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寫作網

位置:首頁 > 四年級 > 探究考察

龍孔場傳説2000字作文

本站專稿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龍孔場傳説2000字

龍孔場,位於犍為縣城東南十五里,龍孔鎮政府駐地。

一個普通的場鎮,其命名,何以與中華民族的神聖圖騰“龍”聯繫在一起?

據説,這裏早年並不叫龍孔。這裏曾經是荒涼之地。那時,人們趕集的地方,是在距離龍孔一里之外至今仍叫餘家場的地方。

龍孔得名,不得不説到龍孔龍洞。據《犍為縣誌》載:“昔日,居民夜間於此聞鼓樂聲。即視之,無有,夜往竊聽,響自山中,乃鑿洞以通行,後不復聞。”《嘉定府志》也有相似記載。龍洞何時所鑿,無從考證。我想,所謂“昔日”,無非是説這是很久以前的事,龍孔龍洞歷史悠久。

龍洞位於龍孔場西,緊鄰青龍河畔原龍孔涼橋。這裏是早年龍孔至犍為的必經之地,故有“出洞三十里,進洞就攏場”之説。鑿龍洞的傳説,民間各異。有陰陽之説,與風水有關;有兩情相悦之説,與愛情有關……

從高處俯視龍孔場,它正偎依於一座山的懷抱。這座山叫青龍山。據説很久很久以前,有風水先生斷定,此山有處陰地,誰葬得此墳地,後人將有九五之尊。若干年後,有杜姓人家佔得此寶地。葬地多年後,杜家生得一子,長得眉清目秀,相貌堂堂,兩耳垂肩。於是,有算命先生説,男孩命中富貴,但防大難。爾後某天某夜,孩子父親做得一夢,夢中一白髮老者對其説:“你兒子有血光之災,當下月國一雞叫二遍,見着板凳扒牆,你就向着北方射一箭,兒子方可免災。”時到月末三十日晚,其父堂屋坐定,專等雞叫時板凳扒牆。坐到下夜時分,睏意襲來。此時,他見自家妹妹還在趕着繡嫁粧,於是對妹妹説:“我去小睡片刻,若到公雞打鳴就叫我。”妹妹抽絲織錦,無意間兩根絲線纏繞在了一起,怎麼也理不開,情急中用力拉線,線斷手往後一甩,就將身邊一隻小凳撩了出去,正好掛在了牆上的竹釘上。突然的一聲碰牆聲,驚醒了自家雄雞。雄雞以為該是報曉的時間了,也就大聲鳴叫起來。聞聽雄雞已叫,妹妹趕緊叫醒哥哥。哥哥急忙起牀,取箭在手,等到雞叫二遍,且看到小凳已扒牆上,便向着北方猛射一箭。誰知,當日當朝皇帝早朝,一上得殿來,忽然見自己的龍椅靠背上插着一支箭,且入木三分。皇帝徑自嚇出一身冷汗,滿朝文武皆驚。

此事非同小可,有人竟敢圖謀皇上,那還了得。於是,皇上下旨徹。身為朝中寵臣的瞻天師夜觀天象,説是此箭來自南方。便一路追查下來,最終查到此箭原是來自嘉定府犍為縣青龍山。幾經細察,有堪輿先生告知,青龍山龍頸處有一真龍地,早被杜姓人氏所佔,謀射皇上,必源於此,要斬草除根,斷其禍根,就得先破其風水。朝庭得知,皇上即刻下旨,在青龍山坳處鑿一山洞,以斷其龍脈。地方官員立刻遵旨行動,遂招集工匠眾人,開山鑿洞。在鑿洞過程中,卻出現了奇異怪事,當天鑿進的洞處,第二天又神奇地長攏了。幾天下來,天天如此,大家一籌莫展。

某天傍晚,一石匠師傅收工回來後,發現自己的工具忘在了工地,就叫徒弟前去取回。徒弟趁着月光剛來到龍洞洞口,忽聞裏面有聲響,仔細一聽,有人在説:“不怕他千把錘子萬把撬,就怕鋼釘鐵釘釘斷腰。”徒弟感到趕忙拾起工具回到住處,將剛才聽到的話告訴了師傅。第二天,師傅便將此話和自己的想法一併告知主事的地方官員。主事者按照師傅的主意,即刻打造鋼釘鐵釘,每鑿進一點,就在巖石上釘上鋼釘或鐵釘。説也怪,這樣一來,不多時日,龍洞就打穿了。就在龍洞鑿穿那一刻,忽然狂風大作,電閃雷鳴,杜家少年也無緣無故死去。

關於龍洞,還有一個有關風月的愛情故事。

不知是好多年前,這裏還是一片開闊的地方,景色秀麗,一條清澈的小溪潺潺涓涓從村中流過。小溪兩岸竹影冪天,楊柳依依,人們就生活在這綠水田園,溪水河畔。小溪的東頭,住着小石匠樑栓,西頭住着姑娘春蘭,不知何時,他們暗中相愛了。每當月亮升起,他們就來到溪邊,樑栓吹笛,春蘭唱歌。人們知道後,都説他們是天生一對,地造一雙。

可天有不測風雲,某年某月某日的午時三刻,突然晴天一聲炸雷響過,暴風驟,連降三天。沿着小溪村莊被洪水淹沒,村頭那棵千年榕樹也被連根拔起。雷雨過後,人們驚呆了,村子原本空曠的田野上,不知從何處飛來一座山,活生生將村子一分兩半。這家的親戚被隔開在了山的那面,那家的朋友被分開在了山的這邊;而樑栓與春蘭,也被大山分開,各自孤獨地在山一方。

樑栓便和鄉親們商量,親人要團聚,就得靠自己,最好的辦法,就是在山的一處鑿一洞,讓兩邊相通。樑栓和鄉親們,帶着工具,找到山的一處最佳位置,便叮叮噹噹鑿打起來,連續鑿了三七二十一天,終於鑿到山的一半。第二天一早,大夥照常來到山洞工地,一看,呆呆了,原來鑿到一半的山洞閉攏了。樑栓和鄉親們重新再鑿。又過了三七二十一天,山洞又剛鑿打到一半時,第二天洞又閉攏了。樑栓和鄉親們並不泄氣,又重新開鑿,又是一個三七二十一天。樑栓想,為什麼總是到了三七二十一天的時候山洞會閉攏?

夜深了,樑栓還坐在洞口。時過三更,洞裏忽地傳來一陣可怕的聲音:“哈哈!好個樑栓,竟想從我身上打洞過去。”片刻,又聽見似乎是自言自語:“哼!不怕金釘銀釘,就怕鋼釘鐵釘。”樑栓聽罷,正想往洞裏看個究竟,忽聽一聲巨響,山洞轉眼間又閉攏了。樑栓回想起剛才聽到的話,頓有所悟。第二天,他把昨晚所見所聞和自己的想法告訴大家。於是,樑栓和鄉親們一起,從百里外的鐵山取回鐵,又從千里之外取來銅,趕在三七二十一之前,打成銅釘鐵釘,將打製成的銅釘和鐵釘,分別釘進鑿進的巖石中的洞壁上。終於,山洞很快打穿了。山洞鑿穿,山兩邊的鄉親們又團聚了。樑栓和春蘭激動得緊緊擁抱在一起,山洞前充滿了歡笑。

原來,此山名叫青龍山,是因東海龍王七太子青龍犯了天條,怕天上玉皇大帝問罪,才逃到此處化身而成的。於是,山麓的那條小溪,就被當地百姓稱做青龍河,被鄉親們鑿穿的那個山洞就稱作龍洞。後來,在龍洞外的那片開闊地,逐漸形成為一個集市,這就是龍孔場。再後來,人們為了紀念樑栓,在龍洞外的青龍河上修了一座橋,就叫涼橋。

傳説歸傳説。關於涼橋,《犍為縣誌》真有記載:龍孔涼橋由邑人羅天祥募修,建於咸豐、宣統年間。《龍孔鎮志》也記載:涼橋建於清光緒三十三年,羅天祥、高萬和為首,羅清雲設計,以善事募捐修建。橋長20。33米,寬5米,高4。33米,石礅、木樑,上鋪木板,木板上鋪石33塊,意在光緒三十三年建。橋上木製蓋瓦,中間上衝,橋兩側裝有欄杆,橋欄置有寬40公分長凳。橋上一側修有觀音閣,橋頭修有土地堂。在橋兩側和橋頭,掛有18塊匾額,其中有幾幅較着名。一是“飛閣流丹”匾額,由龍孔人清光緒十八年文進士、光緒朝內閣中樞羅迪楚題寫;二是“步出龍門”匾額,由清光緒龍孔三秀才之一羅連方手書;三是一幅對聯,由郭沫若老師清光緒貢生陳容庵題書。只可惜,這些匾額對聯,包括涼橋本身,早已無存。唯有龍孔的傳説,仍在傳説。

流傳至今的,還有一首民謠:“犍為過來龍孔場,修起涼橋把名揚。中間修起人行道,底下修起斬龍王。一邊修起觀音殿,兩頭修起土地堂。”

四年級:範春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