取、第一課堂第二課堂的數據表徵、教育教學評價的獲取和評價結果的應用實踐等功能於一體,整合教務系統和圖書館管理系統數據,制定數據共享機制,既為教師對學生開展綜合素養評價提供基礎性的支撐,也為學生精準學習效果預測、精準學習行為引導提供數據遵循。

2、學生學業預警與興趣發掘。通過數據採集、存儲、處理以及隊列建設、成長溯源、安全保障等功能,動態跟蹤學生學業情況,對學習困難學生做到及時、針對性的學業預警與幫扶,如圖8所示。此外,通過進出圖書館次數和圖書借閲次數,側面反應學生課外自主學習情況,及時掌握學生課外興趣點,為通識教育開展提供數據支撐。

四、工作經驗

(一)具體經驗

1、可持續發展:開放的互聯網應用生態和數據生態。智慧社區大數據平台的發展,突破了傳統教育信息化建設模式。通過積極吸收先進技術,與其他部門數據共享,構建教育融合生態,穩步推進教學、育人、管理、服務的數字化、智能化,用不斷累積的教育大數據助力學校智慧教育可持續發展。

2、協同配合:優勢發揮與主體責任齊頭並進,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在本項目中,由學校網絡管理中心負責各平台大數據的整合、共享和管理工作,書院根據自身社區化管理特徵開展功能設計,按所授予權限開展相關應用工作。多部門協作為知新書院智慧社區大數據平台建設提供了有力保障。

3、以生為本:技術驅動與服務驅動雙向發力,助力學生成長成才。大數據平台建設要以學生為中心,從人才培養角度出發,滿足書院制改革下學生教育管理的多元化、個性化的需求。優先圍繞現有管理模式中的痛點難題,設計大數據應用場景的核心功能,增強師生對數據驅動下科學治理的信任感、獲得感。

(二)不足與改進舉措

知新書院智慧社區大數據平台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可以實現主要預設目標,但從整體上來看,距離智慧平台的大數據自動化分析還有進一步完善的地方:

1、進一步拓寬學生行為分析的數據範圍。由於學生在校行為影響因素多樣複雜,項目初期從相對狹義範圍內的學生行為出發,選擇了校園行為中較為共性的部分。尤其在學業分析環節,僅對照影響學生成績的行為因素,而這只是學生個人數字畫像的一部分。下一步,將擴大學生行為數據範圍,建立更為豐富的學生數字描述模型,提高數據關聯性,為學生提供更加豐富、個性化的服務,助力學生全面發展。

2、進一步完善數據收集方法。平台設計過程中採取了積極措施以減少數據誤差,但仍然存在部分問題,例如消費過程分析中,不區分不同支付需求,會對消費排序產生干擾;門禁系統未區分節假日,造成多餘預警。因此,需進一步完善數據樣本收集方法,減少對源數據分析的干擾,實現漸進式、增量式、迭代式的動態提升。

3、持續優化數據挖掘、分析方法。隨着數字化校園建設不斷推進,將會產生更多具有價值的數據,催生更加多優質的數據分析需求。未來,平台將積極更新新一代人工智能算法應用於大數據平台分析,進一步提高數據挖掘的可靠性和技術分析的實用性,進一步提升系統韌性。通過落實試點探索、亮點示範、經驗推廣三個環節,大力提升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

篇四:數字化教學優秀案例

基於系統解剖學的臨牀診療思維虛擬仿真系統的應用

一、工作背景

為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及全國教育大會有關精神,落實《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____教育現代化2035》等文件要求,學校明確高等教育數字化轉型重要任務,選擇醫學專業核心課程集羣,將虛擬仿真教學作為智慧教學的重要內容,構建虛擬仿真教學工程,實施智慧教學應用與研究,實現醫學教育高質量發展。

(一)項目實施背景

1、醫工融合助推醫學創新性人才培養深化

2018年12月我國工信部制定出台了《關於加快推進虛擬現實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2020年9月國務院辦公廳發佈《關於加快醫學教育創新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要以新醫科統領醫學教育創新。醫學院校人才培養目標要以社會現實需求為導向,推進醫學與工理文學科交叉融合,探索新時代高等醫學院校人才培養路徑與教育體系,培養高層次、多元化、創新性醫學人才。

2、5G+VR技術助力醫學教育高質量發展

人體的複雜性和教學實驗材料的特殊性,帶來的是高昂的教學成本和有限的實驗場地,新一代信息技術融合教育教學,VR技術可以很好的解決這些難題。而5G技術為用户提供超清、低延遲的良好體驗,5G+VR技術身臨其境的交互體驗,應用在醫學教育培訓上有着得天獨厚的優勢。基於虛擬現實、增強現實、混合現實等數字技術構建的虛擬仿真教學系統,為醫科院校創新教育提供了更富現實感的教學平台。

基於此,我校強化跨學科融合發展的新醫科建設理念,整合醫學課程資源,搭建了醫工協同創新實踐平台,構建虛擬仿真教學實驗教學工程,開發基於系統解剖學的外科學臨牀診療思維開發的虛擬仿真課程羣,包含“虛擬動態心臟基礎解剖實驗、膝關節解剖虛擬仿真教學系統、氣管內插管全身麻醉虛擬仿真教學系統”3個虛擬仿真教學項目。

(二)擬解決的關鍵問題

本研究為醫工深度融合反哺醫學生培養的成功案例,擬解決的關鍵問題如下:

1、利用三維建模技術、Unity交互開發平台及C#語言編程技術等構建虛擬的心臟、膝關節及氣管等人體器官組織數字模型,將相關的解剖結構和發病原因及手術方法等教學重點和難點融入模型教學中,實現與虛擬仿真平台的交互操作及過程評價。

2、研究將複雜的GPU渲染和編碼任務全部交由服務器端處理的算法和策略,通過優化硬件體系結構設計和改進資源調度,使學習者通過終端設備直接與虛擬仿真程序進行實時交互,擺脱其對高端PC平台支持的依賴。在局域網管理框架下部署醫學虛擬仿真教學實訓系統,減少佔用GPU資源的時間,實現高速低延遲的虛擬仿真交互體驗。

二、工作舉措

(一)案例組織與推動

1、學校加大政策支持與資金投入

我校積極響應國家政策號召,推進虛擬現實技術賦能醫學教育研究。建立以校長為組長、主管信息化建設與教學的校領導為副組長,各教學單位負責及相關職能部門負責人為主要成員的信息化教學改革領導小組,統籌協調推進;建立信息化項目建設專項經費,持續加大經費投入力度,對智慧教育教學項目建設重點傾斜。

2、全面啟動數字化建設機制,協同推動案例實施

我校全面啟動數字化建設機制,採用“2支撐+5協同”的智慧教育體系創新模式,協同推動案例的實施,具體內容如圖1所示。

(1)搭建泛在教與學環境,構建完備的智慧教學體系。擴充網絡基建,實現5G網絡覆蓋,實施本地服務和雲平台並行,共建共享數字化課程與資源,建設以公共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和創新創業類課程為重點課程集羣。

(2)鼓勵創新教學模式,強化教育教學改革成果轉化。創新教學模式,重構課程體系,應用新工具與平台,實施課堂教學新方法、新模式。基於新一代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創新應用,依託特色優勢學科,實施課程改革。

(3)強化數據驅動,深化教育數據治理,建立多元評價體系。推動數據動態更新和多源匯聚,推動數據要素合規利用。建立教學管理與質量大數據監控體系,形成多維度評價數據,支撐教育科學決策、精準管理和高效服務。

3、開發知行合一的虛擬仿真教學平台

本案例利用虛擬現實(VR)技術將醫學基礎知識與臨牀理論及實踐形成橫向串聯,擴視覺空間,形成三維立體的直觀場景,構建逼真的實驗環境,在開放、交互的虛擬環境中實施自主實驗操作,建設思路如圖2所示。

(1)動態心臟基礎解剖實驗融入心臟形態、結構及心臟臨牀相關疾病的知識要點,如圖3所示,進行相應的模擬體驗操作,以達到培養學生對心臟形態、結構及臨牀相關知識的掌握與實踐能力的目的。

(2)膝關節解剖虛擬仿真教學系統將膝關節相關的解剖結構和發病原因及手術方法等教學重點和難點融入模型教學中,設置不同的教學環節,涵蓋模擬演示,實操訓練,可實現反覆培訓,系統界面如圖4所示。

(3)氣管內插管全身麻醉虛擬仿真教學系統通過病人自我介紹基本信息瞭解、病史及麻醉方式、既往病史及手術史、近期身體情況、化驗報告等多項指標評估麻醉條件,建立以操作步驟為標準的考核模式,系統界面如圖5所示。

(二)技術(規範)創新

1、基於5G通信技術的硬件系統結構及實驗室部署

通過優化硬件體系結構設計,改進資源調度策略,使終端功能優化提供連接網絡、視頻解碼和人機交互。學習者可不受時空和人數限制的實現跨平台、跨終端學習與培訓。5G通信實驗室部署方案主要涉及實驗室部署、以及機房部署,如圖6所示,這是一種全新的延遲優化解決方案。

2、基於C#語言及Unity平台開發全過程交互學習模式

基於3Dmax建模技術C#語言辦成技術及Unity交互開發平台建立虛擬仿真教學與數據平台,設計豐富的交互設計流程,大量生產教學內容,並實踐於仿真教學,提升與優化教學質量和課堂模式創新。以膝關節解剖教學與臨牀實訓平台為例,具體開發設計路徑如圖7所示。

3、多維度優化GPU編程提高靈活性

課題組從內部結構、硬件接口和軟件接口三個維度對GPU編程進行優化,使仿真程序通過GPU提供的API接口,可直接調用GPU計算資源。通過對軟件底層代碼和算法的優化將GPU虛擬化,解決了通過不同用户的需求動態分配虛擬GPU運行環境的資源,增強了GPU編程靈活性。

(三)案例管理與保障

1、案例管理

本案例依託單位平台團隊由基礎醫學院、智能醫學工程學院、教育技術中心、校園網管理中心和企業人員組成的具有教授、副教授、講師及助教的層次化結構梯隊。團隊成員各司其職,相互協作,有平台的使用、平台管理和維護、數據管理和更新、算法設計和編寫以及理論指導等任務分工。

2、實施保障

____學院____學院開設虛擬現實技術應用、智能醫學工程、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臨牀醫學等相關專業,為醫工融合理念的落地與實施提供可靠平台與載體。學校建設高規格虛擬仿真實訓中心、智慧化VR/AR實驗室。建成生物與基礎醫學實驗教學中心;擁有智慧教學實驗室6間,數碼互動實驗室8間,臨牀思維訓練室2間,總面積約2000平方米,在虛擬現實VR的應用上,有着充足的實驗平台,為項目後期開展提供全方位的理論與技術支撐。

三、工作成效

(一)關鍵成果

1、立足教學應用和創新,教育教學改革成果成效豐碩。

(1)教學質量工程:

1)2021年____省一流本科課程:虛擬動態心臟基礎解剖實驗,____省教育廳;

2)2020年度____省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膝關節解剖虛擬仿真教學系統,____省教育廳;

3)2018年度____省示範性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心臟解剖實驗教學,____省教育廳。

(2)教學科研項目:

1)MR(混合現實)技術在醫學專業教學中的應用與探索,立項編號:HBKC217010,教育部行指委;

2)基於5G技術的醫學虛擬現實在線實驗教學平台構建及應用,立項編號:22B413009,____省教育廳;

3)新醫科視域下“VR+”臨牀醫學教學系統構建研究,立項編號:Wjlx2021074,____省衞計委;

4)VR、AR技術支持下的醫學影像、康復MR學習中心,結項證書編號:JYBXT-CJKJ20201203,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5)雨課堂智慧教育學習中心建設,立項編號:201902034023,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3)專利:

1)基於VR技術的膝關節腔鏡微創手術規培系統V1。0,專利號:2019SR1016909;

2)心臟解剖虛擬仿真教學系統軟件V1。0,專利號:2019SR1232123;

3)膝關節虛擬仿真規培系統軟件V1。0,專利號:2019SR1232005;

4)膝關節解剖虛擬仿真教學系統V2。0,專利號:2020SR0447123;

5)心臟解剖虛擬仿真教學系統V2。0,專利號:2020SR0465401;

6)基於局域網和5G的虛擬仿真平台V1。0(虛擬仿真雲平台),專利號:2021SR0220323。

(4)著作:

1)虛擬現實與增強現實應用基礎,ISBN:9787030563989,科學出版社,2018年8月;

2)醫學虛擬現實與增強現實概論,ISBN:9787302562658,清華大學出版社,2020年10月。

2、推動人才培養,醫學人才質量顯著提高。

培養醫學人才和醫工融合人才輩出。學生在第八屆全國大學生基礎醫學創新研究暨實驗設計論壇、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____賽區、第四屆全國大學生智能技術應用大賽等高水平比賽中獲得多項大獎。僅2022年為45項,在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立項1項,如圖8所示。我校郝鶯歌等優秀學子綜合素質過硬,被多家媒體報道。

3、建成跨校共享的虛擬仿真實驗項目的課程資源集羣

圍繞人體解剖學,建成虛擬仿真實驗教學平台3個,建設相關課程7門,建設多類別、立體化、高質量的課程資源,在國家虛擬仿真實驗教學課程共享平台上線,校內外平台累計應用人數50000餘人,課程累計訪問次數175萬餘次,逐年呈增長趨勢,課程集羣建設及數據如圖9-11所示。

(二)用户體驗

本虛擬仿真教學具有反覆操作,簡單易上手,直觀形象等特點,彌補了傳統解剖教學具有氣味難聞,標本易損耗,標本資源緊張等缺點。教師採用PC端和VR端進行闡釋和可視化展現,全面清晰的展示解剖結構,實施個性化教學,成效明顯;學生加深了對知識和技能學習並掌握的牢固,有效調動了學生參與實驗教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潛能。

(三)規模效益

自項目啟動以來,我校臨牀醫學、康復醫學、康復輔助器具等專業學生及社會各界醫學人士受益匪淺。目前該系統在滿足我校基礎醫學相關專業學生學習和訓練的前提下,已在中國醫科大學、新鄉醫學院應用。具體應用數據如表1所示。

本項目在局域網和雲端上實現部署和應用,打破時空和人數限制,將逐步面向國內開展基礎醫學教育和臨牀技能培訓的醫學院校(醫院)開放、共享本虛擬仿真教學項目資源,服務於醫學專業教育,為其他醫學院校教育教學改革及數字化轉型提供新思路,為醫療衞生行業的發展注入新動力。

四、工作經驗

本案例基於虛擬仿真技術,將解剖教學和臨牀實訓相融合,通過多模態,三維立體的可視化技術取代傳統的平面化解剖的教學方法,提高了虛擬仿真臨牀實訓中的實時交互體驗,為培養學生臨牀診療思維提供了一個新的途徑。

(一)藉助5G技術實現線上線下全方位教學

利用5G通信技術,將虛擬仿真系統部署到局域網和雲端服務器上,優化硬件體系結構設計,改進調度資源,打破時空和人數限制。將校內校外、本地異地、局域網融為一體,實現了PC、VR、Web版全方位應用,為醫學教育仿真系統網絡化提供了理論依據和應用方法。

(二)實現對傳統教學的延伸與拓展

虛擬現實技術的運用,基於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極大的推動了數字化學習與主動學習策略的實施。基於VR的數字化學習策略與經典醫學教學理念相互整合,展現了基於應用創新課程的多樣性與課程整合的吸引力。

(三)建立數據平台,加強對教學數據管理及應用評價

建立虛擬仿真教學與數據平台,大量生產教學內容,並實踐於仿真教學,提升與優化教學質量和課堂模式創新。線上系統可以自動生成在線學習時間、在線練習情況、實際操作情況的統計報告,通過智能、高效的評價反饋,促進項目改進,提高教學效果。

篇五:數字化教學優秀案例

全面推進教育數字化助力____“雙減”顯實效

作為____國家中心城市的中心城區和承擔省會政治功能的核心區,____區現有區屬中國小、幼兒園95所,在校生14。7萬人。近年來,____區始終把加快推進教育信息化作為教育現代化的有力支撐,作為高質量建設人民滿意教育、提升公共服務能力的重要抓手,融入“高水平打造‘創新智城·品質____’、建設國家一流現代化國際化中心城區”的發展目標,積極探索智慧教育新路徑,加快構建開放、包容、靈活的區域教育信息化新體系,以信息技術引領育人方式變革,構建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全新教育生態,着力做好落實“雙減”的“加”“減”法。

一、工作背景

為加快推進教育部“智慧教育示範區”、教育部“基於教學改革、融合信息技術的新型教與學模式實驗區”、“____省教育信息化2。0示範區”、“____省中國小人工智能實驗區”等建設工作,____區於2021年重點圍繞“互聯網+教育大平台”、教育教學基礎環境提升、教育教學與信息技術融合創新、師生信息素養提升“1+3”工程,開啟了教育數字化轉型的新徵程,不斷摸索信息技術加持下的教育教學融合創新應用方法與模式。近三年的探索中,將信息技術和優秀教育經驗相結合,打造“雙減”背景下“三段十步”智慧課堂教學新模式,被評為____省中國小信息化教學試驗區,冠軍中學、文化路一小被評為____省中國小信息化教學試驗校。但在探索教育數字化轉型的過程中,仍面臨着數字教育資源開發與服務體系尚未健全、信息化教學創新能力尚顯不足、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深度融合能力需要進一步提升和加強區域數字化教育治理水平不足等問題。這些問題和挑戰要求我區充分激發人工智能、大數據等現代化技術對教育的革命性影響,推動教育數字化觀念更新、模式變革、體系重構。

二、工作舉措

(一)機制創新,推進教育數字化轉型

1、多角色協同共建。一是各部門協同,做好頂層規劃。區人民政府與____市教育局簽訂戰略性教育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共同實施落實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工程。二是各小組協同,確保縱向貫通。分別成立區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和局、校兩級教育信息化領導小組,確保教育信息化工作取得實效。三是各科室協同,確保橫向合力。根據教育信息化的總體目標和任務,區教育局各科室按照職責分工,統籌推進,細化、量化推進計劃。四是區校協同,形成“統分結合”的生態。區教育局以“互聯互通、信息共享、業務協同”為目標,構建具有靈活高效支撐力的應用生態圈。

2、高校、專家、智能團協同,提供新型理念和模式。我區採用多種方式,多方協同,強化推進。一是謀劃高校合作。與教育大數據應用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華中師範大學、西北師範大學專家團隊協作,編寫《____區教育信息化發展規劃》。二是成立專家諮詢委員會。邀請眾多國家和省市教育信息化專家及省市教育行政部門的教育信息化工作者,成立____區專家諮詢委員會,為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開展出謀劃策。三是建立智能團隊。建立以校長、信息技術教師組成的智能團隊,為教育信息化工作全面服務於學校師生進行論證提升。

(二)體系創新,重構教育體系新樣態

____區踐行立德樹人育人宗旨,按照“應用為王、服務至上、簡潔高效、安全運行”的總要求,以信息數據為核心要素,以雲平台為抓手,構建了“管理—教學—學習”三大體系,力求將數智能技術、數字思維應用於教育管理、教育決策和教育服務的全過程,全方位重塑其方式、流程、手段、工具等進行全方位、智能化、系統性功能,關注師生髮展,提升全面育人質量。

1、構建智慧管理體系。基於教育大數據支撐教學、教研、培訓等管理業務進行整合分析,形成面向教育管理者的多維度指標監測與分析,通過豐富的監測模板以及功能強大的決策分析引擎實現多維度區域教育資源監管與決策輔助。

2、構建智慧教學體系。建設具有新基建特色的智慧教學環境,結合教育應用生態,聚焦課程、教學、創客、素質評價等關鍵環節實現對師生備、教、學、測、練、考、實踐全場景的數據採集分析,實現教師精準教、學生個性學。通過智慧校園平台實現設備互聯與應用生態構建,打造基於教學大數據的智慧課堂,促進精準教學。①通過智慧校園平台實現設備互聯與應用生態構建,打造基於教學大數據的智慧課堂,促進精準教學;②建設STEAM創客教室,以開拓學生科技視野,培養創新精神與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學生信息化素養為目標;③基於國家對學生素質教育的發展的指導要求,構建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

3、構建智慧學習體系。建設以教學大數據為核心驅動的教師管理、評價、培養一體化的智慧教師發展管理體系。通過對教師生涯全過程管理、教師技能全方位監測、教師發展全數據化評價等手段實現對教師成長的精準監測與定向提升。

三、工作成效

(一)教與學方法不斷創新,幫助師生減負增效

在探索數字化轉型的實踐中,各學校着力探索信息化視域下的教育治理,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初步實現減負增效。

1、賦能教學,幫助教師實現教學減負。資源是教師教學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老師們通過智慧課堂和智慧教育雲平台可以獲取海量精品教育資源,包含課件、教案、學案、試卷、視頻、素材等。基礎資源覆蓋全學科全版本。基礎資源總數超300萬套,全面覆蓋國小、國中各學段所有學科和版本。試題資源總數超600萬套。面向____區20所全面建設學校571名四、七年級教師開展“智慧教育工具應用有效性研究”,跟蹤發現通過智慧教育新技術的應用,教師備課時長減少26%,公開課備課時長減少了68。2%,作業批改時間減少43%,作業針對性提升37%,課堂互動性提升46%,極大地減輕了教師備授課和作業批改負擔,讓教師有更多時間深度教研和輔導學生。

2、賦能學習,幫助學生提升學習有效性。為幫助學生擺脱題海戰術,就需要藉助數據構建學生的精準畫像,針對性的為學生推薦優質的學習資源。____區學生通過個性化手冊實現一生一作業,有效減少了傳統學習知識內化效率低的問題,提升了學生學習質量和效率。目前,已累計為11所國中校的學生提供個性化學習服務,累計生成個性化學習手冊4萬餘份,精準解決錯題668萬多道,推薦變式題88萬多道。通過跟蹤發現,學生低效重複練習減少了37%,錯題解決率提64%,知識點平均得分率提升17%,促進了教學質量的提升,同時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參加體育、藝術、勞動等課程,為“雙減”落地保駕護航。在雲端平台的支撐下,系統構建教學過程數據化、教育決策精準化、教學效果可視化、學習過程個性化的____教育新模式。

(二)教學模式不斷創新,打造數字化教學新模

____區持續創新教學的形式、方法和手段,貫穿課前、課中、課後、課外教學全場景,構建更加適宜學生髮展、更加關注個性差異的學習環境,初步形成“三段十步”智慧課堂教學新模式。

“一校一策”探索適應學校發展特色的智慧教育常態化教學應用新模式,聚焦“AI智慧課堂、大數據精準教學、個性化學習、英語聽説教學、人工智能創新教育”等方向。截止目前,已探索出了不同學科、學段的創新型教與學模式10個,如____市第四十七初級中學的“PWP”三階英語口語教學模式和“八步十環”個性化學習模式,緯五路第一國小的“五段式”語文大單元教學模式,____市第八中學形成了“六維一體”的國中生物教學模式,羣英中學心動教學模式等,全面落實新課程新教材,深化全區教學改革,促進了智能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

(三)課後服務體系不斷創新,助力五育並舉

“雙減”不僅要求教育迴歸課堂主陣地,同時也要加強課後服務建設,確保學生在校內學足學好。我區要求各學校積極實踐,將教育信息化融入到課後服務建設過程中,構建新時代下“五育並舉”的新型課程體系,進一步發揮信息技術手段在促進學生五育發展、推動學生成長成才方面的積極作用。以德鑄魂,涵養學生精神面貌。____市____區緯五路第二國小開展暖小娃“紅領巾·心向黨”學生朗讀比賽,____市第八中學開展“七秩芳華,長歌奮進”詩歌朗誦等德育活動,引導學生養成良好政治素質、道德品質,形成正向健康的人格。智育固本,讓學生觸摸未來。基於人工智能技術背景下,AI創新教育社團應運而生,各學校開設人工智能課程,從體驗、理解、開發、創新四大層次,讓孩子們對人工智能的“鑑賞力、理解力、應用力”有全面的提升。智慧體育,讓學生運動起來。藉助智能設備的數據採集與分析,輔助老師實時瞭解每個學生的運動情況與身體狀態,生成個人運動畫像與運動處方。美育浸潤,讓學生髮現美。巧用智慧書法,使學生們享受着美與科技融合的現代課堂,提高了美學素養,讓學生髮現美創造美。勞育淬鍊,樂享生活創造美好未來。____市____區文化路第一國小、____金桂中學等多所學校利用“七彩作業”沉澱勞動教育實踐成果,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和良好勞動品質。

(四)研訓分層分類,助力教師隊伍專業發展

1、線上線下混合式研修,全面提升教師信息素養。依託AI教研平台,各學校多次組織、自發開展智慧教育教學研討活動。全區積極探索創新性的智慧教研模式,開展教研模式創新實踐研究,總結凝練典型的區域協同教研模式。目前構建出了“四層三維”雲教研模式,突破了線下教研的在時間、空間上的限制,推進區域內、校際間的優質教研力量整合和輻射,提升教研的有效性。截止目前,開展聽評課磨課129次,教研27場次。同時,創新線上研訓模式,開展“線上泛在學習、線上泛在考核”,提升全體教師智慧教育理念和信息化水平。目前共開設40門教師信息素養提升課程,考核通過率98。7%。藉助AI教研平台開展中國小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項目,截止目前教師線上學習部分已結束,平台共有82所學校7241名學員參訓,參訓率98。29%,合格率97。93%。此外,在____省教育教學信息化大賽中,教師斬獲省級一等獎4個、二等獎2個,市級一等獎10個,二等獎6個,三等獎2個,區級共計3個。

2、智慧教育與教學深度融合,促進教師科研能力提升。____區建立“學習—研究—實踐”為一體模式,圍繞智慧教育開展學術成果探索。通過打造10所信息技術能力提升工程示範校,評選100名應用優秀教師,遴選200節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示範課,實現校長信息化領導力、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培訓團隊信息化指導能力顯著提升。在各級課堂教學展評中強化信息技術與學科融合,____區教師連續六屆在教育部“一師一優課”活動中,榮獲部級優課總數佔全省總數1/10。同時,已申報省級課題3項,市級課題20項,通過立項14項,覆蓋了智慧課堂、精準教學、智慧作業、學生髮展等應用場景。如____區實驗國小“智慧教育背景下在國小學科教學中滲透勞動教育的探索與發現”的市級課題研究、____市第四十七初級中學省級課題“智慧課堂下國中生持久閲讀興趣提升的研究”等,全面促進了智能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以及教師教科研能力的提升。

四、探索思考

____區在推進教育信息化、教育數字化、教育智慧化協同發展的過程中,制定了多主體協同發展的政策,加強橫向、縱向協調聯動管理機制,構建區政府各部門、區教育局及各學校小組、教育局各科室、高校智能團隊、先行先試學校、區校兩級、政企相互協同發展的“七個協同”信息化發展機制,形成齊抓共進、運轉高效和協同發展的新思路,全面推進____教育信息化教育數字化發展進程。作為一個系統工程,教育數字化建設重新定義了學校、重新認識了學習、重新理解了課堂、重新構建了學習路徑,在不斷的深入運用中,仍需要解決兩大主要問題:一是應用場景的基礎問題,比如建設與智慧教育相匹配的智慧校園管理系統,提升學校智慧管理水平,加強學校在教務、安全等方面的智能化。二是擴大智慧教育在全學科的深入應用,比如智慧美術、智慧音樂、智慧勞動等,通過全學科的信息化、智能化,尤其是結合學科自身特點,開發具有學科特色的應用技術,拓寬五育並舉的育人方式。

下一步,____區將圍繞“數據驅動、共建共享、均衡發展、精準施策”的目標,不斷深入探索應用教育數字化轉型由技術驅動向育人為本的改變,逐步實現全區“學習個性化、教學智能化、評價科學化、管理精細化”的整體飛躍,打造以人為本、立德樹人的未來教育新方向。

篇六:數字化教學優秀案例

一、工作背景

____市____高級中學始建於1950年2月,2009年以來學校引入高品質發展的辦學理念——____教育,一直踐行____教育的中國化,學校確定了“民主、公開、規範”的治校方略,明確了“五個一”的學校管理思路和“四種素養”“五項技能”的具體育人目標,經歷了四個“三年發展規劃”:第一階段“勵精圖治、卧薪嚐膽、居安思危、三足鼎立”,第二階段“保持規模、穩定結構、精耕細作、培育特色”,第三階段“出名師、育英才、上水平、有特色”,第四階段在智慧教育理念引導下,由“三治”(校長治校、教師治教、學生治學)到“三智”,實現“校長智校、教師智教、學生智學”,高效提升學校辦學質量。

未來,我們希望在上級部門和社會各界的支持下,充分利用好智能技術為教育改革帶來的科技“紅利”,進一步優化個性化學習手冊和精準教學智慧課堂系統的融合應用,以作業改革促進教學能力提升,以大數據應用促進精準教學,讓大數據成為建構高質量校本資源體系、完善科學評價路徑的“良藥”,打造信息化教學的“____七中”。

開展數據驅動教學的深度探究,構建數據驅動教學實踐共同體,探索數據驅動教學評一體化新模式,傳播數據驅動教學文化,為“三新”實施背景下學校落實新課程、新教材、新大學入學測驗提供參考,積極探索學校大腦應用價值,助力學生個性化發展。

二、工作舉措

(一)工作思路

“____教育”,前幾年我校提出教學診斷、資源整合、三度教學等相關理念,從2016年,我校進入新的階段,學校將智慧課堂從引入到成熟運用,現在我校過渡到了“大數據驅動下的教、學、評一體化”理念系統。

1、頂層設計,整體推進

基於____教育理念,立足培養目標,頂層設計,協調行政、教師等教學實施主體,整體推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的課程建設、課程管理、教學改革、考試評價、資源開發、制度建設、隊伍建設、專業支撐和條件保障。

2、問題導向,專項研究

圍繞普通高中新課程新教材實施中的重點、難點問題開展專項研究,突出問題意識和實踐導向,及時解決課程推進中遇到的各種困難和問題。

3、積極探索,重點突破

基於學校發展的基礎與優勢,在學校管理、學生髮展指導、課堂教學改革、綜合素質評價、學校教育教學質量評價等方面進行積極探索,形成有效解決問題的新思路、新方法和新機制。實現重點突破。

4、以評促建,示範引領

通過自我評估,梳理工作進展,總結經驗成果,發現先進典型,診斷問題,研究解決對策,促進改進完善,為普通高中教育教學品質提升提供新經驗,發揮示範、引領、輻射結對幫扶作用。

(二)技術建設方案

構建學校應用總體架構、支撐所有業務應用的基礎運行環境。建設以中心機房為核心節點、連接所有教學班的校園網,形成一個信息互聯、資源共享的基礎構架。

基於____教育平台,匯聚教、學、研、管、評等應用和數據,滿足老師、學生、家長的常態化應用,通過學校大腦,為學生提供個性化成長報告,為班主任、教師提供面向教育教學的數據分析與數據服務,為學校管理層提供教育決策支撐。

總體架構設計建立在統一規劃____教育體系之上,提供完整的技術支撐服務,保證信息資源、業務應用、基礎設施、信息安全保障體系、標準規範體系、運維體系各要素之間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方便信息的交換和共享,消除資源建設的無序和重複,推動信息系統的集成和整合,保障基礎運行環境的安全和穩定,提升技術支持和運維服務的水平和質量。

1、設備層

基礎設備層即基礎運行環境建設,通過超融合計算系統、平板管控系統、物聯網接入系統,從數據傳輸、計算、安全等方面,確保系統安全可靠、穩定高效、易用實用。

2、平台層

平台層承擔着承上啟下的關鍵作用,為各個應用子系統提供全局統一基礎性支撐服務,使各信息系統能夠進行有效的整合與協同,通過支撐平台構建教育信息系統統一的公共軟件環境,更好地滿足學校業務快速發展的需求。平台支撐層包括基礎支撐服務、數據支撐服務、教育資源服務等。

3、能力層

能力層整合內、外部各類教育信息資源,按照統一標準,建立不同粒度、不同主題、不同維度的信息資源庫,完成從“數出多門”到“一數一源、數入一庫、數出一門”的轉變,真正實現橫向集成、縱向貫通、全局共享的信息資源及服務中心。標準數據層主要包括教育數據資產、數據指標模型、學科知識圖譜、數據自主分析。

4、應用層

應用層是各類教育應用系統的集合,應用服務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圍繞服務對象的需求,選擇優先支持的業務並統籌規劃應用系統建設,為教育決策、教育教學和公共服務提供全面的應用功能支撐,進而實現教育教學個性化、教育管理精細化和教育決策科學化。

5、訪問層

訪問層是面向最終用户的統一入口,訪問層在集成各個應用子系統的數據、功能和服務的基礎上,通過空間及公共服務平台的方式,為教育管理人員、教師、家長、學生等各類用户提供各自所需的教育信息化服務。同時面向最終用户提供多種訪問渠道,包括多種終端設備訪問形式。

6、標準與規範體系

標準規範體系建設主要從管理、業務、技術等方面綜合考慮,是各信息系統實現互聯互通、信息共享、業務協同、安全可靠運行的前提和基礎。標準規範體系主要包括信息資源標準、業務應用標準、技術標準、網絡基礎設施標準、信息安全標準和管理標準六部分內容。

7、多層級運營體系

建立“以制度為基礎、以流程規範為保證、以技術工具為手段、以服務支持為後盾”的運行維護與技術服務體系,及時完成對運行狀態的全面監控和運行問題的及時處理,支持應用系統的安全、穩定、高效、持續運行;同時,通過統一的服務平台、可行的管理制度以及運行維護技術支持隊伍的建設,實現運行維護工作的智能化和高效率。主要包括運行維護服務制度、運行維護服務工作流程、運行維護服務組織、運行維護服務隊伍、運行維護技術服務平台以及運行維護對象。

(三)制度建設方案

項目建設充分利用現有先進、成熟技術,堅持需求主導、深化應用的原則,統一規劃、統一佈局、統一設計、規範標準、突出重點、分步實施。

1、需求導向、分類施策

堅持問題導向和需求導向,聚焦的難點、堵點和痛點,實現從供給導向至需求導向轉變,因事制宜,有效滿足需求。

2、以人為本、普惠全體

“以人為本”旨在增強涉及人員獲得感、體驗感、幸福感,提高服務效率,突出重點,優化資源利用率,鼓勵自主深入挖掘數據價值,創新數據個性化應用,讓建設成果惠及全體參與者。

3、統籌規劃,資源共享

對現有數據資源的進行統籌規劃和全面梳理,以互聯互通、信息共享為目標,着力打破部門界限,加強數據共享,逐步有序推動數據的開發利用。

4、全面管控,確保安全

以安全可控為目標,在現有政務網絡的信息安全保障體系基礎上,強化網絡和信息安全管理,健全網絡和信息安全標準體系,加強重要信息系統和信息基礎設施的安全保障。

5、集約優化,協同聯動

整合現有信息化建設成果,深入瞭解各部門業務信息化需求,充分激發其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加強制度銜接,促進縱橫協同、上下聯動。實施推門聽課、教研組每週教研會召開、每週行政會彙報、教師增值評價評定、學生階段工作彙報等。

(四)團隊建設方案

學校成立大數據中心,支撐學校教育信息化建設。通過有效的數據分析和應用,為課堂觀察、教學評價提供依託。大數據的核心是數據挖掘和知識生成,大數據中心就是要打造學校的雲端大腦,建立學校的神經網絡,用數據説話,讓事實發聲,服務於管理,服務於教學,服務於科研。

三、工作成效

學校結合自身特色,推進智慧校園建設,構建學校大腦,科學合理利用學校整體數據,滿足各部門需求,為師生們提供數據服務,為學校領導提供全局性的數據統計分析和決策支持。通過理論框架模型的試點驗證與迭代優化,促進教學、教研、教育管理和生活服務的流程再造與系統重構,實現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教育管理決策水平,最終形成“可感知、可診斷、可分析、可自愈”的新型校園生態。

(一)加強師德師風建設

加強理想信念教育,提高教師思想政治素質;加強教師職業理想教育,突顯教師職業的公共屬性;健全師德建設長效機制,提高教師職業道德水平;弘揚高尚師德,營造良好氛圍。

通過學校大腦進行教師隊伍發展情況分析,從教師隊伍的基本信息、師德師能、教學情況、教研科研、育人成果、職業發展、工作績效維度入手,綜合分析全校、各年級、各學科的教師發展情況,為學校進行教師隊伍建設提供科學依據。教師發展分析報告,通過匯聚教師基本信息、教師教學信息、教科研信息、學生成績信息等多個方面數據,形成有效的教師發展分析依據,生成各層級教師發展報告。方便學校進行教師隊伍建設、年級進行教學師資力量配備、學科進行協同提升、班級進行教學管理、教師個人瞭解自身。

(二)建立質量共同體

年級質量共同體:以年級長為核心。年級管委會協調各個學科,統一認識、統一思想、統一行動,學科利益服從年級整體利益,統籌時間、資源和人力,協同作戰,力爭整體利益最大化。

班級質量共同體:以班主任為核心。班主任協調任課教師,結合班情,科學分配時間,有針對性地提高薄弱學科教學質量,團結協作,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同時班主任要重視班風建設,以保持良好班風促質量提升。

學科質量共同體:以備組長為核心。備課組長依靠學科教師,在自由、寬鬆、民主的氛圍中,充分發揮學科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和聰明才智,通過有效的溝通方式,減少認知衝突、情緒衝突,培育與其他成員的信任關係,實現知識的共享,共同提高學科質量。

(三)運用管理模型,加強質量監控

教師增值評價旨在從入口看出口,從起點看變化,反映教師教學、班級管理、教師教研、重點培優等過程執行情況,通過將學生成績進行加工、挖掘、分析,以實現教師的多維、量化、公平的評價目標。在教學上,對任教不同類型不同層次的班級進行相對評價;在管理上,對全年級班級進行統一評價;在教研上,對於不同科目的教研團隊。實現有效的教學成果評價,促進多元化行政管理,有效推動教學進步。

(四)開展活動激勵學生

適時開展經驗交流會、綜合節表彰會、名家講堂、勵志講座、班會、家長會、誓師會、心理調適等活動,用活動點燃激情,用活動啟迪智慧,用活動淨化心靈,用活動陶冶情操,用活動凝聚力量,用活動提升素質。

(五)建立導師制

以年級為單位、以班級為小組、班主任為組長,全體任課教師都參與的班級導師制。學校大腦通過對學生階段學習成果的影響因素進行精準回溯,如課堂互動、作業完成、出勤、實踐活動、課堂紀律、自習輔導、就餐規律性等影響因子分析,關注每一個學生,尤其關注學習成績優秀學生、學習困難學生、家庭貧困學生、單親學生、問題學生,幫助學生自主設計、自我教育、自我發展;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需求,使學生在思想、學業、生活、心理等方面得到深入全面的引導,激發學生潛能,使學生的潛能得到充分發揮、個性得到充分發展。

學優生:組織學科社團,開展課外活動,補充拓展、探究、項目式學習,培養質疑精神、批判性思維和創新思維,給予學優生更大的自主合作學習時間和空間,促進其充分發揮潛能。

踩線生:分析薄弱學科、薄弱知識點;分析學習態度和學習方法;分析學習環境和心裏狀況;利用導師制,對學生進行思想引導、學業輔導、生活指導和心理疏導。

學困生:幫助學生分析原因,對症下藥,因材施教;尊重個性,激發自信;愛心培育,品格感召;循循誘導,激勵為主;多方協作,同步教育。

(六)關注學生心理健康

學校大腦通過對學生心理測評、心理諮詢、學業變化等數據,基於各因子對學生心理變化影響,定期形成心理干預學生報告。班主任、任課教師、導師、心理健康教師精準關注學生心理健康,引導學生正確對待成長中的煩惱、挫折等問題,定期與學生談心,瞭解學生心理困惑,對學生反映的問題要積極採取措施,緩解學生的心理壓力,消除心理障礙,提高學生對挫折、失敗的心理承受力,及時為學生排憂解難。

四、工作經驗

利用大數據學校大腦,提高了我校教師數據意識與數據處理能力,引導我校教師從關注學習結果轉向更多關注學習過程,並通過對學生學習成效的持續觀察和評價,促進學習目標的達成;促進學生改進學習習慣,優化學習方式,激發學習興趣,提升思維水平,提高學習能力;豐富評價的內容和視角,推進過程性評價。但利用大數據技術等信息化手段提升教學質量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我們還需要持之以恆地試錯、總結和創新,也需要社會各界的持續關注和賦能。

1、經驗式變精細化,大數據技術助力精準教學:全流程採集學情數據的大數據精準教學系統經過“沉澱”,將考情分析、學情數據、校本作業、校本試卷、專題知識點等資源根據多維度標籤,在精準教學系統內“哺育”壯大,高質量校本資源體系初具規模,因校制宜的精準教學模式在探索中日趨成熟。

2、管理模式轉變:學校大腦能夠及時推送數據匯聚、資源共建、學校發展、學科建設、教學動態、教師評價、學業負擔信息等資源,並可結合知識點深入分析教學難點、重點、考點、薄弱點,推動管理模式由依靠經驗轉變為依靠精準數據,靠數據管理。

3、教學效率提升:在實際教學中,智慧課堂教學系統能夠幫助老師將“測、練”數據“雲化”,動態流轉到“教、學”環節,及時實現“以學定教”。

4、建成優質資源:優質試題資源以及備授課資源是幫助教師提高教學水平及教學質量的重要工具。通過優質資源共建共享,提高教學成果的複用性,滿足師生個性化需求,有效支撐教與學活動開展。

5、服務個性發展:依託大數據分析技術,通過對學生各方面數據的深入挖掘和分析,精準刻畫學生畫像,形成學生成長報告,實現學生個性發展全記錄。

未來,我們希望在上級部門和社會各界的支持下,充分利用好智能技術為教育改革帶來的科技“紅利”,開展數據驅動教學的深度探究,構建數據驅動教學實踐共同體,探索數據驅動教學評一體化新模式,傳播數據驅動教學文化,為新教材、新課程實施背景下學校落實新教學、新評價提供參考,打造數據驅動的“____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