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寫作網

位置:首頁 > 原創專區 > 素材

時事論據:“流浪大師”1500字作文

素材1.76W

流浪漢沈巍已經在上海街頭流浪了26年。

時事論據:“流浪大師”1500字

他大概不會想到,自己會一夜之間突然走紅,成為備受網友追捧的“大師”。

原來,衣着破爛且滿身污垢的沈巍有個獨特的愛好,在撿垃圾之餘,他經常蹲在地鐵裏或燈下看《尚書》《論語》等書籍,且説出來的話頗具文采與思辨性。

他的身份和愛好極不對等,外形和談吐形成了巨大反差。於是,當有人把他的視頻發到了網上,沈巍很快就紅了。

沈巍在網上走紅後,一些人嗅到了商機,就湊到他身邊,想直播他的生活,想請他給自己的產品做宣傳,想跟他合影賺點流量……

這些人,大多是主播、微商,哪裏有話題和熱度,他們就湊向哪裏。

他們稱沈巍為“流浪大師”,甚至還激動地説:“小丑在廟堂,大師在流浪。”

圍繞“流浪大師”的身世,各種悲慘的故事也被編了出來:博學多才的流浪者、復旦大學畢業的高材生、妻女車禍過世……

這些其實都是有人為了增加噱頭而編造的謠言,隨着事件的發酵,沈巍的真實身世逐漸浮出了水面。

熱點背後

沈巍今年52歲,他出生在上海,從小跟外婆一起生活。

他愛看書,喜歡文學歷史,但是家裏兄弟姐妹眾多,父母沒錢給他買書,他就自己去撿廢品,用換來的錢去買書。

久而久之,他養成了撿垃圾、給垃圾分類的習慣,因為這個緣故,他被垃圾羈絆了大半生。

大學畢業後,沈巍進了上海徐彙區審計局,當了一名公務員。

在單位裏,他發現同事印資料都只印一面,用過了就扔掉。從小習慣節約的沈巍有點不忍心,便在同事下班之後,把單位裏的垃圾桶都翻一遍,找找有沒有能用的東西,回收起來。

後來有一次,沈巍翻垃圾桶的時候被一位女同事看到了。第二天,領導就找他談話,説大家都覺得他很奇怪,有垃圾收集癖,讓他收拾東西回家休長病假。

這一休就是26年。

離開單位後,沈巍仍舊習慣每天出去撿垃圾,家人不理解他,鄰居也接受不了他,他索性徹底離開家,獨自流浪。

看到網上謠傳的離奇身世,沈巍親自闢謠,説自己畢業於一所普通本科學校,至今未婚,所以也不存在妻女車禍去世的傳聞。

如今,網上的意外走紅給沈巍的生活帶來了極大困擾,他沒辦法出去撿垃圾了,也不能在地鐵站或路燈下安靜看書了。無奈之下,他只能躲了起來。

於是,一出出圍堵“流浪大師”的鬧劇開始上演。

深度解析

從網上流傳的諸多視頻來看,沈巍確實表達流利,對傳統文化有一定了解,但是,稱其為“大師”顯然是過了。他本人也連連否認“大師”稱號,稱自己只是一個讀了不少書的人,才不是什麼大師。

事實上,那些舉着手機圍堵沈巍的人,真正關心的也並不是他的學問和思想,他們所追逐的,是他作為一個“網紅”所能帶來的流量、點擊和打賞。

有感於此,有網友留言説:“流浪漢並不是大師,那些圍堵他的人倒真是小丑。”“流浪漢不一定有病,那些圍着他蹭流量的人肯定是病了。”


近年來,網絡直播和小視頻風靡一時,它們的入行門檻幾乎為零,但是卻存在輕鬆致富的可能,於是很多人瘋狂地投身其中。為了博眼球、賺流量,他們無所不用其極。

有人挑戰道德底線,傳播低俗、無節操的內容;有人挑戰法律底線,直播中涉黃涉毒。更有甚者,“大飛”因直播喝油喝酒而猝死;“極限詠寧”因直播極限運動而墜亡。

雖然不能因為一些負面事例而否定整個行業,但部分直播和小視頻的內容確實帶壞了社會風氣。

好在政府作為管理者已經意識到這一問題,開始加強對各直播、視頻平台的監管,對部分挑戰法律底線者進行了懲處。

波茲曼在《娛樂至死》一書中寫道:“有兩種方法可以讓文化精神枯萎,一種是奧威爾式的——文化成為一個監獄;另一種是赫胥黎式的——文化成為一場滑稽戲。”

我們決不能讓低俗內容把網絡文化變成一場滑稽戲,更不能讓它們敗壞社會風氣,進而侵蝕全民族的文化和精神。

作為新時代的網絡原住民,我們應該主動抵制網上的低俗內容,不跟風,不傳播,淨化網絡環境從我做起。

希望追捧“流浪大師”的熱度可以快點消退下來,還沈巍一個平靜自由的生活。也希望網絡環境日漸乾淨健康,網上熱播的內容更加真實、理性、有內涵、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