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寫作網

位置:首頁 > 原創專區 > 精選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作文(精選6篇)

精選2.12W

篇一: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作文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作文(精選6篇)

王沐陽

天之美,美於浩瀚宇宙日月星辰;地之美,美於錦秀山河如詩如畫;人和之美,美於人與人之間相輔相成的和諧默契。天、地、人和,是人類發展的美好夙願,更是推動歷史前進的不竭動力。

孟子曾説:“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強調了人和的重要性。三國時期,能在羣雄混戰中割據一方,成三足鼎立之勢,各有立國之本。得天下的戰略中包括有天時、地利、人和各種因素,但歸根結底只有一條:人和。劉備審時度勢,重視人和,三顧茅廬成為美談。諸葛亮不負君望,為劉備制定了三分天下的戰略構思,並輔佐蜀漢兩代君主匡濟艱危。桃園三結義,劉關張誓約“既結為生死之交,則同心協力,救困扶危,上報國家,下安百姓。正是有了他們的人和,才有了蜀漢的繁榮,也贏得了蜀漢江山。

曹操胸懷統一天下的雄心偉志,而他深知,中原屬地多處平原,無山川河流阻隔,無關隘險要可守,四面鄰居虎視眈眈。但他終能在這種不佔天時地利的惡劣環境下,藉助於人和,藉助於謀士們的智慧,藉助於將士們的齊心協力,為自己平分天下,鋪設了堅實的基礎。由此可見,天時地利都是輔助條件,人和為貴,人和為王,這才是巔覆不破的真理。

縱觀朝鮮戰爭,敗軍之將曾慚悔地如此評價,在錯誤的時間,錯誤的地點與錯誤的對手,打了一場錯誤的戰爭。而按照我國儒家大師孟子天地人和的理論,這場以美國為首的十六國聯軍的侵朝戰爭,既違背了天時,又侵犯了地利,更賤踏了人和。因此,當他們的鐵蹄一踏入朝鮮國門的那刻,就決定了必遭致滑鐵盧式的慘敗。

天、地、人和,不僅適用於處事謀略,不僅適用於戰爭,還更廣泛地應用各個領域,包括商業竟爭,體育賽事等等……。它經歷了幾千年的心口相傳,並在實踐中得到傳承和宏揚,更被歷史經驗無數次的証明,只有順應自然規律,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才能共建和平和諧,家和萬事興,人和能勝天。無論何時何地,只有人和,才能實現社會安定,江山穩固,國泰民安。

篇二: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作文

孫一萌

孟子説:“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意思是,對打仗來説,氣候條件很重要,但地理形勢更重要。不過,最重要的還是作戰中的人心所向,上下團結。其他條件再好,但如果人心不齊最終也不會勝利。

歷史上無數的事例證明了此話的正確性。

三國時期,劉備起初地位卑微,但最後卻可以在中原奠定基礎。諸葛亮對劉備説:“北讓曹操佔天時,南讓孫權佔地利,將軍可占人和。”曹操佔盡天時,孫權佔盡地利,劉備沒這些,卻有人和可佔。蜀漢政權君賢臣明,百姓愛戴,士兵擁護。最後三分天下有其一。

反之,只佔天時、地利不佔人和,終將身死國滅。

歷史上有名的牧野之戰就是最好的例子。紂王每天酒池肉林,殘害忠良,虐待百姓。武王大軍攻來,紂王才慌忙把大批奴隸和戰俘組織起來。這隻離心離德的軍隊號稱七十萬卻敵不過只有幾萬的武王軍隊。不可不説,這是我國曆史上的一次奇蹟。紂王軍隊戰敗的原因就是沒有做到人和。他的暴政讓他喪盡民心,失敗的結局早已註定。

在現實生活中這樣的例子也是比比皆是。例如一場拔河比賽,甲方齊心協力,努力比賽,乙方人心不合,有的奮力,有的不使勁,即使甲方人數少,乙方人數多,乙方也不會贏得比賽。

能用眾力,則無敵於天下矣;能用眾智,則無畏於聖人賢。沒有天時,可以有地利、人和作後盾;沒有地利,可以有天時、人和作後盾。但沒有人和只有天時、地利卻支撐不到最後。無論是劉備還是紂王都是因為人和而勝或敗。所以,我認為無論佔有其他何種優勢,不齊心協力也不會成功。

篇三: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作文

孔紫雯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有利的時機不如有利的地勢,而有利的地勢卻遠遠不如人心團結。形象地説,天時就是成功之的機遇,地利就是成功之路的環境,而人和也恰恰是成功的關鍵。

古代因為注重人和成功的戰役數不勝數,而淝水之戰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一場以少勝多的戰役。擁有絕對優勢的前秦敗給了東晉。雖然苻堅擁有號稱數百萬之眾的軍隊,而且佔盡天時,但是他的軍隊上下離心,失去了人和,最終導致國家走向了衰敗、滅亡。而處於劣勢的東晉因為上下齊心,最終轉危為安。可見,人心向背可以決定一個國家的興衰。

人心團結可以化劣勢為優勢,反之,則變優勢為劣勢。曹操統一北方,平定中原,挾天子以令諸侯,手下謀士眾多,戰將如雲。可謂佔盡天時。他同時又佔據長江北岸,擁有了地勢。但最終還是被人心團結的孫劉聯軍打敗,因為主張不一的軍隊註定會失敗,所以人和是最重要的。

周幽王點燃烽火,戲弄諸侯,只為搏美人褒姒一笑,使大臣們對他的信任越來越少,也置國家和民心於不顧。外敵來犯,失去大臣的周幽王再燃烽火,卻無一兵一卒來援,導致西周亡國;秦二世胡亥,不思休養生息,卻變本加厲地剝削和壓榨人民,苛捐雜税,致使民不聊生,人民對他已經忍無可忍,終於陳勝吳廣在澤鄉起義,掀起了反抗暴秦的浪潮;夏桀在政治上倒行逆施,近小人,遠君子,剛愎自用,聽信讒言,朝廷內部矛盾重重,鬥爭激烈。夏桀在位數十年,已導致眾叛親離。他們的國家不是不強盛,不是沒有賢臣,可為什麼還是走向了滅亡?其原因就是人不和。如果他們的國家人心團結,那麼西周就不會亡國;秦朝就會繼續強大;夏朝就不會敗在商湯手下……

有天時、地利的優勢固然好,但是諺語説“人心齊,泰山移”,又説“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如果失去了人和,那就什麼都沒有了。所以我們要團結,這樣才能獲得一番成就。

篇四: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作文

金芷伊

人和就像靈丹妙藥,能使國家富強;人和也像定海神針,能使國家安定。可以説,對於一個國家的盛衰而言,人和起到了決定性作用。越收穫民心的君主就越有可能開創盛世,越喪失民心的君主就越有可能成為亡國之君。

人和能使上下一心、國家強盛、國土穩定。黃帝時期,蚩尤作亂。黃帝與炎帝,正是因為團結一心才打敗了蚩尤。如果當時黃帝與炎帝分崩離析,就不會有現在的炎黃子孫,這突出的體現了人和的重要性。

而暴君夏桀卻是那種不在意人和的人。他殘暴不仁,行事荒唐,寵愛妹喜,只顧自己享受而不顧百姓死活,是典型的暴君,天下人都很痛恨他,發誓要和他一起滅亡,最後夏桀被湯領導的部族所打敗,夏朝滅亡。夏桀的教訓告訴我們,人心向背才是決定一個國家是興盛還是滅亡的根本原因。只有百姓生活富裕了,整個國家的勞動力充足了,才能達到人和,才能使整個國家富饒起來。

天時和地利都是外在原因而人和才是最重要的內在原因。只有國君關愛自己的百姓,百姓才會團結一心去回報君主;如果君主苛待百姓,那麼百姓又有什麼理由對朝廷忠心耿耿呢?人民和君主的關係好比天平的兩端。只有君民一心,才能維持平衡。

如果一個國家既不佔天時也沒有地利,那麼就只有依靠人和才能為自己贏得立足的資本。事實上,天時和地利都是有一定巧合性的,唯有人和是自己能控制的,也只有人和能真正意義上掌控一個國家的盛衰。沒有人和,國家就不能興盛;沒有人和,軍隊就無法強大。沒有人和,百姓就無法得到真正的幸福。

篇五: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作文

馬詩蒙

孟子曾説:“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意思就是,對於打仗來説,氣候條件很重要,地理形勢更重要,但最重要的還是作戰中的人心所向、上下團結。其實,人們不僅要在作戰中團結,在生活中也要團結,只有這樣才能“人心齊,泰山移。”

天時、地利、人和,三者皆重要,但最重要的就是人和。歷史上“將相和”的佳話就是最好的證明。擁有攻城野戰大功的廉頗不滿藺相如官職比他高,多次故意挑釁藺相如。藺相如考慮到只有將相和才能使國家強大,因此始終忍讓廉頗。後來,廉頗醒悟,兩人齊心協力,使趙國越來越好,越來越強大。可見一個國家的強盛,不僅需要有一位明君,還要有一朝賢臣和良將,只有這樣才能成就一番盛世。

團結一心,人們才可以發揮出前所未有的能量,創造出奇蹟。謝安在淝水之戰中,用東晉8萬士卒打敗了前秦90多萬大軍,成就了歷史上又一次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為什麼謝安能在淝水之戰上以少勝多打敗前秦?正是因為東晉君臣上下一心,他們人心團結,最終取得了勝利。

面對危機,更需要人們緊緊抱在一起,否則只能慘淡收場。特朗普政府在面對新冠疫情時,為了維護自己的政權,沒有采納美國疾控中心主任福奇的意見,拒絕參考中國抗疫防疫辦法,導致美國新冠疫情沒有得到有效控制,全面爆發,使全美國30多萬人死於新冠肺炎。導致這一結果的原因恰恰就是一國政府人心不合。

由此可以看出,“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在生活中,人和最重要;在比賽中,人和最重要;在工作中,人和最重要;在戰爭中,人和最重要。無論在什麼時候,什麼情況下,人心團結都是最重要的!

篇六: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作文

姜藴哲

從古至今有多少英雄豪傑因為不得民心而失去霸業,又有多少人因為善待百姓而使功成名就。孟子在《得道多助,失道寡聞》中説道“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意思是有利的天氣、時間不如有利的地勢,有利的地勢不如人心所向。人和即人心所向,人心所向,必然興國。

漢文帝體諒民情,不修宮殿,簡衣樸食,使漢朝初期的百姓安居樂業,心有所向,團結齊心,共同開創了著名的“文景之治”;三國劉備也十分體諒人民,為了子民不惜冒着丟官做牢的風險也要怒鞭惡都郵,導致他的聲望很高。每到一處老百姓都出門相迎,如果他要走,每一城的老百姓都攜帶着家人和財產去跟着他共同前往他統治的地方,所以他會在不佔天時不佔地利的劣勢下,也能三分天下;明朝朱瞻基同樣體諒民情,並親自幫農民耕地瞭解民間的疾苦,贏得百姓擁護,上下齊心一同開創了“仁宣盛世”。正因為他們體諒民情,才贏得百姓擁護,上下齊心,成就一番盛世。

歷史中有因為人心團結而興國強盛的,自然也有因為人心散離而亡國衰敗的。

秦始皇對人民不斷的剝削,用法家的嚴法壓制百姓,不但失去了人心,還使人民心生反抗暴政的決心,最後導致秦朝二世而亡;元朝皇帝對漢人統治的施加暴政,南人不能當官,蒙古人隨意打漢人,南人不能還手等制度背離了人心,於是爆發了大規模的紅巾軍起義,導致了元朝的滅亡;隋煬帝楊廣,三爭高句麗、修大運河、親自南巡,勞民傷財,背離了民心,導致隋朝也二世而亡。他們之所以亡國,就是因為不得民心,實在令人歎息。

無數歷史事實證明,人和可以使國家興盛,人心背離最終會使國家滅亡。統治者如果不關注人心向背的問題,即使他建立了國家,也會很快就滅亡。唐太宗李世民説過:“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就是這個道理。所以説各個階層的領導無論在做什麼事情的時候,都不能一意孤行,要多聽取意見,為百姓謀福利,贏得民心才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