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寫作網

位置:首頁 > 自然 > 

《風起文瀾》讀後感作文

1.92W

善言古者必有節於今,善言天者必有徵於人。

《風起文瀾》讀後感作文

多年之後,皇帝御賜的《古今圖書集成》來到鮑家的花園中。浙江巡撫神采飛揚地宣讀了聖旨,鮑廷博急忙磕頭謝恩,想起了那個獻書的日子。

時光飛逝,十個春秋已如白駒過隙,悄然逝去,讓人難以拽住歲月的腳步。

一個深夜,紀曉嵐完成了《四庫全書》的最後一筆,和珅將其送到乾隆寢宮。年逾古稀的十全老人急忙握住和珅,一時老淚縱橫,無法控制情緒。他不顧一切,大喊“朕的心願完成了,朕是千古一帝。”平復心情後,乾隆下了一道聖旨,給江南的獻書大户一人一本《古今圖書集成》,以示嘉獎。

江南自古就是文人墨客的聚集之地,文脈在千百年間從未斷過。雖有改朝換代的戰火,未曾阻斷繁衍。永嘉之亂後,世家大族紛至沓來,安史之亂後,更多的流民南遷,為江南注入源源不斷的新鮮血液。宋朝本是一個喪權辱國的時代,但彼時的文壇卻異常星光璀璨,一位位卓爾不羣的才子橫空出世。靖康的哀傷在薰得人醉的暖風中忘懷,江南一時繁華,煙柳畫橋,風簾翠幕,文化的頂峯也將到來。宋朝紹興元年,宋高宗下御旨,開始重修毀於戰火的祕書省,拉開江南地區藏書的序幕。

隱居山林的鄭樵得知這個消息,興奮地帶着自己畢生的藏書前往臨安,面見聖上,希望為國家的文化事業儘自己的一份力。被金朝關押着的洪浩,在絕境中散盡家財,只為收集北宋汴京的遺書,在啟程回國之日,悉數帶回。陳起耗盡一生編書收集江湖布衣的詩文,皓首窮經;高良仁一生兢兢業業地刻書,焚膏繼晷。他們對文化的熱愛讓人動容,是我們應該推崇的偶像

時間來到了清朝,袁牧因為家中貧困,希望到富貴人家借讀,但是對方卻冷眼相待。等到他考取功名,衣錦還鄉後,建起一個可以供所有人借閲的藏書樓。杭州人對文化的熱愛與生俱來,對藏書的追求至死不渝。

乾隆皇帝要著《四庫全書》時,大臣們第一個想到的便是以《永樂大典》作為藍本,第二個想到的便是找錢塘文人借書。不難看出杭州人在藏書界的影響力,已經聞名於全國。

乾隆皇帝在完成《四庫全書》後,又下旨在杭州修建文瀾閣,再抄一份《四庫全書》存放於此,以供江南文人借閲。歷經錯字風波的荒謬和太平天國運動的摧殘,命運忐忑的文瀾閣又迎來侵華戰爭的厄運。天不亡我文瀾閣,在竺可楨的幫助下,陳訓慈將文瀾閣南遷至重慶,後又突破國民黨的重重壓力,帶着珍貴的館藏重回杭州,完璧歸趙。

杭州是一個可以包容其他文化的城市,中華文化亦是一個可以包容萬象的文化。起源於戰國的百家爭鳴,南北朝的胡漢交融,經唐朝的萬國來賀,我泱泱中華經久不衰,就如同江南的文脈一樣萬古長青!

一個文化能夠歷經幾千年而傳承下來,從未泯滅與中斷,得益於一代代中國人的執著堅守。當清朝統治者的鐵騎踐踏山河時,發生過“揚州十日”、“嘉定三屠”云云,也逼得漢人剃了授之於父母的頭髮。取得天下後,康熙帝立儒家為正統,弘揚中華文化,以安撫天下仕人。因為這才是治國理政之更本,需要我們代代相傳的文化瑰寶。現在許多西方國家也在學習我們的文化,因為我們的文化孕育了大智慧,那是經過無數先賢大儒不斷實踐與修正而形成。它既可以在太平盛世發揚光大,也可以在亂世中穩定人心。

中庸之道教會你如何做一個有德行的人,更好地和人交流。孔孟的思想倡導我們要以和為貴,要天下大同。精忠報國是我們的信仰,詩書禮樂是我們的燈塔,琴棋書畫是我們的港灣。無數的遊子漂泊海外,鄉愁羈絆一世,功成名就後,傾盡所有而報效祖國,最後落葉歸根,盡享天倫之樂。誰説中國人沒有信仰?我們的信仰是不是狹義的教義,信奉的是中華傳統文化,這就是中國人的精神食糧。也許,中國人在過去的百年間遇到了許多苦難,但在中華文化的支持下,我們都走了過來,屹立於世界的民族之林!

杭州在中華文化的地位,就是梵蒂岡在西方文化中的地位,而亞運會就即將在這座神聖的城市舉行。希望我們的健兒們,以人為本,尊重自己的對手;公平正義,堅守誠信的原則;禮儀文明,體現熱情好客。發揚中華傳統文化的閃光點,不僅在賽事上披荊斬棘,更要讓中華傳統文化走向世界!讓來自世界各地的運動員感受到中華文化的魅力!

鮑廷博在他人的稱讚中離開,迷迷糊糊地打開一扇門,那一刻他震驚了,一隻鳳凰在文瀾閣上展翅高飛。起來了,清光瀲灩的西湖與碧瓦朱甍的文瀾閣遙相呼應。

眾裏嫣然通一顧,人間顏色如塵土。

從此西湖邊,又誕生了一個美麗的傳説,留下“鳳起文瀾”的文壇佳話。若干年後,當你再聽到這個傳説時,你會對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產生由衷的興趣。清澈的愛如同太陽般冉冉升起,永不西落。紙張有些破舊,有些模糊,可每一筆勾勒,每一抹痕跡,似乎都記載着跨越千年萬載的思念。

情不知何起,一往而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