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寫作網

位置:首頁 > 原創專區 > 精選

我的擇業觀議論文800字作文(精選15篇)

精選3.62K

篇一:我的擇業觀議論文800字作文

我的擇業觀議論文800字作文(精選15篇)

世人論墨,必提墨子。是他提出了“兼愛”“非攻”的思想,主張博愛;是他主張“天志”説,反對儒家對百姓的漠視;是他四處奔走,遊説各國,踐行自己的理論……

不只在歷史中,墨子更把“博愛”精神帶到了現在,讓眾人領悟善良。生命是脆弱的,也是短暫的,我們應從大愛,行大善,以有限的生命來延續無限的愛。《孟子》雲:“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我們應該善良對待他人,問心無愧。

墨子,你不僅僅仰望天上的繁星,更腳踏實地踐行理想。你曾遊説楚王,拯救宋國百姓於水深火熱之中;你曾四處奔波,為亂世提出了反戰理論。你的理論實踐堅韌、執着,在歷史上留下光輝印記。你沒有像老子般閉關悟道,留下五千真言;你也沒有像孔子般遊歷各國,寫下《春秋》鉅著;你更沒有像孫武般歷經百戰,終成《孫子兵法》。你,用自己的行動證明了你自己,你未歸隱,奔波於華夏大地,救百姓於水火,解百姓之憂苦。“盡天下之卵,其石猶是也”,是你如此地堅定、不屈,是你腳步永不停息,踏遍神州大地。你仰望星空,卻夢縈百姓,兩千年後,你的腳步更加有力。《非攻》有云:“當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謂之不義今至大為攻國則弗知非從而譽之謂之義此可謂知義與不義之別乎”可見你不畏艱苦,反對戰爭,行至善之道,演繹了善良的真諦。

《道德經》中也提到:“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水滋養萬物,賜予生命,這便是善。

在中國被稱之為“東亞病夫”的黑暗年代,魯迅抱着醫學救國的理想東渡日本。可當他發現了國人的漠然與麻木時,毅然地棄醫從文。他渴望用文字喚醒國人的靈魂,你一片丹心,呼喚光明,“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你以筆伐戈,將悲憤傾注於筆下,將思想融匯於紙上,紙面上流淌的文字如泣血的杜鵑,不信東風喚不回。這便是善,以民族的大義,滿腔的熱血,呼喚國人。

攬一簾幽夢,掬一捧清泉,看淡了紅塵俗世,看淡了流光鉛華。就讓我們以風輕雲淡的心態,行善施德,將善良傳遞下去。

篇二:我的擇業觀議論文800字作文

俗話説:“一失足成千古恨。”這句話固然不錯。但是,在我眼中,如果我們擁有一項能力,那一失足也就不一定成千古恨。

這種能力便是順勢而為。

順勢而為是每個人立身處世所需要的一項技能。它使我們從突發事件中能夠開闢出另一條通往成功的路。

假如我們通往成功的奮鬥比作一輛衝向終點的賽車,那順勢而為的能力就是備用胎,以防因車胎扎破而功虧一簣。由此可見,在不慎失誤後順勢而為是多麼得重要。

順勢而為,有時會扭轉時局。

“飛將軍”李廣在一次抗擊匈奴的戰役中帶領一支偵察小隊,去刺探敵情。但不料在茫茫大漠中竟與可汗的部隊相遇,局勢十分嚴峻。

這一失足,若是一般人估計性命難保,但是李廣分析了局勢之後,靈機一動,叫手下人不必驚慌,令士兵們下馬席地而坐,保持鎮定。可汗看到後疑心是詐,便按兵不動。

雙方僵持許久後,可汗斷定李廣的偵察隊只是誘餌,背後肯定埋伏着主力軍隊,於是下令撤退。就這樣,李廣依靠自己的順勢而為,扭轉了時局,不費一兵一卒便“擊”退了匈奴軍隊。

順勢而為,有時也能化解誤會。

新中國成立後,在一次國際會議中,中國舉辦了一席國宴,其中有一道菜是竹筍湯,是將切好的竹筍在湯中擺成“萬”字。

不料這道菜上桌之後,裏面的竹筍“搖身一變”,竟成了法西斯的圖案,各國來賓大為詫異。

這時周總理靈光一閃,笑着解釋道:“這是中國的‘萬’字,寓意本次會議能萬事如意。是法西斯也沒關係嘛,來,我們把它消滅掉!”經周總理這麼一説,誤會立刻就被化解了,場面再度活躍起來。

順勢而為,有時還能取得比預期更大的成功。

看過《鋼鐵俠》的人肯定都對鋼鐵俠那句:“我是鋼鐵俠”印象十分深刻。

殊不知,這竟是鋼鐵俠飾演者小羅伯特·唐尼在突然忘詞的情況下順勢而為,即興編出的一段台詞。

然而就這樣一句,使得《鋼鐵俠》成為漫威影業中的一個不朽的傳奇。

順勢而為,是一項神奇的本領,它能使一失足後的千古恨變成萬古流芳的傳奇。

當你的人生的圖畫中出現一點墨漬時,也許只需順勢而為地添幾筆,一隻象徵成功的飛鳥便能出現。

篇三:我的擇業觀議論文800字作文

韌性,是物質柔軟而堅實的性質。柔軟是因為它善於變化;堅實是因為它不能輕易被擊斷。中華文明之所以能夠度過漫長風,是因為它具有韌性。

縱觀歷史,似乎沒有一個國家可以像中華文明一樣從未斷絕。而中華文明不是一成不變的,無論是遇到外來文化的衝擊,或者是時代潮流的變化,更或是民族文化的危機,它都能”以柔克剛”,進行自我變革,發展,包容兼併,做到因勢而變。

中華文化的韌性,就體現在因勢而變上。春秋戰國是一個戰火紛飛的年代,孔子主張”和”的精神,在處理人際關係和社會問題時告訴我們要適度,在矛盾中求統一。他希望以“和”的精神緩和國與國之間的關係,建立一個和諧的社會。在當今社會,”和”的精神並不是為了追求和平,更是為了平等友好的合作。我國在外交上強調”和而不同”,能夠更好地與他國建立合作關係,求得共同發展。由此看來,”和”的文化是因勢而變的,中華文化也因此具備了強大的延展性。儘管“和”的作用在變化,但它熱愛和平,平等待人的內涵沒有變。

中華文化之所以能連綿不斷,歷經風雨,是因為它還具有”堅實”的特點。它是每個中國人心中強大的精神支柱,是我們能夠昂首挺胸的內在力量。19世紀國中國是受人欺侮的,我們被列強當做發展的工具,但這並不代表我們沒有骨氣。當中國青年們聽到列強拒絕中國的合理要求時,他們再也忍耐不住了,發起了轟轟烈烈的五四運動。這就是我們百折不撓的中華文化,我們聚集到了一起,形成了強大的民族凝聚力。中華文化的堅實性,是我們歷經風雨的保證。

作為一名青少年,我們肩負這復興中華民族的重任。我們更要把中華文明的韌性表現在行動上。在與他人合作時,我們要找到與他人共同的利益,以和為貴,儘量避免衝突;在面對國家根本利益問題上,我們要做到毫不讓步,堅決不答應跨越底線的條件。這樣我們的民族才得以富強。

中華文化的韌性是使它幾千年從未斷絕的原因,我們要發揚中華文明的韌性,讓我們的文明在新時代創造新的輝煌。

篇四:我的擇業觀議論文800字作文

曾聽孟子一言:“不怨勝己着,反求諸己而已矣。”聽後思之甚多,“不怨勝己”已足見其寬廣胸懷,然“反求諸己”更見其誠可貴之處。

何謂“反求諸己”?在我看來,反求諸己是對自己的深刻反省,徹底反思。是面對失敗後的理性總結;是遭遇挫折時的清醒思考;是墮入低谷時的沉着反省。這便是反求諸己的可貴之處,縱然失敗也不抱怨,即使受挫也不氣餒,而是用理智的自省為下一次的成功蓄勢。

“反求諸己”幫你擦亮雙眼,審清時事。歷史洪流奔騰不息,一些人隨着歲月而沉澱被人遺忘,而那些懂得反求諸己的人則會永遠在人們心中激盪起片片漣漪。在那個閉塞的年代裏,人們會説是洋人的堅船利炮太威猛,是洋人的慾望促使他們的鐵騎踏破了我們的大門。一批興起的洋務派惶惶然開始學起那些洋槍洋炮,自認為只要大清王朝配上這堅船利炮便又可做起天朝上國的美夢。而維新派是善於自省的,他們看到了是中國腐朽不堪的舊體讓中國一敗再敗,是清王朝破敗黑暗的的統治讓中國再難翻身,他們反求諸己,看清晚清真正形式,再維護那個封建舊體遲早亡族亡國,一個煥發新機的新體才是我們真正之需要。是的,是“反求諸己”擦亮了維新派的雙眼,助他們看清時事,為中國引航。

反之,若不能反求諸己,等待你的將是無邊的沉淪與黑暗。為什麼中國歷史上的王朝總是不停更迭?為什麼一個王朝不會永存千秋萬代?我給自己的答案是:總有一些君王不能反求諸己,以致列宗難保,國家傾蕩。自遠至殷商的紂王抑到中國末代皇帝溥儀,無論魏晉抑或宋元,我想皆出此理。不能反求諸己,就意味着你在一步一步的後退,直至墮入深淵,無可挽回。

而生活中的我們是否做到了反求諸己呢?當身邊的同學後來居上,你是否只是暗暗慨歎而忘記了問問自己的不足;當你因為被老師批評,你是否只是在背後偷偷不服氣而忘記了問問自己的缺失。我們總要在這樣的一次次自省中才會成長,所以,勿忘反求諸己。

反求諸己是路將我們引向更好的自己,反求諸己是劍斬斷我們身上攔路的缺陷。所以,執此劍,上此路,從此反求諸己,做更好的自己。

篇五:我的擇業觀議論文800字作文

一個物體只有韌性,説明它柔軟,堅實而不易折斷,一種文明具有韌性,則其生命力無窮,而可綿延長久。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五千年,中間經歷過各種戰亂、侵略、危機,但卻仍屹立於世界文明之林,恰是因中華文明具有其獨特的韌性,應時而生,剛柔並濟,所以能渡過一次次難關。當今時代,風起雲湧,這更需要我們保有我們文明的韌性。

物體的韌性,由其材質決定;文明的韌性,由其人民決定。

在古,已有中國人用其品格展現出了中華文明的韌性。曹雪芹年幼時就經歷了家道中落,在艱苦與貧寒間長大的他並沒有被擊垮,被折斷,憑着一股“韌性”,他付出了不尋常的“十年辛苦”,數次刪改,完成了《紅樓夢》這一鉅著。同樣,在最容易讓人喪失鬥志的關鍵時刻,中華文明、中國人的韌性力挽狂瀾,支撐着人們不斷前行。

在今,中華文明也因當代中國人而更有韌性。最近,一位“網紅”流浪大叔引起了人們的注意。這位流浪大叔與其他那些為求流量而經營的“網紅”不一樣,他雖過着流浪的生活,卻以環保為信仰,堅持垃圾分類;不但如此,當其他人追逐所謂名利金錢等物質財富時,他已精通中國傳統文學作品,對《中庸》《論語》等文化名著信手拈來,諳熟於心。雖然流浪大叔的生活在一些人眼裏顯得“太寒酸”、“不體面”,但如此普通卑微人們卻為我們掀起了一股正能量,面對輿論的強大壓力,恪守“不折”的堅實,用實際行動告訴了我們什麼是中國人應有的韌性。

於整個國家而言,無論是面過去死傷無數、流血漂櫓的抗日戰爭還是如今雖無荷槍實彈卻有刀光劍影的貿易戰爭,我們都未曾退縮,雖前路荊棘密佈,走過後會留下傷痕,但中華文明的韌性始終保護着我們彎而不折,從未一蹶不振,從而得以綿延不息。

“紅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瀉汪洋。”梁啟超先生曾在《少年中國説》中,用日出東方、河流奔湧的壯麗景象寄託對中國光明未來的美好願望,中華文明由我們組成,我們有“韌性”,就能使中華文明更有“韌性”,祖國前進的重任,最終落在我們的肩上。

篇六:我的擇業觀議論文800字作文

慷慨“風骨”,遺世獨立

“風骨”一詞流傳至今,內涵豐富。見到此詞,就彷彿穿過歷史雲煙,來到了戰火頻仍卻又人才輩出的魏晉時期,領略建安文學的慷慨激昂與清新秀麗,感受到嵇康等一眾文學精英的仙風道骨與高潔志趣。

從美學要求到形容人物,“風骨”一詞含義的深化與時代變遷息息相關。正如劉強教授所説,就歷史而言,魏晉是個亂世,王綱解紐,禮崩樂壞;但就文化而言,魏晉是個花園,價值多元,個性張揚,人才輩出,有道不完的劍膽琴心和名士風流。風雨飄搖,家國動盪,文人們筆下的文字不再拘泥於小情小調,而是大量湧現出表達建功立業抑或是壯志未酬感慨的文字。字裏行間,流露出的不僅是文字之美。更強烈地投射出詩歌背後文人的鐵骨錚錚。在亂世的時代背景下,本就高貴而孤傲的文人們展現出了更加硬氣的人格。

除開亂世背景,根植文人內心的張揚個性與熠熠生輝的才華是“風骨”含義的根本來源。所謂道不完的劍膽琴心和名士風流,是嵇康臨死前一曲蕩氣迴腸的《廣陵散》;是陶淵明隱逸前不為五斗米折腰的傲氣才情;是王羲之在會稽山修褉時的遊目聘懷,不拘一格;是聚眾清談、集於竹林飲酒作賦、厭惡官場的文人羣像。他們不為外物所拘束,個性像河水一般恣意湧流,即使世界不與之相容,仍守住自己任誕的心性,在自己的天地中活得自在自得。

如今,我們眼前一派盛世圖景,無數機會等着我們去把握,崇高夢想等着我們去追求。但有時我們也會發現自己被困於生活的桎梏之中。當我們被所謂無形的壓力壓得喘不過氣的時候,或許可以回望歷史,去聽聽古人的故事,看看“風骨”的精神,尋得自己的一片桃花源。追求理想之時,讀讀他們建功立業時的歡喜與失意;感覺伸展不開手腳之時,看看魏晉名士如何張揚個性,任誕不羈,我們終能敞開心的大門,跳出束縛個性的牢籠,挖掘與理解自己的個性,心懷本真,不虛不佞,活出本我,飄飄乎而遺世獨立。

歷史難以再現,亂世下的慷慨“風骨”永恆地閃耀在時間之河的上游,但現代人也要有現代人的風骨,不卑不亢,鋭意進取,迎難而上,頑強自立,亦要尊重本心,以堅定的勇毅張揚自己的個性,遺世而獨立。

篇七:我的擇業觀議論文800字作文

一次平常的揮手,一句温暖的話語,一句真誠的問候,一個燦爛的微笑都代表着你心中的快樂。快樂就像一縷清風,把夏日的炎熱統統趕走;快樂就像一陣清香,把這香味傳遍世界的每個角落;快樂就像一顆繁星,默默點綴着普通的夜空;快樂同時也像那五彩繽紛的蠟筆,為人生畫上了多彩的一筆。快樂很簡單,不過就是一個笑容,一次愉快的玩耍嗎?笑對人生,會使你原本無趣的生活變得更加有趣,會使你的人生更加多彩多姿。

學會把笑容掛在臉上,你的生活會比之前更加快樂、更加輕鬆。面對敵人最好的武器就是微笑;面對朋友最好的禮物就是微笑;面對疾病最好的藥材是微笑。我們不只要在朋友、生活面前微笑,在面對重重困難時,需要的不僅是解決困難的智慧與思路,更需要面對困難的勇氣與樂觀。笑着面對困難,這樣,就可以避免那些不必要的緊張,試着讓自己輕鬆起來,説不定很快就會找到解決困難的方法!所以,不要覺得在遇到困難時,微笑是沒有解決方法的想法哦。笑,雖然是一個簡簡單單的表情,但它的確有很多好處。在生活中,當我們遇到一切不開心的事情,請試着用微笑面對煩惱、面對生活中的每一天,你一定會得到意想不到的結果。所以,保持微笑,笑看人生,既是一種樂觀向上的處事方法,也是一種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

人生若是什麼也不添加,就像一個枯燥無味的故事,可是加上一些“好詞佳句”,這個故事立馬就會顯得生動有趣,不再無趣乏味,這些好詞佳句就是微笑、勇敢、自信、真誠、健康等。正是因為他們才讓生活更加有趣、更加繽紛。但是在這個世界上還有許多人,因為各種原因會面臨各種困難。不管怎麼樣,請你養成保持微笑的良好習慣,時間久了你一定會感受到微笑帶給你的力量。也許,你的學習成績不夠優異,也許,你的家庭條件不夠好,也許,你的煩惱會困擾着自己,不管是什麼原因,在出門時別忘了帶上微笑,從容的笑對生活。

陽光總在風雨後。只要開開心心的學習和生活,積極面對生活中的挫折與困難,持之以恆、堅持不懈,就一定可以看見五顏六色的彩虹。笑對人生,會使你的人生更加絢麗多姿,讓我們用微笑面對人生中的每一天吧!

篇八:我的擇業觀議論文800字作文

人人都為自己的理想而奮鬥着,因為我們都知道能夠實現自己的理想是多麼偉大而光榮的事情;實現自己的理想可以在這條築夢之路上收穫我們不曾意料到的果實。我們每個個體的差異,理想的不同,也就決定了實現理想所走的道路的曲折程度的不同。

其實決定寫這篇文章,是收到電影《孔子》中顏回回答孔夫子到底拿錯了時所説的話:夫子過分地把自己的理想寄託在了魯定公上。當時的隳三都,卻如魯定公所説隳成了天下大亂,本想治理魯國繁榮昌盛,也因不能對於老子的教導——裝傻熟記在心。魯定公裝傻卻真的傻了過去,孔子懂得要裝傻但卻因成業過於急切,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陷入低谷。

人在追求自己的夢想會有所退縮,有所徘徊,這是就需要有外人來給予你精神上的鼓勵,有你自己的稍滿足階段性成果的欣喜,有內心的稍作調整併發出堅定的聲音。人們之所以需要朋友,是因為他們可以在關鍵時期助你一臂之力,但這一臂並不時時刻刻都存在的,失去了他,人們往往焦慮,望着自己曾經可以到達的高度歎息;失去了他,就如失去了依靠,背後空空的,使不上勁。那就將我們自己的思想變成那一臂,嘗試改變自己變成那一臂。

人們常説實現願望很難,很多人想要學會什麼,改掉一些什麼,但卻開始興致勃勃,最後卻疲憊下來,常常觀察後,這些曾經想要減肥的人,恨不得自己每天都能瘦個一兩斤,一回家稱體重看着那紋絲不動的數字,一下自信心蔫了一大截。我們找教練,是因為人們往往不響應長期激勵,而是對於隨機激勵頗感上心。他們無時無刻地都在隨機地鼓勵着我們,今天稱讚背部線條起來了,明天説手臂力量增加了2公斤。我們不能時時依靠教練的鼓勵,而是要讓自己的內心成為那位隨機鼓勵你的教練,讓自己成為一個熵減的人,一個能夠逆自然的人,這時,想要達成什麼,想要實現什麼,便異常容易了。

60%的人怯於跨出起跑線,30%的人累死在終點線前,而10%的人能夠越過那一條紅色的綵帶。堅定但不固執,善於改變而不善變,能夠支撐自己而不依賴他人,實現理想也許只是做個加法這麼簡單。

篇九:我的擇業觀議論文800字作文

細節決定成敗。

無視細節的人,終將被世界無視。

古英格蘭有一首著名的民謠:“少了一枚鐵釘,掉了一隻馬掌,掉了一隻馬掌,丟了一匹戰馬,丟了一匹戰馬,敗了一場戰役,敗了一場戰役,丟了一個國家。”這是發生在英國查理三世時的故事。查理準備與里奇蒙德決一死戰,查理讓一個馬伕去給自己的戰馬釘馬掌,鐵匠釘到第四個馬掌時,差一個釘子,鐵匠便偷偷敷衍了事,不久,查理和對方交上了火,大戰中忽然一隻馬掌掉了,國王被掀翻在地,王國隨之易主。就是這樣一個微不足道的鐵釘,在緊要關頭,使查理功敗垂成。因懈怠時的無視,最終釀成了亡國的悲劇。

盛衰之理,雖曰天命,豈非人事哉!晉王彌留之際,以三矢賜莊宗,使其勿忘其父之志。莊宗受而藏之於廟,以亡父之志為己任,歷時三載,勵精圖治,完先父之遺願,成後唐之鼎盛,舉天下之豪傑莫能與之爭。然而,稱帝之後的莊宗再無英明神勇,寵信伶人,狩獵為歡,日夜縱樂,聽信讒言,無視勸諫,冤殺大將。成功的自滿,無視一切導致亡國的行為,使得後唐國力衰微,李存勖被伶人所困,最終身死國滅。

“英雄立馬起沙陀,奈此朱樑跋扈何。隻手難扶唐社稷,連城猶擁晉山河。風雲帳下奇兒在,鼓角燈前老淚多。蕭瑟三垂岡下路,至今人唱《百年歌》”,後人對李存勖更多的是其被伶人所困的嘲諷,半輩子的英明,因為自己的“無視”,蕩然無存。“禍患常積於忽微,而智勇多困於所溺”,無視忠臣之諫,無視治國之理,無視勞逸之度,五代之雄李存勖的驟勝驟敗,足為萬世之炯戒。

大事,必作於細。如果司馬遷在寫《史記》前沒有走訪民間,蒐羅史料,分析史實,何來《史記》之千古絕唱?如果摩爾根沒有對待科學的嚴謹,又怎麼會幾年如一日地培養果蠅,若無視了萬千紅眼果蠅中的那一抹白色,那座生物遺傳史的豐碑上,又怎麼會刻上摩爾根的大名……細節決定成敗,若無視細節,成功只會離你漸行漸遠。

芸芸眾生能做大事的實在太少,多數人的情況總還只能做一些具體的事、瑣碎的事、單調的事,也許過於平淡,也許雞毛蒜皮,但這就是工作,就是生活,就是成就大事不可或缺的基礎。

遠離無視,注重細節。用心做好每件平凡的小事,終將會成大人,成大事!

篇十:我的擇業觀議論文800字作文

意氣之人,其道大光

意氣,是在不同年齡所表現出的精氣神,正如習總書記言:“做新時代的中國人,要心裏有火,眼中有光”。“蓋意氣,所以指路持望乎也”。意氣,存在於各個年齡段中,是人們精神的壓艙石,更是未來的指路人。

做意氣之人,其道大光,不畏縱有千古,橫有八荒,方得前途似海,來日方長。

意氣,是少年們“激揚文字,指點江山”的壯志情懷。張偉麗,“橫眉冷對千夫指”,爭當擂台首冠,成為優秀的女搏擊手;路易斯格利克,“於絕望中找尋出路,於黑暗中追求光明”,從小善寫文,成為最年輕的諾貝爾獎女性得主,紅日初升,其道大光,少年有意氣,國家有希望。少年之意氣,是勇敢無畏,煥發神彩,攻克艱難的堅定意志。程開甲,“半生潛心隱姓埋名,終鑄大國重器,膺兩彈元勛之榮光”;錢七虎,攻堅克難,心存意氣,只願為國鑄盾;新冠疫情中的“九零後”,“若有戰,召必回,戰必勝”,使全國上下為之動容。青年之意氣,似旭日,不畏艱難困苦,赤膽忠心挑重任,做國之棟樑,民族之脊樑。

意氣,更是老年人們“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的默默奉獻。張桂梅,身患絕症,不去醫院,甚至申請預支喪葬費,只為村辦學校的學生能有書本上學;葉嘉瑩,作為中國最後一位“穿裙子的士”,“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滿衣”,“半生顛沛流離卻渡人無數,一生命運多舛卻才情縱橫”,只為將中國詩詞之美傳揚;鍾南山,“不辭辛勞為國去疫,滿腔責任為國為民”,只為一個無恙中國。老年之意氣,如金黃的落日,奉獻着自我的光與熱,若有意氣放於心,歲月從不敗花甲之年。

意氣,是陪人一路走來,不斷蜕變,不斷更新的年齡時代風向標;是一個人價值觀的集中表現;是一個人存留在心的不竭精神動力;更是充滿精氣神的精神保障。

意氣,是少年初生牛犢不怕虎;是青年奮鬥前行開新路,是成為我們眼中最絢麗的星河。

做意氣之人,可乘風好去,長空萬里,直下看山河;做意氣之人,讓意氣成為我們的代名詞,展現自我風采;做意氣之人,縱有千古,橫有八荒,前途似海。來日行長,其道大光。

篇十一:我的擇業觀議論文800字作文

既要行善,何必看人

某市公交車上小夥子讓座招來婦女諷刺,於是作出報復行為。我持反對態度。既要行善,何必看人?

與人為善,自古以來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行善,講求的是不求他人回報,自己獲得內心上的滿足。劉備説:“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小夥子的一個報復行為,不僅違背了行善所應懷的心態,也給人嫌惡之感。

記得在星光大道上一炮而紅的“大衣哥”朱之文在出名後仍想着村裏。自己出錢給村裏修路,結果村裏人不但不領情,反倒以為修路是理所當然,把村裏立的“之文路”的路牌給砸了。但相比那位小夥子,朱子文的做法就好多了,他思忖良久後,決定繼續為村裏幹實事。是啊,行善所重要的是獲得內心的獎賞,只要自己認為自己辦的事的確方便了他人,何必在意別人對自己的指指點點呢?所以説,既要行善,堅持初心是第一。

我曾看過這樣一個故事,從前有一個村莊裏有一位友好的猶太人,無論對方是誰,每天早上他都熱情地向他問候“早上好!”他的鄰居是一個德國人,對他的問候態度冷淡,置若罔聞,但幾個月下來,他終於被打動,向猶太人微笑了一下。後來二戰爆發,這位德國人在集中營裏遇見這位猶太人,良心使他最終放走了那位猶太人。可見,出於善意的舉動正如水滴一樣,一滴水力量雖小,可天長日久,水滴石穿,善意之舉終究會打動堅石一般的內心。這與儒家“以德教化人民”的思想不謀而合。試想,假使人人行善,天天行善,處處行善,人們的思想道德素質就會在無形中得到提高,社會正能量也會在無形中得到傳播。所以説,既要行善,不必在意人們一開始的反應。

反觀文中的婦女,她無理的言行難道不會引起車上其他人的氣憤嗎?她的“弱者主義”難道不會為社會所不齒嗎?她缺乏素質的反應不會讓人們為她而感到羞恥嗎?歌德曾給諷刺他的批評家讓路的故事,更顯歌德的高尚。當時小夥子若做到退一步海闊天空,他的品行就會與婦女形成鮮明對比。孰對孰錯,觀者自知。所以説,既要行善,何必與惡人針鋒相對。

行善,只是人們的自發舉動,行善者在行善時要秉持着不求回報的純淨初心,千萬不要“看人行善”、“有償行善“,反倒傷了大家和氣,違背了行善本義了。

篇十二:我的擇業觀議論文800字作文

一位父親囑咐即將獨闖天下的孩子:“孩子,你要記住,當你取得了一點小成就時,不要被他人的美言所迷惑。永遠記着:對你最好的人是指正你錯誤的人。”

古人云:“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

所以,請不要被美言與暫時的安逸所惑,要接受那些表面上難以接受實則益於我們的良言。

山口處的一個山洞,誰説裏面一定住着妖魔鬼怪?它或許通往我們心儀已久的世外桃源。聽似逆耳的忠言,是我們成功路上必不可少的支撐。巍巍朝堂上,臣子爭相附和時,總是他直言利弊。下朝時,皇帝總是咬牙切齒,咆哮着:“會當殺死田翁!”卻總是接納他的建議。魏徵的直言雖然逆耳,但千年來,“貞觀之治”為人稱道,“大唐盛世”令人嚮往,足見忠言的功用。忠言雖逆耳,卻刺痛了聽者的心,使其痛改前非,走向成功。

沙漠中的海市蜃樓,誰説它是迷途中錯誤的引導?它或許給迷途者走出沙漠的希望。看似不留情面的人,卻是我們成功路上的恩人。一句“陛下雖得廉頗、李牧,弗能用也。”氣得文帝惱羞成怒。思慮良久,文帝也只能責備“公奈何眾辱我”。可因此有了馮唐持節赦魏尚的典故。馮唐的直言雖然逆耳,但蘇軾的那句“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足見這一英明舉措對後世的影響。忠言雖逆耳,卻指出了聽者的缺點,使其知錯就改,走向成功。

良言是春風,喚醒沉睡的人;是雨露,洗滌蒙塵的心;是旭日,照亮前行的路。楚漢戰爭時期,韓信的實力曾一躍超過項羽和劉邦。韓信沒有采納蒯通的建議稱王,而是甘願做劉邦手下,最終被斬於長樂宮鍾室。他大喊:“悔不聽蒯通之言,竟死於兒女子之手!”已無力迴天。逆忠言者亡,順忠言者昌。當年對蒯通勸其稱王甚為不解的韓信,最終死在呂后手中時的頓悟,卻已何其晚矣!

大樹沉醉在讚歌中不能自拔,將啄木鳥的美意拒之門外,最終落得痛苦倒下的悲慘下場。人若沉醉在美言中不能清醒認識自我時,請讓逆耳的忠言縈繞耳畔吧,喚醒你,指引你。

從今天起,過濾掉美言與安逸,吸納益於我們的良言。

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

篇十三:我的擇業觀議論文800字作文

個人的沉浮,時代的變遷,國家的興亡,或許有時僅僅是因為一個小的舉動,小的插曲,小的錯誤所引起的。當今更加複雜多變的時代背景下,憂患意識,這起源古老的字詞,再一次進入人們的視野中。有備而無患,無備則有患,只有生於憂患,而心懷憂患,方能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之外。

古人的有備無患,是心繫天下的家國情懷。孟子説:“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范仲淹説:“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霍去病説:“匈奴未滅,何以為家也。”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古人的眼中的憂患意識,是緊緊與家國聯繫在一起的。對家國的熱愛,讓他們更加的深思一個國家興起與衰亡的原因與本質。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便是先人對其的總結。悠久而綿長的華夏文明中,歷史早已見證了無數“有備”國家的昌盛與“無備”國家的衰亡。

近代的有備無患,是對危機的洞見與預防。一個簡單的舉動,或許拯救了世界。大名鼎鼎的曼哈頓計劃,便是這樣產生的。二戰期間,在發現原子裂變可以釋放出巨大的能量時,愛因斯坦等物理學家擔憂起若是此技術為納粹德國所利用,會造成不逆轉的後果,於是給美國政府寫了一封聯名信,殊不知,此舉拯救了世界,因為對危機敏鋭的憂患,美國才率先掌握了核武器技術,才加快了二戰的進程,讓更多的人儘早結束了戰爭之苦。我們不知道,若是原子彈為納粹所用,又該有多少生靈塗炭,世界又該走向何方?若無憂患意識,何談國家的興盛,戰爭的勝利?危機面前,有所準備,才能無憂後患。

現代的有備無患,是國家走向興盛的根本與基石。中華民族,這個古老滄桑歷經磨難的民族,經歷了無數的內憂外患才走到了今天,我們對於有備而無患更是理解深刻。今日的我們,努力的建設着我們的國家,讓其更加強大。因為我們知道,落後而捱打的屈辱歷史是多麼的心酸,我們為擺脱困境,又付出了多少的努力。此刻的努力建設,都是為將來做準備,為將來一個繁榮昌盛的國家的準備,也是為未來的憂患所做的準備。準備於無患之時,而有備於患難之時,國家才能強盛,屹立於世界。

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有備者,才會於憂患來臨時應對自如,迎接挑戰。

篇十四:我的擇業觀議論文800字作文

“兼聽則明,偏信則闇”,此話意為聽取多方面的意見,才能明辨是非;聽信單方面的話,就分不清是非。魏徵以此來勸諫唐太宗積極納諫,但在複雜多變的現代社會,僅僅聽取多方意見早已不能滿足“明”的條件,“兼聽則明”也已過於絕對。

“兼聽”,一般人將其理解為“廣泛聽取意見”,但聲音如果雜亂無章,往往會影響我們的決定,其內容的真實性也難以判斷。“兼聽”是為了拓寬視野、打開思路,防止狹隘地理解事情本質,放眼全局,尋找最優解決方案。但若兼聽來的意見千篇一律,那兼聽就失掉了它的意義。

填寫領導評價,所有員工為了給上級留下好印象,即使意見諸多、評價匿名,也要將“非常好”一欄畫滿對號。那麼董事長看到的,就是這個“漏洞百出”的小白領受到了該部全體員工的一致好評。

真相是什麼,真相就是説的人多了,它就成了真相。

那既然不“兼聽”,就要“偏信”,可偏信得到的結論過於片面,於是有人説:“還是兼聽才能明。”

“偏信則闇”真的能證明“兼聽則明”麼?

宋高宗趙構聽信秦檜讒言誅殺岳飛,打壓那些忠貞不渝的抗金名將。可倘若沒有小人之言,岳飛就能逃過此劫麼?在宋軍對抗金軍的戰爭連連取勝的時候,趙構只想着自己的利益,他害怕那些建功的將領的勢力會過大使他無法控制,又害怕當時被金兵俘虜的宋欽宗會被救回而動搖他的皇位,下令軍隊班師還朝,斷送了與金兵對抗的大好形勢,之後更是解除岳飛等將領的兵權,向金朝屈辱求和,釀成大錯。就算此時所有賢明的大臣站出來勸諫,也無法挽救他貪權忘本的心思。

即使不“偏信”,“兼聽”也對早已墮落的心無能為力。

“兼聽”還應縛上條件繩索,聽智者之言,勝書海盲尋;聽切實之話,抵萬般見解。唐太宗以魏徵為鏡,一人之諫可查秋毫;齊王聽於宮婦左右、朝廷之臣、四境之內,其蔽仍甚矣,故兼聽應取正道。

兼聽欲明,聽者應有包容四海之心,有善於決斷之意。父子騎驢的故事便很好地印證了這一點,主人公父子倆聽取一路上所有人關於誰騎驢的意見,最後不得不抬驢返家,弄巧成拙。“兼聽”的原則是獨立思考,為我所用,只有明確自身判斷,再對外界觀點進行借鑑,才有可能達到真正的“明”。

取之有界,兼聽才明。

篇十五:我的擇業觀議論文800字作文

風骨猶存

“風骨”二字,是“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的風度,是“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的骨氣。回望歷史,我們可歎:人才輩出,風骨凜然;又看現世,我們仍可喜:人才濟濟,風骨猶存。

風骨,最初是對文學作品內容和文辭的美學要求。力透紙背,情滲詩文。文人以筆為武器,挑戰單一格律,不懂變通的套路化詩作,蔑視軟綿無力,小家碧玉式的無病呻吟,只願在肆意揮墨中抒憤慨之情,展內心風骨。“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是少年人的豪爽;“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是孤獨者的傲然。在蕭瑟的寒風中,帶給世人力量。

而當風骨被用以形容人物,那一個個寒風中傲立的輪廊被具象化,那一個個鏗鏘的名字被世人銘記,不論是“待從頭,收拾舊山河”的岳飛,還是“採菊樂籬下”的陶潛,一輯一拜,一言一行,盡呈風骨。魏晉時期,風流與骨氣更盛,士人敢於打破世之定論,發展獨特個性,在亂世之下仍各顯風流,張揚自我。

但風骨不應是歷史英雄的專利,而應是我們每個人的氣質,反映出不隨波逐流,不自怨自艾的魄力。有人一遇寒風則縮手縮腳,畏懼不前;有人失了個性,淪為整齊劃一的生活機器。然風骨不一定要攜壺遊世,超然世外,在現代社會,我們應瞭解風骨的內涵,保留其精神泉源:打破僵化的、教條的束縛,不在人羣中失了自我,泯然眾人;在刀光劍影之間展現自己的力量,俠肝義膽,凜然正氣,對抗不公。我們可見鍾芳榮在利益為先的社會“定論”中堅守自我,毅然選擇考古專業;病毒肆虐,醫護人員不避難,不辭責,衝到風雪最前線,以己力抗疫魔。他們堅毅的目光,穩健的步伐讓“風骨”二字重煥新生。

在此波譎雲詭的時代中,我們因有這些風骨之士而欣喜振奮,但反觀社會中某些人,不是在佛系躺平的氛圍中失了鬥志與力量,就是被世俗的價值觀囚禁了自己的特色與個性。

當此之時,我們應有魏晉名士一般的風度與骨氣,迴歸那樸實堅韌的時代,解開現代社會套上的層層枷鎖,肆意展現自己的個性;敢於展現自己的力量,用“安得廣廈千萬間”的精神與魄力,在華夏大地上再一次抒寫那頑強不屈、自強不敗的風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