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寫作網

位置:首頁 > 原創專區 > 精選

被委屈的漢字讀後感(通用19篇)作文

精選2.03W

篇一:被委屈的漢字讀後感

被委屈的漢字讀後感(通用19篇)作文

彭錫恩

暑假,我讀了一本很有趣的書——《被委屈的漢字》。它的作者是張之路。

為什麼説這本書很有趣呢?因為它包含了你可能覺得不可思議,但又是事實的小故事。當我讀到第一章“三個臭皮匠走了嗎”,就恍然大悟,原來這句諺語“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中“皮匠”原來應該是小軍官“裨將”啊,這樣想想就很合理了。再比如“捨不得孩子套不住狼”嚇了我一大跳,這孩子跟狼價值可差遠了!再讀讀才知道,四川方言中“鞋子”原來讀“háizi”。我不禁想到:以後看到某句諺語,可要先敲個小警鐘,查明白了再下結論,定意思。

不過也有一些無辜的褒義詞,被生生地“扯”成了貶義詞,甚至是人們貪心為己的擋箭牌!我們要批評那些狡辯的人,不讓漢字受委屈!比如“人不為己,天誅地滅”有“為”這個字,本該是第二聲,是修為自己,有人卻説成第四聲,變成了為自己着想,不顧他人。我們一定要阻止這種事情發生,漢字是我們從古至今的文字,不能讓人心污染!

漢字是我們的文物,漢語是我們的文學。經常能聽到大人們説:“世界上最難學的語言就是我們漢語”。沒錯,漢語凝結着我們中華上下五千年的炎黃子孫的智慧,音同字不同、字同音不同擁有着不同的含義:“巾”與“金”、“重複”與“重力”。漢字,我們要保護它,不能再讓這件文物失去它原有的光輝。中國不論多少年,漢字文物永流傳!保護文字,不亂傳、不亂用、不亂説,做一個知識的國小生!

這本書,我看懂了;這本書,我看透了。你呢?

篇二:被委屈的漢字讀後感

楊皓天

你知道為什麼“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嗎?你知道“七月流火”是什麼意思嗎?你知道“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的真正含義嗎?這些都是困擾我許久的問題,終於在讀完《被委屈的漢字》這本書後,有了明確的答案。

暑期伊始,我便因為書名而被《被委屈的漢字》這本書深深地吸引了,為什麼這些漢字“被委屈”了呢?這讓我迷惑不已。因此,我決定帶上我的好奇心以及對語言文字奧祕的求知慾閲讀了這本書。

這本書主要講述了十八個與漢字有關的、被“委屈”的趣味小故事,還原了漢字世界被我們現代人忽略的歷史真相,並賦予了它們獨特的靈魂。開篇《三個臭皮匠走了嗎》令我印象深刻,一個是手藝人,一個是軍事家,二者如何相提並論呢?原來是“裨將”這個詞因為字音被誤讀成了“皮匠”,而“裨將”就是小軍官的意思。那全句可以理解為“三個小軍官的智慧彙集起來可以趕得上元帥的智謀”,這麼解釋也就説得通了。同理,“七月流火”也被現代人誤解了,它並非指盛夏七月,酷暑難當,而是形容農曆七月,天氣轉涼的時節。“人不為己,天誅地滅”中“為”其實是“修為”之意,所以它真正的含義是:人如果不提升自己的修為,就會為天地所不容。原來,每一個漢字都有它的來源,有它原本的意思,而現代人以訛傳訛,曲解了祖先的本意。

其實,平時的學習中也經常有類似的問題曾困擾過我,只是習慣了不求甚解、囫圇吞棗,習慣瞭望文生義、淺嘗輒止,一知半解便草草了事,也未曾去探索箇中緣由。而作者卻善於思考,認真查閲相關資料,積極探索,用心鑽研,所以,他終於收穫了新知,並通過創作,為那些被“委屈”了的漢字“伸冤”。

著名愛國詩人屈原曾説過,“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前方道路漫長,而我將不遺餘力的去追尋和探索。學習上也要這樣,遇到問題,要有刨根問底的精神,不僅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這大概就是這本書給我帶來的最大的收穫。

在浩如煙海的文字長河中,每個漢字都有它的喜怒哀樂。讀完這本書,更讓我發現了中華語言文字的博大精深。今後我要更加努力學習,學習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更進一步研究中華語言文字,體會中華語言文字的獨特魅力。

篇三:被委屈的漢字讀後感

姚滿

最近,我看了一本書,叫《被委屈的漢字》,其中我感覺最好看,使我記憶猶新,那就是第十三章!

這一章主要講了“飛白”這一種修辭手法,本來應該是在文章裏使用,使文章變的更有趣,可誰知,現在許多商家都用這種飛白來寫廣告詞,故意扭曲了原本的詞語。這樣看起來很好,引起了大家的注意,但卻讓我們小朋友看到錯誤的詞語,從而被誤導。

我看完後,覺得這些商家真是太無良了,用錯誤的詞語來當廣告,不顧後果,我想到了一次在馬路上放學回來……

我和同學一起走在放學路上,走着走着,我看見了一根電線杆上貼着一個廣告:購買我們家的熱水器,讓你隨心所“浴”!我連忙拍了拍同學,説:“你説隨心所欲得“欲”是什麼“欲”?”他不以為然地笑了笑説:“我經常在廣告上看到,太簡單了,三點水的浴!”一邊説,一邊還拍了拍我。我聽了,心中先是一驚,開始質疑起我自己來;會不會是我記錯了,是三點水旁嗎?我想了很久,嚴肅地説:“不對,是慾望的欲。”他聽了一臉不相信,眼睛斜視着我,鼻子和嘴巴拼成了一個“不”字,用看騙子的眼神看着我。我頓時紅了臉,跳了起來,説:“不信你回家上網查!”接着我們飛速走回家。我一查,果然是“欲”。第二天,我們碰面了,他不好意思地對我説:“對不起,昨天錯怪你了,沒想到真的是慾望的欲,他的意思是可以隨便的滿足自己的慾望,我瞭解了。看來那些廣告真是害人不淺啊!”我聽了,心裏感覺:是啊,這些無良商家改變了一些成語原來的字,扭曲了那些成語的意思,真是誤人子弟,我一定要糾正更多人的錯誤。

這樣看來,我覺得讓商家停止這樣的事是很有必要的,不然一定會害人不淺。畢竟這樣的事還有很多,如:“騎”樂無窮,每“食”每刻,這些詞語就像毒品一樣,危害着我們的身心,希望這些商家可以不要再扭曲這些成語了。這件事是刻不容緩的啊!

篇四:被委屈的漢字讀後感

梅永冉

今年暑假,我讀了張之路先生寫的《被委屈的漢字》這本書,獲益匪淺。

閲讀能增長知識,而知識來源於生活,來源於書本。中國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每個傳承的漢字都是有生命的,它們有自己的“天地”,也有自己的喜怒哀樂。那幾千年的傳承,有沒有漢字是被“誤解”,被“委屈”了呢?呀,還真有!

走進張之路先生的《被委屈的漢字》。咦,“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這不就是三個身上臭臭的皮匠,他們的手藝賽過諸葛亮嗎?很好理解啊!呀!原來是裨將啊,“三個臭裨將,頂個諸葛亮”,是指三個小軍官的才智頂得過軍師的才智。嘿!原來是這個意思啊,讓我茅塞頓開!

早上起來,媽媽又在和爸爸嘮叨着,我天天就給你洗衣、做飯、帶孩子,真是一個“嫁雞隨雞,嫁狗隨狗”的苦命啊!我在一旁疑惑不已,啥意思,為什麼説爸爸是雞,是狗?這不罵人麼。我默默去一邊查着資料,呀!原來是“嫁乞隨乞,嫁叟隨叟”啊,意思是指:一個女人即使嫁給乞丐或年老的男人,也要隨其生活一輩子。

原來“捨不得孩子,套不住狼”中的“孩子”指的是“鞋子”啊;“無毒不丈夫”中的“無毒”是“無度”,男子要有風度呀;“無奸不商”中“奸”是“尖”,是褒義,形容商人們的誠意和厚道……

張之路先生的探根溯源,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做任何事都不能望文生義,一知半解,要有一種究根問底,打破砂鍋問到底的精神,囫圇吞棗是成就不了大學問的!

篇五:被委屈的漢字讀後感

劉潤澤

漢字是我們祖先智慧的結晶。但每每看翻開書,那些黑色的字體都是冷冷地流淌着在白紙間,直到我第一次看到《被委屈的漢字》這一書名時,心裏就納悶了,難道它像我們一樣,有情緒、有脾氣,也有受委屈的時候?帶着這些疑問,我好奇地打開書,如飢似渴地讀了起來。書中的內容豐富多彩、詼諧有趣,深深地吸引了我。讀完後,我才知道原來真的有那麼多的漢字被委屈了。

大家都聽説過“無奸不商”這個成語吧!它從字面上理解就是不奸詐就不能做商人。可其實它原意是做商人要誠實,生意才會長久。而它原來的樣子其實是“無尖不商”。話説古代米商做生意,為了生意做得長久,常常將鬥米裝滿直到冒尖,以此讓利,於是便有了“無尖不商”。可隨着時代變化,這個褒義的“尖”變成了貶義的“奸”,徹底改變了成語的意思,也一改商人慷慨仁義的風貌,所以你説這個“尖”,它冤不冤?

諺語“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我從小就知道。可是,看了這本書後,我才真正知道,原來我不怎麼看得上的“皮匠”竟是“裨將”,而裨將就是副將等級的將領啊!這個諺語的意思是打仗時,諸葛亮不在,三個小裨將團結起來,也能集思廣益,想出抵得上諸葛亮智謀的策略。可後人為了讓“裨將”接地氣,就直接把它改為“皮匠”,這樣一來,“裨將”也太憋屈了!

……

像這樣受委屈的漢字還有很多很多,我多麼希望人們能把字詞間的錯誤都改正過來,把原本的它們還原回來。同時,不要讓一點點雜質融入漢字的靈魂之中,更不要讓社會風氣改變人們身上原本的美好品質。這樣,我們才能開啟一個沒有委屈的漢字世界!

篇六:被委屈的漢字讀後感

孔子謙

暑假,媽媽帶我去逛書店,《被委屈的漢字》這個書名立刻吸引了我,我感到很疑惑,漢字也會被委屈嗎?我們就把書買回來一讀究竟。

打開書的扉頁,第一句話就是:“漢字是有生命的,它有悲歡離合也有喜怒哀樂,有許多漢字被委屈,被誤解。”我感到很疑惑,漢字也會被委屈嗎?於是我迫不及待地去書中找答案。

讀完之後,我豁然開朗。原來這本書是把常見的被誤解,被流傳錯誤的漢字寫成生動有趣的小故事,來告訴我們它們真實的含義。別小看這一字之差,有的詞因為一字之差,竟然含義相反,還真是被“委屈”了呢。

讓我記憶深刻的有這麼幾個小故事。我們之前學過“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字面意思是隻要三個臭皮匠齊心協力,就能賽過諸葛亮。當時我就很疑惑:為什麼要把諸葛亮和臭皮匠放在一起比較?看了這本書之後我才知道,原來它本來的“面目”是“三個臭裨將,頂個諸葛亮”,這裏的“裨將”指的是小軍官。後來因為字音相同被誤讀成了皮匠。

再像“無奸不商”。似乎是指“不奸詐就不能做商人”,實際上它本身是“無尖不商”。講的是古代人賣米都用鬥和升做量具,商人給顧客盛了一升米之後,一般都會再多舀一些,讓升裏的米冒個尖兒,表示誠意和厚道。可是隨着時代的發展,逐漸誤傳成了“無奸不商”,意思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似乎不奸詐就不能做商人。如此一來,誤傳漢字的危害還真不小呢。

類似被誤傳的漢字還有很多……

讀了《被委屈的漢字》這本書,我感受到了中國的語言博大精深,漢字更是奇妙無窮。我們作為新時代的學生,應該好好學習語言文字,用好用對漢字,讓更多的漢字不再受委屈,發揮它真實的作用和意義。

篇七:被委屈的漢字讀後感

翟子悦

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擁有上千年的歷史。它是漢語言的文化,每個漢字都有自己的生命和靈魂,有悲歡離合和喜怒哀樂,甚至有聰明的和被委屈的……那麼它們將會向我們訴説怎樣的故事呢?

比如説“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人們常説這話的意思是眾人智慧合起來才趕得上諸葛亮的才智,但是皮匠和諸葛亮又有什麼關係呢?看完書才知道,皮匠被誤讀了,這個詞應該是“禆匠”,這樣就聯繫上了,三個小軍官的智慧才頂得過元帥的才智,現在想想“禆匠”多麼委屈呀,“禆匠”竟被“皮匠”冒充了這麼多年。

還有一句話“人不為己,天誅地滅”,這句話乍一聽以為是句很殘酷的真理,但其實是我們對其中一個漢字讀音產生誤解導致的,關鍵就在“為”字上,“為”字應該讀二聲,而不是第四聲,“為”本意是做人不修為自己,那麼就為天地所不容,而大多數人卻意為人不為自己着想,而為天地所不容。一個字音的不同,意思卻大相徑庭,真是差之毫釐,失之千里。

這本書向我們訴説了漢字的委屈,以生活中最常見的錯誤入手,讓大家學會發現問題,並用謹慎的態度去解決問題。

漢字在各方面的作用性都很大,大家一定要重視起來,不要讓漢字再受委屈了。

在學習漢字時,我們一定要多動手查閲資料,不能以偏概全。

篇八:被委屈的漢字讀後感

週一凡

《被委屈的漢字》這本書我非常喜歡,它的作者是張之路。

“聽説過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嗎?”這句諺語的皮匠,其實是被委屈的。我看到這裏,大吃一驚。用了這麼久的諺語還會錯?我接着往下看。原來“三個臭裨將,頂個諸葛亮。”

有一句話讓我哭笑不得:嫁雞隨雞,嫁狗隨狗。如果這麼説,那是不是就嫁豬隨豬嫁牛隨牛了呢?我百思不得其解,不過看到後面我才明白,諺語應該是“嫁乞隨乞,嫁叟隨叟”意思是嫁給乞討者或年老者都要度過一生。

讀完了這本書,讓我知道。中國文字的博大精深,這些由橫豎撇捺組成的漢字,不光富有魅力,而且美麗奇妙,它是中國人民的智慧晶結,它是我們中國的無價之寶,別看每個字都是那麼平凡,那麼普通,其實它們都深藏不露,藴含着豐富的文化思想,每個漢字都有它的來歷和字義,漢字還讓我們跟別人的溝通更加方便。漢字這麼重要,所以我們要好好學習漢字。

篇九:被委屈的漢字讀後感

黃晨悦

《被委屈的漢字》是現代作家張之路的著作。

本書是以漢字為主題的故事集,也是關於漢字知識的趣味讀物。作者列舉了一些錯別字、容易被搞混的字,把它編成一個個故事。加以準確,權威的解釋。以文學之筆寫人文故事,以輕鬆筆調還原漢字世界被忽略的歷史風貌。通過生動的形象、有序的編排、風趣的解讀,串聯歷史、映照當下,講述漢字前世與今生的故事。既能讓讀者在輕鬆閲讀的同時理解和把握這些字詞,又能激發他們熱愛漢語知識,探究中華文化的熱情。漢字是有生命的,它有悲歡離合,也有喜怒哀樂,那些被委屈的,被誤解的漢字寫成小故事給讀者橫列出來。漢字不但有意義,有用處,還非常有意思。他們成了我心中的財富,在那浩如煙海的漢字中,你便會得到欣喜。學習漢字變成了一種享受。

這一本書是在諷刺那些不愛讀書的人,是在諷刺那些對漢字造成傷害的人,是在諷刺那些寫錯別字的人,這些都是對漢字造成委屈的地方。作者也告訴了我們該怎麼正確書寫漢字,在告訴我們該怎麼遠離那些錯別字,和生活中的一些典型的錯別字。就像張之路所説,每一個漢字都有自己的生命和靈魂,有悲歡離合和喜怒哀樂,甚至有聰明的和被委屈的。其中必委屈的意思,也就是告訴我們那些不該做的事情。

這些話也讓我想起了曾經的我,也是經常寫錯別字,不正確書寫漢字。看到這裏,我就知道了自己的錯誤,我以後要該怎麼做,不該怎麼做。正因為像我這樣子,才導致漢字被委屈。如果世界上的所有人都這樣子,那漢字豈不是就已經滅絕了嗎?那漢字不就被委屈到了人生的低谷了嗎?就是因為這樣,我們才應該保護漢字,正確書寫漢字。

從今以後,我也不能寫錯別字,我要正確書寫漢字。

篇十:被委屈的漢字讀後感

董憶寧

我們已經學過漢字的多種類型:象形字、形聲字、會意字等,例如“日”就像一輪圓圓的太陽;“刃”刀鋒上一點直接指出這裏最鋒利;“休”人靠在樹下就是休息;“鴨”聲旁表音形旁表義。仔細解讀起來每一種漢字的來源都是那麼精妙,這讓人覺得彷彿這一個個漢字都是有生命和靈魂的,它們都有自己的悲歡離合和喜怒哀樂,甚至也有被委屈和冒名的的時候。

《被委屈的漢字》這本書的作者張之路,是一個作家、劇作家,曾獲得國際安徒生獎提名。本書是他以漢字為主題為小讀者創作的一本趣味讀物。書中他選取了一些在日常生活中被人們誤解或誤讀了的漢字詞語,以輕鬆幽默的筆調,細細絲絲追尋其來歷,點點滴滴還原其真實。作者通過從一個細緻而微的視角來解讀中國的漢字,達到了激起讀者探究中華文化熱情的效果,讀起來非常有意思。

這本書中我最喜歡的一個故事是關於“三個臭皮匠頂一個諸葛亮”這句俗語的,故事從作者國小時候的懵懂認知,講到國中時候的不解和質疑,再講到長大以後深入書籍的追尋探究,終於弄明白了應該是“三個臭皮裨將頂一個諸葛亮”。“皮匠”是“裨將”的諧音誤讀,這是由古代普通老百姓文化水平不高造成的,一代代誤傳下來,以導致後人都錯讀了。“裨將”一詞乃軍中副職,和諸葛亮一介軍師搭配更合符邏輯,但是由於這個詞和諧音“皮匠”比起來顯得生僻,而且和老百姓的生活聯繫不如“皮匠”密切,所以發生這樣的誤讀就成了情理之中的事情。不過好在這種誤讀前後俗語的含義沒多大改變,書中除了這種還講到了一些因為誤讀含義含義鉅變甚至是完全相反的例子,讀來很有趣,非常值得一看。

通過閲讀這本書,我不僅知道了漢字還有這麼多有趣的故事,還明白了許多事情不能人云亦云,如果自己覺得有不解之處,就應該大膽質詢,積極探究求證,這其實就是一個主動學習的過程。

篇十一:被委屈的漢字讀後感

顧萌洋

中華文明,淵遠流長,漢字作為中華文明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經過了無數次演變,從最早的象形字一直髮展到現在的簡體字,已經有了幾千個年頭。

在這幾千年裏有許多漢字在傳遞的過程中,因為時代的變遷以及等等原因,被人們誤傳,而導致了有許多的詞句和俗語被人們誤解,以致生活中漢字的曲解也很常見。

生活中,有的商家為了獲取利益,用博人眼球的方法,擅自修改和重新定義詞語的意思,如刻不容緩被改成咳不容緩(止咳藥廣告);一鳴驚人被改成一明驚人(眼鏡店廣告);依依不捨被改成衣衣不捨(服裝店廣告)……雖然在作家的筆下也會有像這樣的修改,可在文筆中,這是一種修辭手法,叫飛白(又名非別),飛白有四大類:字形飛白,語音飛白,詞義飛白和邏輯飛白,可廣告上的飛白和哪個都不搭邊呀?如果學齡前的小孩子看到了多麼受影響呀。

我在生活中看到了令人欣慰的場景,有一天我在老鄉雞寫作業,等我爸的時候,看到了一個媽媽在教小孩寫作業,那個小朋友看起來只有一到二年級,他媽媽問:“寶寶,你這題為什麼不寫一鳴驚人,而寫一明驚人呢?”“廣告上都是一明驚人啊。”“寶寶,廣告上的不一定是對的,那是商家們為了博人眼球而做的手段,咱們一起查一下詞典,看看這個詞的到底是一鳴驚人還是一明驚人好不好?”看到這樣暖心的對話,我感到十分欣慰。

文明需要延續,文化需要傳承,文字需要被記錄,現在的網絡文化、快餐文化、商業文化的用詞,正在慢慢的侵蝕着我們老祖宗幾千年前留下來的東西,我希望更多的人去尊重文化,去了解文字本身該有的含義,我們的文明必將在現在的世界一家人中綻放出耀眼的光芒。

篇十二:被委屈的漢字讀後感

張天陽

你可能不知道,每一個漢字都有自己的生命和靈魂,有着悲歡離合與喜怒哀樂,甚至有被委屈的呢!你可能會問了,漢字怎麼會委屈呢?

最近,我讀了一本書,叫《被委屈的漢字》,這本書中就講了很多關於漢字“委屈”的故事。比如,“矮”和“射”字,作者張之路認為這兩個字在造字的時候,弄顛倒了。那怎麼會顛倒了呢,原來啊,作者覺得“射”字左邊是個“身”,右邊是個“寸”,一個人的身體如果只有一寸長,那不是很矮嗎。而“矮”字,左邊是個“矢”,是箭的意思,右邊是個“委”,是個“人”的形狀,左“箭”右“人”,可不就是射箭的意思麼。看到這,你可能會認為“矮”與“射”是真的弄反了吧?然而,故事並沒有結束,作者帶着疑問,繼續探究,發現其實“射”字左邊的“身”是從弓上搭箭的象形字逐漸變化而來的,“寸”字是從甲骨文的“手”字演變而來;而“短”與“矮”是同義字,所以用“矢”字作為“矮”的偏旁,“矮”字右邊的“委”,古時發音就是“ǎi”。這樣看來,“射”和“矮”造字的時候並沒有顛倒。書中像這樣關於漢字的有趣故事還有很多。

從這本書中,我體會到中國漢字藴含的深邃文化,我想到五年級語文課本中提到,中國的漢字從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草書、楷書到行書,逐漸演變,這使我認識到每一個漢字的由來,都凝聚了一代代中國勞動人民的智慧。我們國家擁有五千年的文明史,不僅僅是漢字,許多領域都有深厚的底藴,比如文化方面有抑揚頓挫、意境豐富的古詩詞,科技方面有四大發明,軍事方面有孫子兵法,醫藥方面有《本草綱目》……

從《被委屈的漢字》這本書,我還體會到,要有不斷探索的精神才能真正找到問題的答案,正如作者張之路對漢字研究的執着,才能發現漢字中許許多多的祕密。再如,今年我國的“祝融號”火星車成功到達火星表面,開始巡視探測,看到火星車發回來火星表面清晰的畫面,我們每一箇中國人都感到驕傲和自豪,這是我們國家許許多多的科技人員通過不懈地努力,攻克一個個難題,才換來的可喜成績。

我們國小生是祖國未來的接班人,我們要好好學習,傳承中國文化,不斷探索前進,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才能把祖國的未來建設得更好。

篇十三:被委屈的漢字讀後感

寧辰奕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這是再好不過的暑假生活了。可是,突如其來的德爾塔病毒,讓我不得不放棄“行萬里路”,“讀萬卷書”便是我快樂的源泉。

《被委屈的漢字》,一看到書名就令我迫不及待地閲讀起來。這本書選取了一些被誤讀或錯解的字詞,加以準確、權威的解釋,給這些被“委屈”的漢字正名。筆調輕鬆,可以激發讀者對中華傳統文化探究的熱情,增強我們對漢字的熱愛。今天,就由我來為你講述兩個你聽過但不一定知道淵源的故事。

俗話説:捨不得孩子套不着狼,用來比喻要達到某一目的必須付出相應的代價。仔細想想:為了打到一隻狼,居然要用孩子的生命作為代價,這未免太殘忍,也得不償失。看了書才知道,這句俗語是原為“捨不得鞋子套不住狼”,意思是説要想打到狼,就要不怕跑路、不怕費鞋。在古漢語中,“鞋子”讀“hái子”,後來,“hái”音分化,一部分仍讀作“hái”,另一部分則讀作了“xié”,“鞋”字即屬於後一種情況。時間一長,俗語變形為“捨不得孩子套不住狼”了。

“呆若木雞”這個成語你一定聽過,現在我們常用它形容一個人有些痴傻發愣的樣子,或因恐懼或驚異而發愣的樣子。是一個貶義詞。它出自《莊子·達生》中的一篇故事,講的是紀渻子為王養鬥雞,好的鬥雞像木頭雞,可是它的精神全凝聚在內,別的雞不敢應戰,看見它轉身逃走了。原意指精神凝聚、修養到家,是一個褒義詞。不知從何時起,就被人理解為呆傻了。

這樣被“委屈”的漢字還有許多,讀音、字面理解上的問題讓意思大變,甚至完全相反。這些問題,正是漢字漢語的奧妙、博大精深的體現之處。

篇十四:被委屈的漢字讀後感

夏紫欣

今天我問了媽媽一個問題:“呆若木雞”是什麼意思?你一定也會和我媽媽一樣不假思索地回答——呆呆的,傻傻的,一動不動了,不知幹什麼了。嘻嘻!我也是這麼認為的。

可是,看完了《被委屈的漢字》我知道了:“呆若木雞”出自“周宣王和紀子先生鬥雞”的寓言故事,“呆若木雞”不是真呆,只是看着呆,其實目光凝聚、紋絲不動、貌似木頭的雞,就能令敵人望風而逃。是不是很好玩呢?

張之路老師的這本《被委屈的漢字》還有許許多多好玩的故事呢?這些故事都是以文字為主題創作的,看完才發現都是我們常見的被誤讀或誤解的文字,讓我很輕鬆又有趣的瞭解漢語知識。

“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中的“皮匠”原來是“裨將”。意思是:三個小軍官的智慧集中起來頂的過元帥的智慧。

古代的文人沒有電視和手機看,於是就經常拿文字邊遊戲,所以有了“射”與“矮”的故事,“蟲兒”的碑文才會流傳至今。他們的想象力太豐富了!

“女子無才便是德”其實也是勸女子要以德行為主,而不是不讓女子有才幹,女子可以有才,但不顯露才能便是最大的德行。

“人不為已,天誅地滅”的意思是:如果做人不修為自己,那麼就會為天地所不容。而不是大多數人所説的:“人活着如果不為自己着想,就會為天地所不容”……

我發現這些漢字不但有意義,有用處,還非常有意思!如果有時間,你用心的看完這本書,你就會得到很多關於漢字方面的知識。

漢字是有生命的,它有悲歡離合,也有喜怒哀樂。我們不能因為一個字音就否定它的歷史,要知道“差之毫釐,謬以千里”,如果不斷曲折歷史和漢字,那麼我們還怎麼説中國漢字博大精深呢?

篇十五:被委屈的漢字讀後感

張珏嘉

“我們中國的漢字,落筆成畫,留下五千年的歷史,讓世界都認識。我們中國的漢字,一撇一捺都是故事……”聽着這首《生僻字》,我的心裏熱血沸騰,感歎中國的漢字文化博大精深。這時,我瞟見了一旁桌子上的書《被委屈的漢字》,心中便湧出了一股好奇。漢字為什麼會委屈呢?難道字也有人的情感嗎?就這樣,我帶着這些疑問和滿心的好奇,翻開了這本書。此時,我才明白:原來漢字之所以會委屈,是因為有很多成語或常用的諺語、俗語因人們的訛傳,意思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比如:“量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看到這句話,就讓我們不由得想到,做男子漢、大丈夫為什麼要狠毒呢?但其實這句話原本為“量小非君子,無度不丈夫。”意思是:氣量小的人不能算君子,肚量小的人稱不上大丈夫。教導人們做事要有肚量,做人要有氣度,而不是狠毒。這麼一句傳播正能量的諺語,卻因為人們的訛傳變成了負能量,你説他委不委屈?

再比如:“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乍一看,這句話很簡單、很容易理解,就是説人多力量大嘛。但仔細一思考,為什麼非要説臭皮匠呢?難道不能説臭瓦匠、臭鞋匠嗎?而且皮匠並不會帶兵打仗、出謀劃策啊,怎麼能與諸葛亮相比較呢?其實,這裏所説的皮匠是指“裨將”,而裨將就是軍隊中分管一方的軍官。如果原説法是“三個臭裨將,頂個諸葛亮。”那麼就可以這樣解釋:三個小軍官的智慧集中起來頂得過元帥的才智,這才是這句諺語的原字和原意。也就是説,後人以訛傳訛,將“裨將”誤傳成“皮匠”,造成了人們的誤解。諸如此類的俗語、諺語、成語還有許多。

通過這本書,不僅讓我瞭解了古人創造漢字的初衷。也讓我知道了:每一個漢字都有自己的生命和靈魂,有悲歡離合和喜怒哀樂,甚至有聰明的和被委屈的。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漢字是中華文明一脈相傳的見證,是維繫中華兒女溝通和文明的紐帶,我們有責任、也有義務把這份文化傳播下去。

篇十六:被委屈的漢字讀後感

王文澤

我是一個漢字,工整方正、賞心悦目,底藴深厚、源遠流長,我特別喜歡穿越古今、縱橫馳騁,我是大丈夫頂天立地,但最近看到一些現象弄得我有點委屈。

縱身一躍我來到了戰國時期,莊子正在寫愛好鬥雞的周宣王與鬥雞專家紀子先生商議訓練鬥雞,只見鬥雞從驕態畢露,到氣定凝神,“呆若木雞”,嚇得對手望風而逃,真是武林高手,讓人佩服。我微微地點點頭,暗自得意,“呆若木雞”妙!我穿越到21世紀,這裏熱鬧非凡,看得我眼花繚亂,駐足公園裏兩人正在閒聊,他們略帶嘲笑的眼神看向一個痴傻發愣的人,講着“瞧瞧,這人呆若木雞……”我頓時下巴掉到了地上,驚慌失措,內心瞬間變得灰暗,委屈啊。

不服氣,我又穿梭到三國時期,看到諸葛亮智慧非凡,佩服啊,但常言道“眾人的智慧合起來也能趕上諸葛亮的才智”對了,這就是“三個臭裨將,頂個諸葛亮,”行軍打仗的三個小軍官智慧集中起來也能頂得過元帥的才智。這次我還是要到21世紀印證一下,是不是又以訛傳訛,果然,幾個小孩正在熙熙攘攘,“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嗯?經不起思考和推敲,做鞋的皮匠怎麼能和軍事專家諸葛亮相比,比較點在哪裏呢?比智慧?比做鞋?我有點懵,內心更加黑暗,有點撞天屈的感覺。

我像橡膠球一樣穿行古今,又發現了“捨不得孩子套不住狼”,小朋友好慘啊,其實是“捨不得鞋子套不住狼”;“無奸不商”做生意不能如此啊,實際是“無尖不商”;“為朋友兩肋插刀”做朋友太悲壯了,應該是“秦叔寶為朋友兩肋莊走岔道”……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需要精準傳承。

篇十七:被委屈的漢字讀後感

吳毓浩芃

差之毫釐,謬以千里

俗話説:“差之毫釐,謬以千里。”我們中國的漢字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每一個漢字都擁有自己的生命與靈魂,有着喜怒哀樂與悲歡離合。只是一個諧音或讀音的細微差別,意義卻是天差地別。

這本書用生動幽默的語言,講述了一個個引人入勝的漢字故事,為人們日常生活中常讀錯或誤解的漢字作出了最恰當的辯護與解釋。人們常常説的諺語中,就有着許多許多被“委屈”的漢字。從字音到字形,再從字形到字義,每一個漢字的背後都令人深思。

説到“無奸不商”,這個詞乍一聽,似乎就是形容那些做生意奸詐狡猾、弄虛作假的無良商家。事實卻恰好相反,這個詞的原型是“無尖不商”,是形容那些有誠意、厚道的商人。古代人買米都用鬥和升做量具,賣米的商人總是要在一升米上添一個小尖兒,以表示誠意和厚道,是做商人的本分。隨着時代和潮流的發展,無良商家越來越多,“無尖不商”漸漸變成了“無奸不商”,這個詞語也漸漸成了一個被委屈的詞。一字之差,卻是人心向善和人心向惡的分水嶺。

看到這裏,我想起了一句話:“人不為己,天誅地滅。”這句話中的“為”又是一個備受委屈的漢字。聽到這話的第一感,就是認為這是很殘酷的道理。其實只是因為一個讀音,意思卻大相徑庭。“為”讀二聲,是修為的意思。做人第一件事,就是要好好修為自己,克己、博學、明辨、慎思、審問、力行,從而提高人生境界,否則將會被天地所不容。而如今,這句話卻意義大變,成為了那些自私自利的小人的擋箭牌,令人憤怒。知道這句話的真相後,我們是否該深省一下自己?

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是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的體現。每一個漢字,都是古人創造的智慧結晶,它們都有着喜怒哀樂,都有着悲歡離合。只是有的卻被人誤解,造成了“差之毫釐,謬以千里”的現象。希望被委屈的漢字能夠早日恢復自己的本意,希望被訛傳的詞語早日淡出人們的視野!

篇十八:被委屈的漢字讀後感

何欣怡

漢字,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擁有上千年的歷史。同樣的漢字,在古代是怎樣的,演變到現代又是表達的什麼意思。這些可愛的漢字故事在《被委屈的漢字》這本書中給我們娓娓道來。

如果以前有人問我:“呆若木雞”這個成語是什麼意思?我會不假思索的回答他:“意思就是一個人呆呆地站着,就好像一隻傻傻的小雞似的”。讀完這書,我才知道,這個成語的意思是説,在古代,一個人站在那裏,紋絲不動,目不轉睛的看着前方,如同早晨的雄雞站着不動,靜靜地看着東方升起的太陽。這本書我們在幽默風趣的筆尖知曉了容易被我們誤解的字詞,也讓我們進一步領略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無奸不商和無尖不商,看似意思不同,其實是一樣的。在古代,人們裝米,都是用外形是尖尖的鬥做計量米的工具。隨着時間的慢慢變化,因為“尖”和“奸”讀音相同,漸漸地,形容商人的詞就從“無尖不商”改成“無奸不商”。意思是説:做生意的人,都是很狡猾的。這些知識讓我在讀書過程中豁然開朗,感謝張之路老師開闊了我們的視野。

記得上個學期老師在講述第五課《琥珀》這篇課文裏的生字時,老師重重複復的説,“擦拭”的“拭”字,寫的時候不能在右邊加一撇,然而,在寫課堂作業的時候,馬虎的我還是給“拭”字加上了一條小尾巴。老實説:擦拭是去掉的意思,你要把一撇去掉……經過老師的一番講解,我才慢慢懂的了,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認真思考和選擇。就比如,漢字有它自己的寫法,不能馬虎亂寫,一定要認真嚴肅對待,以後,我一定要改掉馬虎的習慣,認真書寫每一個漢字,不再讓漢字委屈。

讀完《被委屈的漢字》這本書之後,我感受到了我們祖先的偉大,在日常生活中,運用自己的智慧,一點一點的創造出了漢字,讓世界各地的人們有機會學習更多的文化,更多的知識。作為祖國未來的花朵和希望,我們不能辜負祖先的艱苦奮鬥,要好好學習漢字,並且將它發揚光大。

漢字是中國的瑰寶,是華夏兒女智慧的結晶,更是中華名族的靈魂,2021時值中國共產黨建黨100週年,一百年來風雨兼程,一世紀滄桑鉅變。全國各地中國小生都舉行了漢字大賽,弘揚漢字傳統文化,用最美的漢字托起最美的中國夢,為建黨100週年獻禮。

篇十九:被委屈的漢字讀後感

夏紫欣

今天我問了媽媽一個問題:“呆若木雞”是什麼意思?你一定也會和我媽媽一樣不假思索地回答——呆呆的,傻傻的,一動不動了,不知幹什麼了。媽媽回答的這麼簡單,難道是怕我理解不了?嘻嘻!我也是這麼認為的。

可是,看完了《被委屈的漢字》後我知道了,“呆若木雞”出自“周宣王和紀子先生鬥雞”的寓言故事,“呆若木雞”不是真呆,只是看着呆,其實只要是目光凝聚、紋絲不動、貌似木頭的雞,就能令敵人望風而逃。是不是很好玩呢?

張之路老師的這本《被委屈的漢字》還有許許多多好玩又有趣的故事呢?這些故事都是以文字為主題創作的,看完後才發現都是我們常見的被誤讀或誤解的文字,讓我很輕鬆又有趣的瞭解漢語知識。

“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中的“皮匠”原來是“裨將”。這句話的意思原來是:三個小軍官的智慧集中起來頂的過元帥的智慧。

古代的文人沒有平板和手機看,沒有喜馬拉雅聽,也沒有抖音可以刷,於是就經常拿文字編遊戲,所以就有了“射”與“矮”的故事,還有“蟲兒”的碑文才會流傳至今。他們的想象力真是豐富多彩!

“女子無才便是德”其實也是勸女子要以德行為主,而不是不讓女子有才幹,女子可以有才能學識,但不顯露才能便是最大的德行。

“人不為已,天誅地滅”的意思是:如果做人不修為自己,那麼就會為天地所不容。而不是大多數人理解的:“人活着如果不為自己着想,就會為天地所不容”……

我發現這些漢字不但有意義,有用處,還非常有意思!如果有時間,你用心的看完這本書,你就會得到很多關於漢字方面的知識。

漢字是有生命的,它有悲歡離合,也有喜怒哀樂。我們不能因為一個字音就否定它的歷史,要知道“差之毫釐謬以千里”,如果不斷曲折歷史和漢字,那麼我們還怎麼説中國漢字博大精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