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寫作網

大學入學測驗作文歷史人物素材之韓信

  十二.韓信

大學入學測驗作文歷史人物素材之韓信

韓信(?—前196)漢初軍事家,淮陰(今屬江蘇)人。陳勝、吳廣起義後,韓信始投項梁,繼隨項羽,後從劉邦(見漢高祖劉邦)。漢高祖元年,經丞相蕭何力薦,始為大將,協助劉邦制定了還定三秦以奪天下的方略。

  (一)人物事略

1.胯下之辱淮陰有個屠户侮辱韓信,説:“雖長大,好帶刀劍,怯耳”。並當眾侮辱他説:“能死,刺我;不能,出胯下。”韓信注視了對方良久,慢慢低下身來,從他的胯檔下爬了出去。街上的人都恥笑韓信,認為他是個怯懦之人。

2.命運多舛秦末,項梁起兵反秦,渡過淮河北上,韓信此時帶着寶劍投奔了項梁,留在部隊,默默無聞。項梁敗死後,又歸屬項羽,項羽讓他做郎中。韓信多次給項羽獻計,項羽不予採納。

3.離楚歸漢韓信離開楚軍,投奔劉邦,做管理倉庫的小官,依然不被人所知。後來韓信坐法當斬,同案的十三人都己處斬,就要輪到韓信了,韓信舉日仰視,説:“上不欲就天下乎?何為斬壯士!”夏侯嬰覺得此人話語不同凡響,看他相貌威武,就同他交談,很欣賞他,於是進言漢王。漢王封韓信一個管理糧餉的官職,沒有發現他與眾不同的地方。

4.蕭何月下追韓信韓信多次同蕭何交談,得到蕭何的賞識,卻始終不被劉邦所重用,於是乘月而走。蕭何聽説韓信走了,來不及向劉邦報告便騎上馬去追韓信。追上韓信後,蕭何問韓信為什麼要走,韓信説:“漢王不信任我,不用我,我留在這兒也沒什麼意思,想去投奔別人。”蕭何説:“你先別走,和我一塊回去。如果這次漢王再不封你為大將,你再走也不遲呀。”在蕭何的再三懇求下,韓信勉強跟蕭何回去了。

5.韓信點兵,多多益善有一回,漢高祖劉邦在和韓信的閒談中,議論朝中將領的軍事才能。到後來,劉邦問韓信:"你看我能指揮多少軍隊呢?"韓信説:"陛下您最多能指揮十萬人。"劉邦又間:"那麼你能帶多少兵呢?"韓信説:"我帶兵越多越好(多多益善)。"反映出韓信的自信。

6.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劉邦與韓信議定元年八月吉日,出師東征。當時出征的棧道已被燒燬,不能行軍。問韓信該如何進兵,韓信提出"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計策,於是派了兵士幾百人,裝作去修建棧道,自己卻率領三軍,悄悄地從南鄭出發,偷渡陳倉。

7.斷水塞流,大破聯軍漢王三年(公元前204年)九月,韓信與齊楚聯軍對峙於濰水。韓信連夜祕密派人裝滿一萬多個沙袋,將濰水上游堵起來,這樣下游河水變淺了。次日上午。當齊楚聯軍剛剛走到河心,韓信暗令埋伏在上游的漢軍扒開沙袋,飛瀉而下的大水將正在渡河的齊楚聯軍截為兩段,被大水捲走的士兵不計其數。韓信回兵追殺過去,一舉全殲了已過河的齊楚聯軍。齊王逃跑,尤且(齊楚聯軍主帥)戰死,留在東岸尚未渡河的齊楚聯軍見主帥已死,紛紛棄甲曳兵,落荒而逃。就這樣,漢軍一舉佔領了齊國全境。

8.四面楚歌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十二月,楚漢兩軍在該下(今安徽靈璧南)展開決戰。劉邦以韓信為主將,統一指揮各路大軍。項羽指揮十萬楚軍,從正面向漢軍陣地猛攻。韓信採用典型的側翼攻擊戰法,令漢軍中軍稍稍後退,避開楚軍鋭氣,而將兩翼展開,實行側擊,然後再令中軍推進,一下子完成了合圍。人夜,韓信令漢軍四面唱起楚歌,楚軍喪失鬥志,被漢軍一舉聚殲於垓下。項羽眼見大勢己去,自剔於烏江邊。歷時五年的楚漢戰爭以漢王劉邦奪得天下而告終。

  (二)名家點評

(唐)劉禹錫:將略兵機命世雄,蒼黃鐘室歎良弓。遂令後代登壇者,每一尋思怕立功。(《韓信廟》)

(宋)錢若水:築壇拜處恩雖厚,躡足封時慮己深。隆準若知同喙,將軍應有五湖心。(《題韓信廟》)

(宋)張耒:登壇一日冠羣雄,鍾室倉皇念蒯通。能用能誅誰計策,嗟君終自愧蕭公。(《韓》信》)

(明)袁祟煥:一飯君知報,高風振俗耳。如何解報恩,禍為受恩始。丈夫亦何為,功成身可死。陵谷有變易,遑問赤松子。所貴清白心,背面早熟揣。若聽蒯通言,身名己為累。一死成君名,不必怨呂雉。(《韓淮陰侯廟》)

(清)周永年:一市人皆笑,三軍眾盡驚。始知真國士,元不論羣情。楚漢關輕重,英雄出戰爭。何能避菹醢,垂釣足平生?《吊淮陰侯》

(清)袁保恆:高帝眼中只兩雄,淮陰同士與重瞳,項王已死將軍在,能否無嫌到考終。(《過韓侯嶺題壁》)

(清)包彬:鳥盡良弓勢必藏,千秋青史費評章。區區一飯猶圖報,爭肯為臣負漢王。(《淮陰侯廟》)

  (三)素材運用

話題1:感情親疏和對事物的認知

材料加工:同一樣事情放在不同的人身上,會有不同的評價。在我的記憶裏,"能屈能伸”這個詞好像就是因為韓信才創造出來的。似乎,"韓信"就代表着我們這個民族對能屈能伸的最有力的説解:男子漢大丈夫應該能屈能伸,看看人家韓信,當年能從地痞無賴的胯下爬過去,後來還不是當上了劉邦的大將,比追隨漢王多年,身經百戰的樊唉和周勃還厲害!

事實上,在強權面前不做任何的抵抗而採取韓信的辦法,雙膝跪地從別人的褲檔下爬過去,只能説是一個有尊嚴的人的恥辱,算不上什麼光榮的事情。試想,如果韓信後來毫無"成就",只是一個渾渾匪薰過日子的小混子,那麼,人們會不會轉而評價説:"那是一個從年輕時就不知廉恥的東西。"但是,我們卻把韓信從地痞無賴的胯下爬過去的行為誇獎成多麼了不起的舉動,是不是因為韓信後來有權得勢了?生活中常常有"豆腐渣"變成"一朵花"的現象,歸根結底,都是感情惹的禍。(《可恥的韓信》節選)

話題2:轉折

材料加工:韓信是我國有史以來最偉大的軍事天才之一,所以劉邦説他:"運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隨便幾個戰役都是經典:"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木嬰渡軍"、"聲東擊西"、"以少勝多"、"四面楚歌"、"十面埋伏"等,遺憾的是他不知道在形式發生轉折的時候改變自己,最終成了悲劇英雄。

韓信一生相當精彩,在天下大亂之時尚能逆勢而為,能忍辱負重,能堅持理想,最後終於成就大業:但當天下已定,卻不能調整自己惕勵勤勉,洞悉時勢變化,更不能始終珍惜艱辛創業所帶來的可貴友誼,一時的寡斷與自私,將白己的前途當場斷送。對於有能力的英雄好漢來説,再惡劣的環境都不足以擊垮他,反而是時勢造英雄,英雄創時勢的絕佳機會。但必須謹記:太平之日才是英雄最危險的時局,太平盛世是"政治人物"活躍的舞台,英雄們該審時度勢,找回自己的價值,謹守進退之道,明白"馬上得天下,卻不能馬上治天下"的道理,如果當時韓信洞悉事情己經發生轉折,堅持"英雄有所為,有所不為"的情操,就不會身死人手,至少可與劉邦分庭抗禮,歷史恐怕己經改寫。(2003年北京市大學入學測驗優秀作文《轉折》節選)

話題3:性格與命運

材料加工:韓信之死令人扼腕歎息,探究其悲劇成因可謂代不乏人。但人們論證的焦點,或集中於對封建統治者及其專制制度的責難,或是對韓信反叛與否的辯駁,未能真正揭示出其悲劇的實質。韓信悲劇的構成,以劉邦為首的封建統治者的殘酷只是一個方面,最直接的原因當歸為韓信自身的人格缺陷。韓信既有知恩圖報的善良,也有睚眥必報的狹隘;既有橫掃千軍如卷席的英雄才略,也有居功自傲、利令智昏的市井之氣。這種英雄才氣與市井氣的二律背反是其人格的突出特點,也是構成其人生悲劇的重要原因。(《人格缺陷與韓信之死》節選)

話題4:人格

材料加工:人常説韓信受胯下之辱是將才之過,是忍辱負重,是大才不拘小過,我卻懷疑其中有謬誤之處。

韓信受胯下之辱時正值少年,當時他並不知道將來有子牙之謀,管仲之才,將來韓信成不成大事誰也不知道,如何便説他是大才不拘小過呢7所以,韓信受胯下之辱,與他後來的縱橫沙場毫無關係。倒是後人通透了韓信的一生後,才牽強附會説韓信能忍辱以成大才。

韓信受胯下之辱實則是韓信厚顏無恥之舉,缺乏氣節之過。中國文化重視人格自尊,講求骨氣,"不吃嗟來之食。"不為五斗米折腰"早為國人所提倡。韓信喪失人格,正是體現於胯下之辱,即使是後來韓信成就了將才功名,建立了赫赫功勛,仍然有很多的人罵他"無恥胯夫",何也?這難道不與他的人格喪失有關嗎?故我今日讀史感歎:世人誤傳韓信受"胯下之辱"乃忍小謀大,誤導久矣!我不提倡世人學習韓信此舉,是為倡導人格之貴重也。(《評論韓信》節選)

話題5: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材料加1:每一個人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也不可能是一無是處的。尺雖比寸長,但也有不夠長的時候:寸雖比尺短,但也有用得上場的時候。"金無足赤,玉有微暇","愚者千慮,必有一得"都説明了這一道理。《史記》裏有一段有趣的記載,有一天劉邦與韓信閒聊,劉問:"愛卿與朕孰能耶?"韓日:"若論帶兵,上不如我,信將兵多多益善。"劉又問:"卿何故為我所御?”韓曰:"上善將將,信不及。"韓信的回答實在妙得很,既維護了皇帝老兒的面子,又説出了人各有所長的道理,難怪劉邦聽後得意得"嘿嘿"直笑。(《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節選)

話題6:利益

材料加工:韓信與鍾離昧"素善",他為了改變自已在劉邦心目中的地位,竟然拿了朋友的頭去取悦劉邦,把朋友對他的信任出賣了,叫賣得一乾二淨。鍾離昧的頭卻沒有為他換來安寧,到了最後,還被當初最賞識他的蕭何與呂后共同謀害了,連同他的九族,當時身為丞相的蕭何,原是韓信的保薦人,應該説和韓信關係不錯,這時候為了保全白己,不得不屈於呂后的意旨,誘殺韓信。結果,蕭何就因誅韓信有功,從丞相晉升為相國,加封食邑五千户。孔子説"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古往今來,在利益面前,有為了大義不動心的嗎?(《韓信被誅的真正原因》節選)

話題7:用人之道

材料加工:太史公用如椽大筆活現了淮陰侯韓信一生沉雄悲壯的歷史。在楚漢相爭的歷史大決戰中,能夠叱吒風雲,縱橫捭闔,決定鹿死誰手者,非淮陰侯韓信莫屬。然而正是這位赫赫大將軍,曾幾何時命運多舛,歷經坎坷,險些為歷史大潮淹沒、吞噬。且不説“始為布衣時,貧,無行不得推擇為吏:又不能治生商賈”:遭受“胯下之辱,人多厭之”:即使事楚之際,歸漢之初,依然未能運交華蓋。名位低淺,碌碌無為乃至始而亡楚歸漢,繼之歸而復亡¨

古人云:“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見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淮陰侯韓信亡楚歸漢,不正是一面歷史明鏡嗎?他自己也照過鏡子,被重用後也重用賢人、智者,哪怕被用者原是降將。廣武君即是其人。韓信問計於他,説:“——百里奚居虞而虞亡,在秦而秦霸,非愚於虞而智於秦也,用與不用,聽與不聽也",道明瞭用人的癥結與真諦。所以,揭去亡、歸二字頭上的神祕面紗,不難看到,無論亡者、歸者均繫於一個”用“字,不“用”則亡,“用”則歸也。(《韓信亡楚歸漢淺議》節選)

  (四)成品展示

陷阱(03年河南卷)

他緊縮着眉頭,揹着手,一步一步緩緩地走着,走到這頭,又折回去,走到那頭,又折回來。堂前的那炷香緩緩地燃燒着,煙氣繚繞。在堂外,呂后派來的使者垂手站立,靜靜地等候。

韓信遲疑了。這位曾在戰場上吐陣風雲處事果斷頭腦冷靜的人遲疑了。呂后派人請他參加慶祝漢王打勝仗的宴會。隱約地,他感到有一絲危險,憑着他多年馳騁沙場的經驗他感覺到了。他明白兔死烹的道理,卻沒想到這厄運來得這麼早。這麼説,漢王已經決意要除掉他了?儘管他早已被剝去了王權,只保留了一個大將軍的虛名。

他的手心滲出了汗,如果不去,該怎麼向呂后交代呢?他抬頭望了一眼那使者,恰好和那使者的目光交遇。使者並沒有躲避,而是輕輕地説了句:"蕭丞相也將出席。"

這句事先由呂后交代好的話似乎洞穿了韓信的心,他的眼睛豁然一亮:

"蕭丞相!"是的,蕭丞相是他的摯友,良師。韓信望着那繚繞的煙氣,陷人了沉思-?

同邑的人嘻嘻哈哈地笑着,要他從他們的胯下爬過,韓信緩緩地彎下了腰。

漂母每天給他拿來食物,儘管她自己也窮得靠洗衣為生。

他緩緩走出劉邦的帳下,對着皓皓明月長歎一聲,心裏充滿着迷惘,痛苦。

他隨着逃亡的士兵漫無目的地走着。身後一陣馬蹄響,蕭何那清晰的聲音如同那清冷的月色一起穿入他的心中:"韓信留步!"爾後是月下對酌,暢敍心曲。

那晚,他會心地笑了,如那輪滿月一樣清純。

“是的,蕭丞相是我相交多年的知己,若沒有他,就沒有我的今日。”韓信的眉頭舒展開來,重重地吁了口氣,恢復了往日的神采:"走吧。"使者露出了一個不易覺察的詭祕的笑。

韓信輕快地跳上了前來接他的馬車。馬車“嗒嗒”地響着,揚起歲月的風塵,向末央宮駛去。那天,韓信沒有從未央宮走出,以後也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