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寫作網

位置:首頁 > 三年級 > 讀後感

杜甫傳讀後感600字作文

讀後感1.32W

人生如旅程

杜甫傳讀後感600字作文

人生如旅程,也許沒有巍峨的山峯,沒有平靜的湖水,可其中透露的意境令人映像深刻。

——題記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這是杜甫面臨國家動亂髮出的聲音。

杜甫,生活在中晚唐時期的大詩人。他沒有李白那麼肆意瀟灑,沒有蘇軾那麼樂觀豁達,但他有着自己的風格。

杜甫的一生磕磕絆絆,可他一直為國家着想,不論是在草堂,還是流亡,都心繫國家。杜甫是個重情重義的詩人,年少時他遇到了李白,那是另一個偉大的詩人,他的詩至今廣泛流傳上至八十歲老人會吟:“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下有四五歲孩童能誦“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他追求的只是精神上的解脱。年少的杜甫也受他的影響,有過一段如李白一樣瀟灑的時光,與後來的他截然不同。

若説李白教會了杜甫豪放,那麼鄭虔肯定讓他變得幽默。鄭虔自身便是個幽默風趣的人,杜甫遇上他,自然也會被他感染,杜甫只要一碰到鄭虔,心中即便有再大的事,他也能與他談笑風生,在鄭虔面前,杜甫是最輕鬆自在的。

安史之亂無疑是唐朝的一個轉折點,這對於杜甫來説也是非常悲痛的,在逃亡中,他與妻兒分散,遠離故鄉。760年,他來到成都,在浣溪畔建了舉世聞名的杜甫草堂,開始了與民同樂的生活。他原本想如此安穩的生活下去,可好景不長,一次又一次的起義使他又陷入了動亂之中。770年,杜甫卒於舟中,寫下了絕筆詩《風疾舟中伏枕書懷三十六韻呈湖南親友》。生活在封建時代,那個只把詩人看作清客和幫閒的時代,杜甫的悲劇是不可避免的,千言萬語,最終也只是化為一聲歎息。

現在的生活中,缺的不是開放民主的理念,而是想杜甫那樣憂國憂民的賢才。就説現在的我們吧,也許我們的天賦比他高,生活比他要幸福,可我們沒有他那麼敏鋭的洞察力,感知力。人家連風吹掀了草屋都能想到天下的寒士,可我們呢,第一時間想到的便是怎麼修房子,將自己放在第一位,而這樣的我們又怎麼比得上杜甫呢?

杜甫的一生是坎坷的但他的一生何嘗不是如旅程般有滋有味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