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寫作網

大學入學測驗作文素材:大學語文課的真正價值

教育部一再重申要重視“大學語文”課之後,國內許多高校紛紛開始了行動。但無論是將其設立為除中文系以外本科生的必修課,還是一些大學老師將其作為教育科研的大課題,不可否認,在如今的大學課堂裏,“大學語文”課依然處於邊緣地帶。透視這門課程所面臨的尷尬,其實是為實現其所承載的教育理念和教育使命。
  上過大學語文課的,都會對一個場景頗為熟悉——偌大的階梯教室中坐滿了學生,有的玩手機,有的竊竊私語,向前望去,“遙遠”的講台上有個單薄的身影,無論是講《詩經》、還是談魯迅,好像總是讓人“聽不太清”。
  雖然自1978年恢復大學入學測驗後,大學語文課即被重新提上日程,但近四十年的發展過程中,大學語文課經常會淹沒在其他更“有用”的課程之中。到如今,大學語文課依然處於邊緣地帶。
  是“大學語文”,還是“高四語文”?
  大班教學意味着師生互動較少、課堂紀律較差,老師只能選擇簡單地灌輸知識。這樣的課堂難以形成浸入式的教學體驗,無法將學生帶入所講內容所藴含的文學與文化中,不僅不能提升學生們的學習和參與興趣,更無法使他們對母語文化有超出知識層面的理解與體會。
  審美教育是大學語文課程的重要目標之一。但目前的大學課堂,難以營造飽含美好情感的氛圍,而信息碎片化的網絡時代,學生們的審美感知力和鑑賞力日漸鈍化。長此以往,大學語文的課堂越來越知識化,慢慢會成為所謂的“高四語文”。
  早在2004年全國大學語文年會中就提出,大學語文的素質教育具體落實在人文素質教育層面,即貫徹人文精神、培養人文態度、貫穿人文內涵。然而,大學語文教材選編的內容大都是古今中外的佳作,情感真摯、主題積極向上,但內容能否有效傳遞卻受限於師資、教學方式和授課模式。
  大班教學中的學生大多來自不同專業,有着不同的生活經歷和學科背景,而階梯教室中的教學根本無法做到因材施教。那麼,在此環境下,要求大學語文的教師僅通過對經典作品的闡釋,很難實現帶領不同背景的學生體會人文內涵、培養較高的審美能力和價值取向的目標。
  逆勢突圍,是解決大學語文課程難題的必然出路。筆者認為,調整高校課程設置,繼續提高對大學語文課程的重視,加強課程的師資力量建設是逆勢突圍的基礎。不僅從戰略上也從現實實踐中關注大學語文課堂,不僅從硬件設施也從教學理念、課程價值方面保證大學語文課程的科學化教學,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大學語文課程的“階梯教室之痛”。
  而在既有環境下,尋求內容設置和教學方法的多元化是大學語文突圍的一個角度。如2013年中國人民大學將本科生培養方案中的“大學漢語”課程由全校共同必修課程調整為學生自主選修課程,頒佈之初雖引發爭議,然而細究會發現,原來2學分的大學語文擴增為10學分的人文素養課,包括原着經典閲讀、公共藝術教育等多門課程,學生可根據興趣和水平選擇課程。南開大學從2008年起,每年招收“語文高等教育”博士生,加強對大學母語教育的理論探索
  詩人葉芝説,教育不是注滿一桶水,而是點燃一把火。不管在階梯教室,還是圍爐而坐,大學語文課的真正價值,應是挖掘學生內心的那把人文之火。

大學入學測驗作文素材:大學語文課的真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