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寫作網

位置:首頁 > 國二 > 説明文

介紹某座建築的説明文(精選3篇)作文

説明文2.86W

篇一:介紹某座建築的説明文

介紹某座建築的説明文(精選3篇)作文

北京頤和園

羅喜天

北京園林中最有代表性的當屬頤和園。

頤和園是皇帝的私家園林,對於現在這個沒有帝國封建制度的時代來説這是全國重點保護單位,一個有着無盡財寶的博物館。這個美麗一方的山水園林是以昆明山、萬壽湖為基址,以杭州西湖為藍圖,是迄今為止保存最完整,最能展現我中華泱泱大國氣魄的最具有代表性的一座皇家行宮御莞。

頤和園在我看來按照作用功能可以分三個區。

涉政區,這個區域裏的宮殿明顯不同於其他遊樂的地方,紅牆青瓦,木窗雕鏤,十分豪華。殿裏文房四寶,古籍字畫,軟塌硬椅,樣樣俱全。屋頂上的神獸都是最勇猛的,屋裏更是裏三層外三層。與蘇州園林建築古樸、淡雅灰暗的建築風格截然不同。可惜,皇帝根本沒有在這裏多留心,當你看了另外兩個區域你就會明白。

風景園林區,十七孔橋、智慧海、昆明湖、萬壽山等等都是如詩如畫。萬壽山屬於燕山山脈,高58.59米,大部分建築都是依萬壽山前山而建,像一條圍巾,五彩的圍巾掛在上面,肆意飄蕩。昆明湖是清代皇家園林各個園區中最大的湖泊,似一塊碧玉,風吹浪起,清爽的湖風也被帶上岸,好不愜意。湖中有一道長堤——西堤,自西北逶迤向南,西堤及其支堤把昆明湖分為三個大小不等的小水域,每個小水域中央都有一座湖心島,非常講究對稱美,這與蘇州園林的藝術畫大不相同。無論是湖邊還是草樹木都是十分規整,湖邊都是使用大小形狀差不多的石塊圍邊,一般湖邊不擺放奇形怪狀的石頭,都是修築長廊或者草坪。草木絕對是長青的一起,回落也得在一起,所以,十分協調。

遊玩賞樂區,蘇州街,又稱“買賣街”,修建在後湖兩岸模仿江南水鎮。街道上有賣各種商品的店鋪,店主全由宮女太監扮演,皇帝或者太后要遊玩時則開市。這種遊玩方式我可真是第一次見,從古至今也只有皇帝敢這樣做了吧。當然,在這座繁華的園林中有人們鍾愛的戲樓。大戲樓在德和園裏,與承德避暑山莊的清音閣、紫禁城裏的暢音閣並稱為清代三大戲台。

有趣的肯定不止這些,頤和園還有一處很有名——彩繪。在頤和園裏有處長廊全部使用硃紅色的漆打底,五顏六色的彩繪像雕刻在上面,內容從歷史到神話傳説,栩栩如生,惟妙惟肖。走在這裏彷彿置身於時間長河之中。當然,彩繪肯定不止這一處,瓷瓶上,柱子上,屋檐上到處都是,讓人眼花繚亂,你很想去細細觀摩可是根本不行,因為這會讓你無法從那個奇妙的世界中脱離。

這些只是它的千萬分之一,其他的等你自己去發現。

篇二:介紹某座建築的説明文

記寧遠文廟

範淑芳

我的家鄉寧遠,被認為“承舜德之教化,沐孔儒之遺風”。沒錯,小小縣城有“舜帝之孝”之稱,也有“孔子之教”之名。今天,我將帶大家一起去看看那縣城裏的古城文廟。

在寧遠縣城西廓,有一羣古樸的宮殿式建築,紅牆黃瓦讓它隔開了城市的喧囂,它就是古城文廟。它是我國目前保存完整,始建時間最早的兩處文廟之一。古城文廟建於北宋乾德三年,是祭祀我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廟堂,也曾是官府創辦的學堂,故又名“學宮”。

步入文廟的大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個院子。這是文廟的前院,院子前面有一個大的泮池,微風把水面吹得銀光粼粼,只是可惜未能見到夏季的滿池荷花,也沒有聞到桂花的清香。與泮池相映生輝的是櫺星門。櫺星,天上的文星,意味着孔子星宿下凡,對孔子做出了極高的評價。櫺星門石坊峙立二大石獸一絲不苟地守衞着這片家園,兩旁沙沙作響的大樹,演奏着秋季的歌謠歡迎着你的到來。

順着大道再往裏走就來到了文廟的後院,大成門後的大成殿,朱樑黃瓦分外壯觀。大成殿前丹墀刻有五龍浮雕,即使是沒有色彩點綴,也讓人感受到了它的輝煌。一眼望去如空中五龍嬉戲,水花在濺濤聲在鳴。環繞青石台坪的20根龍鳳石柱,他們各具情態妙不可言。瞧,那龍張牙舞爪,推波逐浪;那鳳展翅飛騰,遨遊天際。12個龍柱,8根鳳柱,均約高8米,直徑約40公分,全部都採用了高浮雕鏤空工藝,凝聚了勞動人民多少的智慧與力量。殿裏孔聖人的神位端正地立在正方,“斯文在茲”4個字高高懸於房樑之上。心中默唸快步向前,誠懇地給孔子磕了幾個頭,一定會考取好的成績。圍着大成殿走一圈,四周都刻滿了孔子講學的故事,走下大成殿,兩邊長長的走道,懸掛着寧遠歷代名人的事蹟,讓我知道,寧遠還出瞭如此多的狀元,如此多的名人。文廟猶如一本讀不完的歷史書,讓我意猶未盡。

九嶷聖地,德孝之源。走進寧遠文廟,不僅讓我們感受了前院樹影婆娑、魚戲蓮葉的幽靜美景,而且領略了後院殿宇巍峨、曲廓迴環的恢宏壯觀,還欣賞了石雕石柱美輪美奐精彩絕倫的藝術,更得到了儒家文化的薰陶。

古城文廟,一個景色美麗的地方,一個文化深厚的地方。如果你來我一定帶你遊個夠。

篇三:介紹某座建築的説明文

繁華自從塔中現

李柯萱

“日宮開萬仞,月殿聳千尋。花蓋飛團影,幡紅曳曲陰。綺霞遙籠帳,叢珠細網林。寥廓煙雲表,超然物外心。”唐高宗李治在登臨大雁塔時揮毫而就了這篇詩作。位於大慈恩寺的大雁塔,又是陝西西安的一座古蹟,它是現存最早、規模最大的唐代四方樓閣式建築,經過唐太宗李世民的批准,由唐代高僧玄奘主持修建。

公元652年,玄奘為保存由天竺經絲綢之路帶回長安的經卷佛像而主持修建大雁塔。大雁塔的名字有這麼一説——相傳玄奘在起名時想起在天竺聽到的一個故事:天竺的幾個佛教信徒在奄奄一息時,看到天上大雁飛過,其中一隻落到他們腳邊,這些信徒們相信這是他們內心的虔誠打動了佛陀,佛陀化身為大雁前來拯救自己。得救的信徒們將大雁安葬,並讓後人修塔紀念,這座塔,便是天竺最著名的禮佛高塔佛陀伽耶塔。於是,玄奘將這座塔取名為大雁塔。

大雁塔塔身也是按照佛陀伽耶塔建造的,它是印度的宗教建築和中國的傳統樓閣建築結合後形成的一種典型塔代表。大雁塔修建最初為五層,後加蓋為九層,再後來層數與高度數次變更,經過多次大整改,最終固定為現在所看到的七層塔身。

大雁塔是磚仿木結構的四方形樓閣式塔,由塔基、塔身、塔剎三部分組成。塔高64.5米,塔基底邊長25米,佔地2061平方米,呈紡錐形;塔剎高約4.87米。一二兩層有9間,三四層有7間,五至八層有5間,每間四面都有券門。

大雁塔基座皆有石門,門楣門框上均有精美的線刻佛像及磚雕對聯。底層南門洞兩側嵌置碑石,西龕是由右向左書寫,唐太宗李世民親自撰文、書法家諸遂良手書的《大唐三藏聖教序》碑,東龕是由左向右書寫,唐高宗李治撰文、諸遂良書寫的《大唐三藏聖教序記》碑,人稱“二聖三絕碑”。兩碑規格形式相同,碑頭為蟠螭元首,碑身兩邊線有明顯收分,呈上窄下寬的梯形,兩碑高約337.5釐米,碑面上寬約86釐米,下寬約100釐米。碑文高度讚揚玄奘法師西天取經、弘揚佛法的歷史功績和非凡精神。

大雁塔是長安唯一保存下來的大型佛教建築,在西安仍是著名地標。它屹立數千年而不倒,頑強地向國內外絡繹不絕的參觀者證明大唐時期這裏曾經的輝煌與榮耀,人們也依然能從這古樸而飽經風霜的塔中窺見盛唐的繁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