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寫作網

位置:首頁 > 自然 > 

民風民俗作文六年級(推薦14篇)

1.8W

篇一:民風民俗作文六年級

民風民俗作文六年級(推薦14篇)

賞燈

肖淙文

興寧人把元宵節稱為“賞燈”。剛學會走路的小孩子,出門上班了的大孩子,頭上長滿了白髮的老孩子,提到“賞燈”誰不是腦子裏立刻浮現出熱熱鬧鬧的情景呢!

每年正月十五是我們國家傳統的元宵佳節,可我們興寧的元宵節與眾不同。如果不信,那就請你來我們興寧過元宵節吧。

興寧有句老話:“賞燈大過年。”由此可見賞燈比春節更加重要。“賞燈”是我們興寧人走親拜友最繁忙的時間。有人可能會問:元宵節才一天,怎麼到處串門啊?我們興寧人的元宵可不止一天哦,我們的元宵是從正月初九到正月十五的,這是我國唯一一個這樣慶元宵的地方。

賞燈的日子不同,是興寧人過元宵節的最大特色,還有一大特色就是慶“新丁”。在別的地方,生小孩一般都是慶滿月與週歲。但在我們興寧要是生了兒子,是不會過滿月的,取而代之的是在賞燈時擺酒請客,慶祝新添人丁。因為“賞燈”客家話與“響丁”同音,寓意家族人丁興旺,代代相傳。

賞燈擺酒那天,會有許多親朋提着煙花和爆竹前來慶賀。聽媽媽説,為了慶祝我出生,外公在我賞燈時花了兩萬多元,載着滿滿一貨車煙花到我們村。

在那一天,爆竹聲、鑼鼓聲此起彼伏,熱鬧非凡。放煙花、燒焰火、舞龍、舞獅等活動豐富多彩。

絢爛的煙火下,一盞盞風格獨特的花燈在祖屋祠堂上飄逸,年味益濃。這就是我們興寧的賞燈。

篇二:民風民俗作文六年級

廣東的春節

黃靖雯

廣東的春節獨有一番特色,到處喜氣洋洋、張燈結綵。

廣東人在春節前通常都會去逛花市——要是不去,你這次的春節可就白過了。花市裏人山人海,人們匯合成一股巨大、温馨的熱流。花市裏金橘、菊花、水仙、蝴蝶蘭這些花最多。

在花市裏能經常見到金橘、菊花,是金橘的“橘”字、“菊花”的“菊”在粵語中跟“吉”同音,金橘的寓意就是大吉大利。大家都想討個好彩頭,到了花市都會搬金橘、菊花回家。

潔白無瑕的水仙花擁有獨特的氣味,當你向它走進,便能聞到水仙花散發出淡淡的幽香。

還有美麗的蝴蝶蘭,有的才展開兩三片花瓣兒,有的花瓣兒全展開了,像蝴蝶似的。微風吹過,花瓣像蝴蝶似的在風中翩翩起舞。

民以食為天,對於老廣來説,過年做煎堆意味着“煎堆碌碌,金銀滿屋。”煎堆的做法很有趣,首先準備麪粉、糖水,用糖水和麪,和好之後把麪糰揉成小球形狀,用大拇指在中間壓一個小洞做成一個空心的小圓球,再往裏面吹氣,最後放進油裏炸。一個美味的煎堆就完成了,誰會不喜歡這甜甜的脆脆的味道呢?

“逗利是”是廣東小孩子最愛的風俗,“逗利是”就是晚輩向長輩討要紅包,一般派出的紅包是10元或20元。有些小孩為了多討點紅包,開始了嘴甜模式,春節期間逢人開口就是“恭喜發財,大吉大利”。

不得不説,廣東的春節可真有趣。

篇三:民風民俗作文六年級

煎堆

郭暢

剛上幼兒園的小孩子,已經工作了的大孩子,頭髮蒼白的老孩子,一提到煎堆,誰不是嘴裏立刻生出一種香香糯糯的感覺呢?

午後,妹妹見媽媽揉着面,撓撓頭滿臉疑惑地問媽媽:“媽媽,你這是幹嘛呢?”

媽媽笑笑:“你猜呀!”

“到底是什麼啊,是什麼嘛?”妹妹搖着媽媽的肩膀不停地問。

媽媽一副很神祕的樣子,就是不説。

“哦!”妹妹靈光一閃,“是不是做煎堆?是不是?是不……”

媽媽不耐煩了:“是!是!好了,別搖了!”

“噢耶!”妹妹喜得又拍手又轉圈,簡直要發瘋了。

她在媽媽旁邊坐下來,託着下巴,目不轉睛地盯着媽媽做煎堆,時不時問一句:“什麼時候才能做好啊?”

終於,妹妹等不下去了,挽起袖子:“媽媽,我來幫你吧!”

“麪糰我已經揉好了,我們得把麪糰搓成一個個小圓球,在外面粘上少量摻有白糖水的糯米粉,就像這樣。”媽媽把麪糰放到案板上媽媽揪下一小塊麪糰,用手搓出小圓球,“再撒上白芝麻。”

終於等到下鍋炸的時候。媽媽往鍋中倒入適量葵花籽油,燒上三分鐘,接着把一個個小圓球放入鍋中。妹妹用筷子慢慢翻動着,使它們不黏在一起。它們在油鍋裏上下滾動,不停翻着跟頭。不久,煎堆就像一個穿着金黃色衣服的吃撐了的小胖子。煎堆出鍋了。

吃年夜飯時,煎堆很快就被吃完了。畢竟,光聞它的味道就叫人垂涎欲滴了,何況是一手一個猛地往嘴裏塞呢!

篇四:民風民俗作文六年級

廣州的春節

周紫寒

上幼兒園的小孩子,在外打工的大孩子,頭髮花白的老孩子,提到春節,誰不是腦海中立刻生出一幅熱熱鬧鬧的畫面呢?

在廣州,花市比春節更先開始。在花市開放的十幾天裏,所有人都樂意去逛一逛。那裏有小孩子喜歡的玩具,有家家户户過年要用的春聯、福字和窗花,還有大大小小、各式各樣的花。通常是大人們一個攤前看春聯,小孩子們還在玩具店前逗留,不肯離開。他們都是被大人們又哄騙給拉走的。出來時,小孩子抱了很多玩具,大人們拎了很多袋子。

廣州,過年都要在門口擺幾棵年橘,因為在粵語裏,“橘”和“吉”諧音。有院子的,搬幾盆大棵的年橘放院子裏。沒有院子,門口沒地方放沒關係,可以買一盆小的放在家裏。在一些小區或超市的大門口,門前都會擺上年橘,大部分會擺兩棵,取“好事成雙”之意。

過年前,人們要搞一次大掃除,還要準備好過年穿的新衣服。

除夕這天,家家要在門口貼福字、春聯,忙着準備年夜飯。下午,每個人都要洗澡,換上新衣服。晚上,一家人圍在一起吃年夜飯,看春晚,一般都是新年的鐘聲響起後才去睡覺。

從國一開始,人們到處拜年。這是小孩子最喜歡的活動,因為只要跟父母比較熟的人,都會給壓歲錢。雖然你會收到很多紅包,但面額都不會太大。

七天長假過去,春節也畫上了一個完美的句號。

篇五:民風民俗作文六年級

湛江的舞獅

鄧樂兒

我的家鄉在湛江,家鄉過年的風俗令我印象最深刻的莫過於“舞獅”了。

舞獅是一種中國的民間藝術,古時又稱“太平樂”,南方的舞獅也稱醒獅。湛江的舞獅通常會在正月國一開始。

我從爸爸口中得知:每年的舞獅都要採青,“採青”原有“反清復明”的意思。“青”一般用三根芹菜或葱,芹菜寓意勤奮,葱寓意聰明。人們都會把芹菜或者葱,還有利是一起掛到門前,等着“獅子”過來採。

爸爸把所有東西掛好,我們一家人就在家門口等舞獅隊來表演。

“咚,咚,咚,咚咚咚……”老遠我就聽到了舞獅隊伍的打鼓聲。啊,他們終於要來了,我期待已久的舞獅隊要來了!我時不時到門外張望,盼着舞獅隊快到家門口。

爸爸在門口擺上兩串跟龍一樣長的鞭炮,舞獅隊到家門口時爸爸點燃了一串鞭炮。在噼裏啪啦的鞭炮聲中,一紅一黃兩隻“獅子”走進了我家。

他們開始了表演,在一旁還有人奏樂,“咚,咚,咚,咚咚咚……”的鼓聲讓家裏瞬間熱鬧了起來。兩隻“獅子”盤了一個圈,再迅速湊緊,還把一隻腳抬起來,身子一直在做各種搖擺的動作。接着,“獅子”尾巴把前面舞弄獅頭的人高高舉起來,讓他可以拿走門上掛着的“青”和利是。最後,舞獅的人左右擺動着獅子頭和身子離開我家,旁邊奏樂的兩個人還對我們做了拜年的動作表示慶賀和感謝。爸爸點燃另一串炮竹歡送舞獅隊。

我喜歡家鄉的春節,尤其是春節的舞獅。

篇六:民風民俗作文六年級

炸油條

何欣琪

牙牙學語的小孩子,出門工作的大孩子,臉上爬滿皺紋的老孩子,提到油條,誰不是嘴中立刻湧上一種香香的、軟軟的感覺呢。單聞着它在油鍋中油炸時的那淡淡的香味,就足夠征服我的味蕾,何況是大口大口地往嘴中塞呢!

每年大年二十九,我家總會炸上一大盆金燦燦、油乎乎的油條。每到這天,我都會激動得不能自已。

終於又盼到了一年一度的炸油條。中午一起牀,我便跟打了雞血似的,從牀上一躍而起,闖入爺爺的房間,大聲喊道:“爺,爺,快起來!今天要炸油條,你可千萬別忘了!”我聲音大得隔幾個房間都聽得到。

爺爺笑着答應了,在我不斷催促下起了牀。我趕快奔入廚房,手忙腳亂地拿出麪粉、酵母,又急忙將爺爺拉入廚房。

做好麪糰後,我便迫不及待地將麪糰放在陽台進行發酵,還不時取出麪糰,問爺爺它發酵的程度,可換來的總是句“哪有那麼快,再等等”。我只好百無聊賴地望着時鐘上龜速移動的分針,痛苦地熬過這比幾十個世紀還長的等待過程。

終於等到了傍晚,爺爺取出麪糰。我望着這軟軟的白白的麪糰,彷彿看到了剛出鍋、冒着熱氣的大油條,它們個個擁有着金燦燦、誘人的外衣,上面還綴着幾顆亮晶晶的小油珠……想到這,我不禁砸吧了幾下嘴。

“爺,你快點,我等不及……”我焦急地望着朝鍋中不緊不慢倒油的爺爺。

“知道了,等會第一根肯定給你!”爺爺顯得十分不耐煩。

鍋中的油漸漸熱起來,爺爺手法嫻熟地扯下一塊麪團,拉成長條,放入鍋中。鍋中“唰”地一下,瞬間熱鬧起來,激動地大笑着的油條漸漸變成了令我垂涎三尺的金黃色。不一會,幾根油條炸好了,我立馬像只餓狼,大口吞食着這盼了又盼的美味。

為了滿足我那空了一天的胃,我連吃了五根油條,飽的似乎多吃一口,肚子就會爆炸。

希望每年都能吃上美味的油條!

篇七:民風民俗作文六年級

拜月娘

廖若辰

按照潮汕的老規矩,人們要在中秋節那天晚上拜月娘。

農曆八月十五那天晚上,人們在空地上放置桌子,桌子上擺着紅蠟燭與香案,縷縷煙霧在如水的月光下飄散,如夢似幻。桌上供奉着各式瓜果糕點,有柚子、楊桃、石榴等當季水果,有綠豆糕、雲片糕、翻沙芋等甜品糕點,當然,也少不了潮式月餅——朥餅。這些糕點琳琅滿目,甜香四溢,無不令人垂涎欲滴。一旁嘴饞的小孩子常常按捺不住,趁大人不注意偷吃貢品。婦女們則會禱拜,祈求月娘賜予人們幸福安定。

聽媽媽説,他們以前住在舊城區的教師宿舍樓,周圍的建築以平房居多。登上天台,向下遠眺,城中各處院落均供着香案,燃着燭火。遠遠望去,那星星點點的火光與夜空中皎潔的圓月相映襯,構成了一幅明亮絢麗的畫卷。

如今舊城換新貌,低矮的平房不見蹤影,隨之而起的是一棟棟高樓大廈。但人們並未因此捨棄拜月娘這一習俗,轉而在陽台上設案祈禱。中秋之夜,家家户户陽台上閃爍的燭光猶如天上的點點繁星,在夜色中顯得温馨而迷人。

我曾見過拜月娘的場景——當時我同家人一起來到農村親戚家過中秋。夜幕降臨,暑氣漸退,習習微風令人感到分外舒適。登上樓頂,我便看到天台中央桌子上擺滿了水果與糕點,桌邊還掛着兩盞一閃一閃的花燈,屋內的音響播放着歡快的童謠。夜空下,親人圍聚一處,喝茶賞月,談笑風生。

這就是潮汕人的中秋夜。你是否也想來體驗一下呢?

篇八:民風民俗作文六年級

武漢的早上

塗星宇

清晨,一絲紅光打破了黑暗,太陽從東邊升起來。人們開始了新的一天,大街小巷裏都擠滿了“過早”的人們。

你一定會問:“什麼是過早?”哈,在我們武漢,“過早”就是吃早餐的意思。有些人會吃粥,有些人會吃包子,還有些人會吃餃子,但是,吃得最多的是熱乾麪。粥啊,包子啊,餃子啊,這些食物在熱乾麪面前,完全算不上什麼。

武漢的熱乾麪看上去很精緻、漂亮,金黃的麪條上點綴着葱花、辣蘿蔔丁,真是看一眼就足夠讓人垂涎三尺的。吃熱乾麪的時候,我喜歡把面和配菜一起卷在筷子上,一口咬下去,裏面的蘿蔔丁脆脆的,面很有嚼勁。熱乾麪很香,但是有些幹。我還常點一碗蛋酒,先來一口甜甜的蛋酒,再來一口香噴噴的面,簡直妙不可言。

作為熱乾麪的“忠實粉絲”,我怎能不知道它的來歷呢!相傳,20世紀30年代,武漢當地有個叫李包的食販在關帝廟一帶靠賣湯麪為生。有一天,天氣十分炎熱,不少面卻沒賣出去。他只好把這些面晾乾,等第二天再賣。可是,他不小心碰倒了油壺,油剛好潑到了面上。第二天,李包只好拿着這些潑到油的面去賣,沒想到大家卻十分喜歡這種面。於是,武漢便有了熱乾麪這個美食。

一眨眼,武漢人都過完早了,學生要去上學,大人們也該去工作了,大家開始了愉快的一天。

篇九:民風民俗作文六年級

漳州薌劇

郭賢恩

我的家鄉在福建省漳州市華安縣。提起家鄉,我最喜歡的莫過於漳州的薌劇。

薌劇又稱歌仔戲,是福建省五大劇種之一,是用閩南語演唱的地方戲曲劇種,主要流行於福建省九龍江下游漳州平原的薌江流域。薌劇曲調優美,長於抒情,音樂極具特色,民歌色彩濃郁,説唱特點明顯,尤其是“哭調”的豐富動用,有着極強的感染力,極富閩南鄉土特色。

有一年,我們全家一起回老家過年。到了初七,正當我以為年要過完了時,爸爸突然對我説:“每年的正月初九開始,村裏都會連續演三晚的漳州薌劇。薌劇曲調優美,值得一看。”我低落的心情頓時就被調起來了。

初九那天晚上,我們匆匆忙忙地嚥下幾口飯,便疾步破門而出。全村老老少少不約而同地來到臨時搭好的戲台前,靜靜等着薌劇的開演。

當戲台的幕布緩緩拉起時,一個個演員隨着鑼鼓聲齊刷刷地衝了出來,優揚的歌聲響遍全場。演員的水袖在空中此起彼伏地飛舞着,像那風吹過林中的沙沙聲,又似湖面一圈一圈的水波紋,真是太壯觀了。我側耳細聽,我的天,一句話也聽不懂!我用幽怨的眼神看向爸爸,他哈哈大笑:“這是閩南語,你從小在廣州長大,沒學過家鄉話,肯定聽不懂了,但是你可以看戲台兩邊的字幕啊!”看完薌劇回家後,我還想着剛才演員的表演,忍不住手舞足蹈起來。

這就是我聽不懂的薌劇,雖然只能看字幕才能看懂,但是我還是非常喜歡看。我想:回到廣州後,我要好好跟爺爺奶奶學家鄉話,爭取下次回來時能夠聽得懂薌劇。

篇十:民風民俗作文六年級

過年的樂趣

王夢琪

“離家三裏遠,別是一鄉風。”我國幅員遼闊,民族眾多,每一個地方都有自己的風俗習慣。在我的河南老家有這樣一個習俗——喝胡辣湯!

説起胡辣湯,無論是初學喊爸爸的小孩子,出門工作的大孩子,還是臉上已經爬滿皺紋的老孩子,誰的嘴裏不是立刻有一種麻麻的辣辣的感覺呢!

媽媽將牛肉切片,小葱切段,再將幹辣椒切成碎,準備工作就算完成了。她再把牛肉、小葱、香菜、澱粉糊、黃豆、鹽、辣椒,糊糊塗塗煮成一鍋。啊,才煮了兩分鐘香味就已經飄香十里了。單聽着它在鍋裏歎氣的聲音,我的口水就已經直流三千尺了。

趁着胡辣湯還在鍋裏歎氣,我們開始在院子裏寫春聯。爺爺寫的特別經典,上聯是“辭舊歲心想事成”,下聯是“迎新春人壽年康”,橫批則是“萬象更新”。大家都拍手叫好,可我不覺得,爺爺每年都這麼寫,我都開始有點厭倦了。如果是我,我會寫一個十分有趣的春聯,比如:上聯是“外賣放這裏”,下聯是“快遞放那裏”,橫批就來個“請別按門鈴”。能想出這個春聯,我覺得自己特別有才,簡直就是天才中的天才,自我感覺好極了。我把它説給大家聽,大家都捧腹大笑。

這時,胡辣湯煮好了。看這材料豐富、色澤鮮亮的胡辣湯,我覺得我至少能喝三大碗。

晚飯桌邊,我靠在媽媽身邊,肚子已經成了一面小鼓了。大家在餐桌前説説笑笑,好是熱鬧。

我喜歡這麻麻辣辣的胡辣湯,喜歡這熱熱鬧鬧的家,心裏暖暖的。

篇十一:民風民俗作文六年級

潮汕英歌舞

林可涵

在潮汕地區,剛開始學習拼音的小孩子,每天出門上班的大孩子,頭髮已經蒼白的老孩子,提到英歌舞,誰不是立時就回憶起英歌舞那剛勁的舞姿、豪邁的氣勢、響徹雲霄的掌聲……

我常聽爸爸媽媽説,每年正月的二十五、二十六,他們小時候都會去看英歌舞表演。我十分好奇:爸爸媽媽説的英歌舞到底是什麼樣的呢?

我決定上網查一查英歌舞。原來英歌舞是從古代的儺舞進化而來的,英歌舞表演主要有兩個重要場面,一是梁山好漢化粧賣藝攻打大名府營救盧俊義,二是梁山英雄化粧救宋江。

我又滿懷期待與好奇點開了一個英歌舞表演的視頻。視頻中無論男女老少都聞聲趕來欣賞表演。表演的人按梁山好漢的形象打扮,有魯智深、武松、林沖……表演的人手拿兩根木棒,揮動着,有時左手敲擊右手的木棒,有時右手敲擊左手的木棒,敲擊的聲音清脆,一套動作有力、熟煉且行雲流水。英歌舞表演所到之處,家家户户的男女老少都趕來團團圍住觀看,不時掌聲雷鳴,真是熱鬧非凡、人山人海啊!看完視頻,我再次上網,對英歌舞的細節進行進一步的瞭解。哇!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英歌舞中竟然有這麼多小細節我沒有注意到。英歌舞的隊列有長蛇捷挺進、雙龍出海、四虎並驅、粉蝶採花、孔雀開屏等共18套式;棒法有左敲、右敲、上敲敲,胯足敲,背後敲等;節奏有快板、慢板、中板之別,就連臉譜也有武面文面之分。英歌舞以剛勁、奔放的舞姿,構成了磅礴、豪邁的氣勢。我不禁十分期待,什麼時候我才能親眼看到英歌舞的表演呢?

篇十二:民風民俗作文六年級

蒙古族的那達慕大會

陳姿宇

按照蒙古族的老規矩,那達慕在八月中旬就開始了。“那達慕”是蒙語的譯音,意思是娛樂、遊戲。在這熱鬧的五天中,人們會進行許多活動來慶祝今年的豐收。

人們早出晚歸,穿上最華麗的衣服,帶上最美味的食物,成羣結隊地從四面八方趕來參加那達慕大會。人們在場地周圍那翠色慾流的草題上搭起了一座座彩色的蒙古包,坐在裏面一邊興奮地談論着,一邊等待大會開始。

那達慕大會中的活動豐富極了,有摔跤、賽馬、射箭、歌舞等。

首先進行摔跤比賽,採用淘汰制。比賽一開始,就有兩名身穿精美運動服的健壯的運動員唱三遍《摔跤手歌》,再跳着鷹舞走上場地。對人們行完三禮後,兩人就立刻抱做一塊,使出渾身的力氣,想把對方撂倒。他們的動作有力,將促、拉、扯、推、壓等十三個動作發揮得淋漓盡致,博得了人們熱烈的掌聲。隨著兩名運動員格鬥得越來越激烈,觀眾們的情緒也漲到了高潮。他們拼命地給運動員們加油打氣,連嗓子都喊啞了也一點也不在乎。終於,一名運動負將另一名撂倒在地,觀眾間立刻爆發出了一陣驚天動地的掌聲,勝利者則會向人們揮手致意。

接着便是賽馬。賽馬的人數不限,少則幾十人,多則幾百人。大家騎上了自己最好的馬,來到了跑道上。一大羣駿馬撒開四蹄,在跑道上飛馳起來,身後伴隨着滾滾的塵土,場面十分壯觀。一個個身着華衣的騎手騎在馬上,一手揚着馬鞭,一手抓着韁繩,身後襟飄帶舞,顯得格外威武。

賽馬後過是射箭,主要分為近射、遠射和騎射三種類型。近射和遠射是就站在指定的或近或遠的地方射靶子,優者為勝。騎射是最精彩的,騎在馬上的射手們在馬背上來了個華麗的轉身,舉弓搭箭,只聽“嘣”的一聲!弦響,一支箭便脱弦而出,飛快地向靶心飛去……

那達慕大會的最後一個環節就是歌舞環節。無論是男女老少都會唱慶祝豐收的歌,跳慶祝豐收的舞。這時候,無論是誰,都沉浸在豐收的喜悦中。

一眨眼,那達慕短暫的五天便結束了。人們又忙碌了起來,一起等待下一個那達慕,等待下一個豐收的日子。

篇十三:民風民俗作文六年級

胡椒臘腸

林文興

在我們家鄉的除夕晚上,一家人都會聚在一下,吃着美味的食物,聊着天,別提有多熱鬧了!在餐桌上每個食物都含有寓意,並且餐桌上定會有一份胡椒臘腸,這是必不可少的,因為臘腸代表紅紅火火、順順利利。

國小的小孩子,出門工作的大孩子,需要戴老花鏡的老孩子,一提到胡椒臘腸,誰不是嘴裏立時生出一種香香的鹹鹹的感覺呢。

看似簡單又下飯的臘腸,做法卻不簡單。我們先在市場上買好腸衣與豬肉,把它們沖洗乾淨後,腸衣可不容易清洗乾淨,需要洗很久。接着,我們把豬肉剁碎,放些鹽與少許胡椒做成肉餡。接着到了最關鍵的時刻,那就是灌臘腸了。把腸衣套進一個乾淨的鐵管,然後將調好的肉餡一點一點地灌進腸衣,如果太多的話會使腸衣破裂。

你們以為這就好了?不,還要風乾呢!將腸衣兩頭打個結,在通風的高處掛好,這才大功告成。

風乾後便可開蒸了!放入鍋中蒸的胡椒臘腸散發出的香氣與鍋中“嗞嗞嗞……”的聲音吸引着我們。聞着那香氣,我便可以幹下四碗飯。哈,就連隔壁老王也垂涎欲滴了。

胡椒臘腸終於出鍋了,表弟誇張地説:“我快要餓暈了!我先吃!”“我也餓了,我要開吃。”我急切地説。咬上一口那色澤油亮的胡椒臘腸,真是色香味俱全呀!

這就是我們客家特有的胡椒臘腸。你的嘴裏是否出現了香香的鹹鹹的感覺呢?

篇十四:民風民俗作文六年級

廣州的春節

鄭瑤

廣州的春節真是熱熱鬧鬧的,貼春聯、行花街、拜年……

春節前,長輩會早早封好利是,預備給拜年的小朋友們,每封利是大多是十元、二十元,除非是特別親的才會給一兩百,不會太多,畢竟廣州人講究的是心意,所謂“禮輕情意重”嘛!

“年二十八,洗邋遢”。家家户户必須在年二十八這天大掃除,還要買幾盆年橘或菊花放在門口前。

廣州的迎春花市,體現了“花城”的特色。“行花街”絕對是廣州人在春節前必不可少的項目。

花市裏會有各種各樣的花,沒有你找不到的,只有你叫不出名的。花市一般分為兩條街,一條主要賣花,一條賣春聯之類的。小孩子們大多都拿着一個小風車跑來跑去的,風車轉運,帶來好運氣;大孩子則在精心挑選着花,“橘”“菊”在粵語中跟“吉”同音,金橘、菊花是首選;老孩子們則慢悠悠地走,一邊幫忙照顧着小孩子。花市熱鬧極了!我每年都盼着跟家人一起去逛花市。

除夕這天,恐怕是最忙的時候了。早上,家家户户都會貼上春聯、年畫,每個人都穿着新衣服。晚上,大家聚在一起吃團圓飯,有説有笑,可開心了。

正月國一,大家都會去寺廟裏拜神,求神保佑平平安安、健健康康。

接下來的日子,大家會互相拜年,不管是關係親密的還是關係一般的,小孩子説上一句“新年好”,就能收穫一封利是了。

不得不説,廣州的春節可真熱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