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寫作網

位置:首頁 > 國三 > 讀後感

《南京暴行:被遺忘的大屠殺》讀後感1500字作文

讀後感1.62W

姓名:施欣然
  年級:九年級

  有幸得以拜讀張純如的作品,是源自母親的強烈推薦。那一年的12月13日,我輕撫着這部書略有皺跡的封面,想起母親將它遞到我手中時説的話——
  “你應該學着瞭解某些歷史不為人知的一面。”
  我從書序看起,逐字逐句,不漏毫末。結束了最後一句的閲讀,是在一個失眠的夜。我沒有落淚,只久久地垂着頭。窗外,雷聲混雜雨聲從遙遠的地方傳來,恍惚間竟覺得像極了陣陣怒吼,尖叫,哭訴,呻吟,繼而一片徒留冷風的沉默。
  我自然而然地想到每年都在觀看的國家公祭儀式——落針可聞的廣場,升旗台上巨大的圈,場外重現歷史的雕塑,刻滿三十餘萬無辜遇難者名字的石碑,眾人陰鬱的臉,含淚的眼,緘默的口和搖搖欲墜的心。
  當主持儀式的領導宣佈默哀時,淒厲的防空警報響起,哀婉,綿長,如泣如訴,伴隨着止不住的淚水與歎息,久久地響着。倖存者席位上,那耄耋老人渾濁的雙眼中平添了絲縷驚恐,悲切,亦或震怒。這警報聲,也許他們似曾相識,也許,他們再熟悉不過。人們或許從未想過,當他們慶幸於搶救了這批可貴的資料與記憶的同時,也揭開了在倖存者那心底血淋淋的疤。他們中的某一個,或許幾十年前的某一天,躲在牀底下,親眼看見了母親帶血的臉,瞪圓了的雙眸,和日軍堪比魔鬼的行徑;或許躲在草垛裏,聽到了弟弟撕心裂肺的哭喊,和那之後漫長的寂靜;或許躲在糧堆裏,感受到了敵人的軍刀兇狠地刺到身旁的寒意與恐懼;或許躲在萬人堆成的屍體中,嗅到了同胞與親人濃郁的血腥,撫摸着一張張血肉模糊的臉,卻再也哭不出聲。
  回憶着書中的字字句句,望向那些坐在公祭現場年邁的倖存者們無神的雙眼,我竟一時心疼得説不出任何話語。不知他們是否又想起那煉獄般的六週,想起那些失眠夜晚的痛哭,想起堆砌着層層白骨的萬人冢——提起它,我也總無法抑制淚水。那些含冤的孤魂,都是我親如一家的同胞啊!
  歷史,本是一個令人好奇、引人遐想的詞,可在被戰爭的硝煙矇住了希望的淚眼中,在千千萬萬個像張純如那樣不忘歷史的作家筆下,它逐漸變得陰森可怖。南京大屠殺,它是人類文明史上最為沉重與黑暗的一頁,無知的人慾將它翻過去,卻反而使它愈加清晰。不可思議的是,有的人似乎認為,努力記住一場暴行比暴行本身更可恥。然而真實存在過的歷史,尚未痊癒的傷口,難道真的可以隨之遠去而無所顧慮地淡忘嗎?
  我總也忘不了,倖存的老婦人向記者講述自己被迫做慰安婦的噩夢,總是話音未落,就顫慄得再也説不下去;我總也忘不了,《金陵十三釵》裏那一羣濃粧豔抹的女人,她們在南京城淪陷後,再也無緣懷抱琵琶,舞那首最拿手的《秦淮景》,她們被剪了長髮,洗去胭脂,扔棄了自己心愛的旗袍和首飾;我總也忘不了,一位抗戰老兵去世前緊緊握着記者的手,細若遊絲的力氣支撐他説完了最後一句話:“對不起,當年我們沒能守住南京。”我總也忘不了,電視機裏遇難者們的子孫在他們的墓前莊嚴宣誓——“一定不忘國恥,一定努力學習,讓長輩們得以安息。”話裏帶着鄉音,那催人淚下的南京鄉音。
  如今我一次又一次捧起這部歷史回憶錄,總不由得感慨萬千。南京原是歷史悠久、安寧和諧的古城,在經歷了血洗與槍聲的浩劫後,它變得不再完整。那段恥辱的歷史已遠去了,那些流離無依的冤魂被忘卻了,温暖的陽光年復一年靜靜地落在南京城的舊磚牆上。整整七十九年的光陰,讓那牆上的灰塵與血跡都已不復存在。而一張張怒目圓睜的面孔,一聲聲尖鋭可怖的慘叫,一道道敵人的刀槍反射的白光,卻總在我無數個顫抖的夢境裏,愈來愈清晰。
  我知道我忘不了張純如——這位曾為了南京30萬冤魂奔走申訴的女子,更不會忘了這部警鐘一般日夜敲響在我心裏的書,讓我永遠清醒地意識到,有些歷史不容忘記,有些罪惡不容消洗。
  願南京,四十九日祭後不再有陰天。

《南京暴行:被遺忘的大屠殺》讀後感1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