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寫作網

位置:首頁 > 原創專區 > 精選

從____到____作文600字

精選1.02W

篇一:從排斥到嚮往

從____到____作文600字

作者:黃箬謠

鄉村的人從鄉下到城市來,城市的人從城裏到鄉下來,都是一種對新鮮事物的熱情嚮往。作為一個從小在城市裏生長的小孩,耳邊是嘈雜的機械聲,眼前的霓虹燈亮得刺眼,漸漸地開始渴望過上更自然的生活。

外公從小生長在客家一個貧苦落後的村鎮裏,街道凹凸不平,到處都是泥坑,沒有高樓大廈。一次我隨外公回去,外公一臉自豪地給我介紹十里之外新開的電影院,還帶我坐着那上了年紀的摩托車去看一片長在墳邊的樹林,我厭煩,更是排斥。他還每天給我泡一壺雜七雜八的茶,又酸又苦,村裏的人都喝這種茶,還有流傳説它能治百病,感覺就像是神仙特賜給這方貧瘠的土地似的,其實就是個偏方!我以極度排斥的態度面對這個地方!

好幾年沒有再回到那個鄉村過,好幾年也再沒有喝過那種又酸又苦的茶。

之後我考上了一所重點國中,學業繁多,每天總有做不完的事,競爭大,只要你一不小心多和同學聊了幾句,就會掉到三百多名。每天只看到窗外數不盡的車輛,人們來去匆匆,時間瞬間流逝,早已久不見月亮,分不清白天黑夜,反正天都是一樣亮,是被各種各樣的燈映襯而成的。

我想,人是該歸回大自然去緩緩了吧!我有點想念外公的老家,那個太遠太破舊的村鎮,不僅能夠滿足我釋放壓力的願望,而且還能探望一下外公,想來這麼多年,他也挺寂寞的。

我終於有機會再回到那個村鎮了,聽風掠過麥田的“沙沙”聲,聽蛙在夏夜的池中鳴叫,聽老農民幹活時唱的山歌,比起城市的機械聲來説,這些更富有生機、更動聽。

抬頭一看,外公的頭髮已成霜,用佈滿繭子的手慢條斯理地泡上一壺又酸又苦的茶,味道沒變,細細品味,卻讓我心存感激。一口茶水慢慢滑入心中,它讓我懂得了什麼叫不慕名利,什麼叫人活着的最高境界,它讓我品味到了什麼是心靈的歎息,什麼是與大自然共棲於世。聽説鄉下的老人不怕死,或許正是因為他們長期過着這種恬靜的生活,早已看透世間萬物的生息,當那雙黝黑可愛的眼睛合上時,也仍保持着一種與世無爭的平靜心態。

城市氣氛儘管挺壓抑,但它卻能給我們動力,把壓力轉化成動力也是一種享受。

從排斥到嚮往,人活着,就應努力去接納這個世界的不完美,以包容的心態去面對,人在長大,對事件的認知也在改變。

微風吹過那片麥田,這個世界變得更加廣闊……

篇二:從身陷溝壑到仰望星空

作者:關子鋆

我們都生活於溝壑當中,但仍有人仰望星空。

——題記

夜色漸濃,我低着頭快步行走在通往校園圖書館的路上,心中一片灰沉——恰似那濃得化不開的黑夜。此時正值關鍵的小升中時期,我和與我一樣的同學們不知已經為此鏖戰了多少個月——然而,前路仍舊茫茫,望不見任何一絲光明。在不知多少個挑燈夜戰的夜晚以後,我愈發覺得,自己彷彿身處黑暗且一眼望不到頭的溝壑中,永遠也走不出去……想到這,我不禁低下頭走得更快了。

不遠處,圖書館明亮的燈光已依稀可見,儘管時間已不早了,但仍能隱約望見,圖書館內還有不少的同學在孜孜不倦地奮筆疾書着。“想必,今晚也一定很晚才能回到宿舍了……”我黯然地想着。

走進圖書館大門,穿過幾排書架,最終,我停在了一列書架前。二元一次方程求解……在哪兒呢……我的眼睛急促地掃過一本本花花綠綠的書,最後,目光落在了一本磚頭大小的書上,我沉重地歎了一口氣,正欲將它拿起之際,餘光又偶然間落到了另一本外觀十分精美的書上,上面用龍飛鳳舞的字體寫着:《唐詩宋詞精選集》,我心中陡然一動,竟萌生了想看幾眼的念頭。儘管心知學業繁重,但我還是捧起那本書,好奇地翻閲了一下,沒想到,不過寥寥數眼,我就像被磁鐵給牢牢吸引住了。“算了,就當是休息一晚上吧……”我心裏暗忖着,輕輕喟歎一聲,終究還是捧起那本《唐詩宋詞》,走到座位上,津津有味地看了起來。僅僅一會兒,我就完全沉浸於其中了……

越是沉浸於詩中,我卻越是感覺,古代詩人們和我有着一樣的愁緒與悵意:縱使豪放不羈如詩仙李白,也會有“舉杯消愁愁更愁”的那一天;就算豁達樂觀如文豪蘇軾,也會有“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的時候;更別提李後主的“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和杜子美的“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了……我沮喪地想把書擱在一邊,但終於,還是翻到了下一頁,我看見,儘管蘇軾幾近輾轉,貶至黃州,但也還能唱出“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般豪放樂觀的千古絕句;我看見,縱使李白被逐京城,孤苦伶仃,卻也還能高歌“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的勵志之言……我還看見了很多、很多……不知不覺間,我彷彿解開了一個曾經耿耿於懷的心結,肩上似乎也輕鬆了不少。前路,依然茫茫——卻已經可以看到遠方的那束束曙光,如繁星般光彩照人……

“很晚了,回去休息吧。”直到管理員善意的提醒,我才意識到已經很晚了。走出門外,我第一次自信地昂首遙望天空——天仍舊黑,但我卻驚訝地發現,那些我從未仰望過的星星們是多麼璀璨、多麼迷人!

感謝詩詞——它們,讓我在身陷陰暗溝壑時,有機會望見那燦爛的星空。是詩詞,讓我實現了從身陷溝壑到仰望星空的蜕變!

篇三:從故鄉到地址

作者:朱桐潼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避風港、一片桃花源,那個地方便是故鄉。

——題記

我的家鄉是號稱“江南水鄉”的江蘇,在我朦朧的記憶中,曾有過這樣的一幕:爺爺抱着年幼的我,走在鄉間的小橋上;橋下,和藹的船伕搖着木槳,唱着江蘇民謠;河岸,還有着三五成羣的搗衣婦女與不怕人的鴨子……那時,天是藍的,水是綠的,人們説着口音濃重的江蘇話,出行都靠船;那時,江蘇還未被開發、改造,是“原汁原味”的水鄉,是遊子們心中的故鄉。

但如今,江蘇已被改造,再不復往日。曾經廣闊的田野上,建起了高樓大廈,修起了高架橋。村莊被一點點改造,曾經的特色建築、文化傳統在一點點消失。江蘇,不再是那個昔日的水鄉,它成為了人們規劃下,和其它城市一模一樣的水泥森林。

更可怕的是,除江蘇外,中國還有成百上千個城市,在經歷同樣的“整容”。它們被迫丟掉自己獨有的建築、景色,甚至生活方式,轉變成從一個模子裏刻出來的水泥森林,變成一個個冰冷的地址。

王開嶺的《每個故鄉都在消逝》中寫到:每個人都珍藏了一個獨屬於自己的故鄉。但當自己的故鄉,與其它故鄉成為一模一樣的城市時,我們該怎麼區分這些地址?面對與曾經全然不同的景色時,我們該如何叫醒沉睡的記憶?

説到故鄉,一個老江蘇人,聯想到的應該是熱氣騰騰的千絲、獅子頭,是風景優美的和園、西湖,更是水鄉餵養出的那套熱氣騰騰的生活體系與價值觀。但當它變為一個地址後,年輕人對它只會想到房地產、旅遊業,不外乎也是户籍與身份證。

“故鄉”是鮮活、生動的一個詞,但它又不失沉穩與保留。它是有容顏與記憶的,有年輪與光陰的,它有特定的文化、傳統,可以追溯一個人的身世與成長、生命特徵與精神基因……而“地址”不同,它只能表示空間與劃分。在這個年代裏,它既是沉悶的,同時也是快速變化的,它無法替代故鄉背後的情感與文化,或許可以,但也早已沒有那種味道與回憶。

城市定然需要發展與改變,但在面臨新事物時,能否給舊事物留下一席之地?故鄉與地址,能否兼容?我多希望能回到一個既有科技,同時也留下獨特的文化標記的故鄉。

篇四:從城市到鄉村

作者:葉鎮華

有一種寧靜,叫做城市;有一種恬靜,叫做鄉村。從城市到鄉村,變化的是風景,不變的是心境。

我的出生地,是城市;而我的故鄉,是鄉村。

一個寧靜的夏夜,我坐在窗前,愜意地倚在靠墊上,手中拿着一本書,本想一心一意認真讀書,卻無論如何也做不到。打開着的窗户,迎進了一陣清風,迎進了一聲蟬鳴。望向窗外,隔壁小區的路燈,散出柔弱的燈光,照亮了那片空曠的場地,周圍被修剪得整整齊齊的植物輕輕搖動,與清風相伴。

場地上的一羣孩子,正歡快地玩耍着。那些孩子不時發出響徹雲霄的尖叫,與蟬鳴應和着。這時,發生了一段小插曲:一個小孩,忽然掙脱母親的懷抱,加入了那羣孩子,誰知,那個小孩一下子抱住孩子們踢的足球,無論如何也不願交出足球,經過一番協商,那個孩子放下足球並與那羣孩子一起踢球。遠處傳來一聲不刺耳的喇叭聲,並不破壞這裏的寧靜。

也許,這就是城市的寧靜。

大年廿六,我和父母一同回到了久違的故鄉,是那樣陌生,又那樣熟悉。還未到忙碌的時候,便有空閒去小山丘上走走。傍晚時分,路途中,有一條清澈見底的小溪,流動的溪水,時而湍急,時而緩慢,溪中的大小石頭凌亂地隨意分佈着,溪水沖刷着石頭,那空靈的水聲,猶如玉珠羅盤,淘洗着緊張的心靈,讓人放鬆下來。

溪邊的植物雜亂無章地生長着,卻有一種雜亂無章的凌亂美。在眾多植物中,唯那竹子最挺拔。竹林中,竹葉凌亂地交錯着,竹葉與竹葉之間的縫隙中,透出一縷縷陽光,照在那厚積而薄發的竹筍上,那竹筍,正努力地向上生長着。一株幼竹與我身高相似,而我,也似這幼竹般,厚積而薄發,並迎着風生長,等待長成的那一刻。回去的路上,夕陽徐徐落下,歸鳥緩緩飛回,溪水漸漸流去……

也許,這就是鄉村的恬靜。

從城市到鄉村,風景變而心不變。心靜,無論身處何地,只要心靜,便是處處寧靜。

篇五:從張狂到謙遜

作者:湯笛晴

羅伯特錢伯斯説過,“要儘可能把自己看得不重要,要儘可能像弱者一樣感受世界!”

我擠進人羣中,不停地朝光榮榜上張望,一個個光鮮亮麗的名字出現在上,卻始終沒有瞧見自己的名字。憤怒和羞愧之心再也忍不住,從心底爆發出來,那一刻,我奮力擠開人羣,衝了出去。

記得國小的時候,我是個爭強好勝、自信張揚的人。那驕傲篤定的模樣,像極了硬插在稻田上的野草,尖鋭枯黃,在學校裏是出了名的盛氣凌人。

一次平常的考後放榜,一下課我就大搖大擺地走到光榮榜——一塊又髒又破的黑板前。同學們都聚集在此,但我與他們的目的不同,一上來篤定的眼神便固定在那高高在上的第一名位置上,彷彿已經勝券在握,拿第一早已是必然的。

“Yes!又是第一……”老師拿起粉筆書寫了第一個字的瞬間,響徹雲霄的歡呼聲便迴盪在校園的每一個角落,心中按捺不住的喜悦使我在走廊中活蹦亂跳起來。

那時趾高氣揚的表現漸漸讓我迷失自我,殊不知慘痛的報應正在朝我席捲而來。

一腳踏入國中生活,學業一下子繁重起來。直到那次面臨落榜情緒失控的痛苦經驗,我想,我為什麼落到如此下場,不,絕不!我要改變自我。

我開始加倍努力學習,好成績也水到渠成地回到我身邊。但面對生活中一些小成功,我不再選擇肆意炫耀,心中微小的成就感與謹慎並存,思考着如何變得更好。在學校裏,我似乎變得越來越不起眼,也再也感受不到那面對成功大聲歡呼的快感。

但我深刻地明白:成為一個謙遜的人不見得會有任何成就,尤其對於擁有輝煌過去的優秀的人來説,保持一種弱者心態,更為困難。可往往這才是強者該具有的,因為一個沒有經歷過失敗的人,永遠不可能真正明白要變得謙遜。

我從張狂,到謙遜;從稚嫩,到成熟。

篇六:從青瓦紅磚到鋼筋水泥

作者:黃俊翔

一年四季,日夜更替。日子如流水般淌向遠方,可兒時的回憶卻如巨石般壓在我的心中,讓我久久不能忘懷。

記得小時候,是住在爺爺奶奶家的。那裏近海,即使在初春,也能感受到海浪拍在岸上,那種濕潤、温熱的感覺。每當過年的時候,那熱鬧的氛圍絲毫不比東北的差。這時候你走到大街上,泥土的芳香蔓延開來,大紅燈籠掛在青瓦上,照亮了整個春天。賣年貨的小販都在大聲吆喝,而一個個活潑的小孩子,穿得喜慶洋洋的,拿着仙女棒轉圈,別提有多高興了……整個村子都沉浸在過年的歡樂之中。

到了夏天,故鄉更是別有一番韻味。蟬鳴柳斜,故鄉種了許多柳樹,一陣風掠過,輕輕地把柳條吹醒了,要與之共舞,蟬自然也不示弱,奏起了隱形的小提琴,幾隻蜻蜓款款飛過,點了點湖面,漾起一層又一層的波紋。一片葉子緩緩落下,飄落在湖心,如一葉小舟飄向遠方。一隻青蛙也甦醒了,“呱呱呱”唱着自己新的專輯。遠處,一座青瓦亭子裏,有一個老翁,披着蓑,戴着笠,低着頭好像在思考着什麼……

時至秋日,金黃的秋葉在樹上搖搖欲墜,被泥土蓋住的秋泥藴含着豐收的香味。是的,豐收了!隨着一聲雞鳴,老家的人就起早貪黑,捲起褲管,踏上了征途。

每當你走向田中那寬不到半米的小路,就會看到人們帶着成就的喜悦舉着鐮刀,收割着一年來用汗水鑄就的成果。稻子洋溢着笑容、小麥垂着頭在給給予它們生命的農民鞠躬。

冬天,北風呼嘯。當冬日最後一點暖陽消失在地平線下時,雖沒有大雪紛飛,但卻寒風刺骨。這時,老家的人便會聚在一起,每家順帶一兩道拿手好菜,整個祠堂不一會兒就擠滿了人,安頓好後,大家圍在一起打火鍋、看粵劇,讓整個冬天都暖了。

可此時,當我再踏足那片土地時,我落淚了——曾經的綠水青山變成了高樓工廠,一排排的柳樹也消失殆盡,年味兒也變了,舊時的祠堂早已拆遷,綠瓦紅磚變成了適應時代的鋼筋水泥……看到如此一幕的我如定住了一般,無數的針紮在我的心中,比起之前,眼前花花綠綠的世界便都索然無味。

我希望,希望兒時的青瓦能永築心中,不因歲月沖刷而漸漸消失……

篇七:從1949至2019

作者:伊健朗

“為什麼我的眼裏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片土地愛得深沉。”

——題記

1949年10月1日,是新中國誕生之日,毛主席在北京天安門前按下電動升旗按鈕,當五星紅旗高升之時,正是華夏子弟崛起前的吶喊——這一天的背後,是無數愛國烈士的捨命付出啊!

中華人民共和國是成立了,但不富裕——經過無數貪婪妄為的侵略者的掠奪,曾經養育着千萬炎黃子孫的家園,變得千瘡百孔。

國人窮不堪言,願望呢,也只是剛好的充飢而已。在科技上,更談不上什麼造大飛機航母,就連汽車的研發道路上也曲折坎坷。中國在世界上理所當然沒有發言權,人們知道,一個剛成立的弱國,宛如一個乳臭未乾的小屁孩,很可笑……

然而,中華人民也知道。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週年,是的,這一頭東方雄獅正在甦醒。在主席的領導下,人們豐衣足食,科技技術飛躍般的進步,“全面小康,一帶一路”政策的推行,使生活在這塊土地上的人幸福、美滿。

回望70週年的閲兵大典,一台台轟炸機、殲擊機橫空飛躍,地上的裝甲部隊無不彰顯着中國軍人的英姿颯爽。這一個個有力的軍隊,向世界宣告,中國富起來了。富強,從軍事力量起。

自古以來,中華民族對那月亮有着多少美好的遐想——嫦娥,月宮,玉兔……哪一樣不是文化的結晶。今年二月,嫦娥四號成功抵達月球背面,這不僅是中國人富強之路的一大步,還是世界太空領域的重要一步,這個第一次,我們實至名歸。富強,從科技技術起。

中國人啊,真創造出了無數個奇蹟。在袁隆平爺爺的領導下,海水稻技術得到了重大成功,這意味着可耕種面積得到極大的提升。中國用最少的土地,養活了14億人口,奇蹟,這是一個奇蹟。富強,從農業生產起。

這70年的變化,只是這頭雄獅崛起時的前戲。

一個人的一切都可以改變,但唯獨故鄉無法更改。中國,是我肉體和靈魂的歸宿,祖國的強大,是無數中華兒女的犧牲和付出,是每一箇中國人堅不可摧的後盾!

“為什麼我的眼裏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片土地愛得深沉……”

篇八:從“悠閒舍”到新華書店

作者:樑智晴

我從國小到國中的生活,其實可以濃縮為從悠閒舍到新華書店,這兩個地方記錄了我的成長曆程。

在小區附近,有一家賣玩偶的小店,裏面裝飾得十分粉嫩,燈光把整間小屋裝點得温暖清新,加上那許多精緻的掛飾,令人進去後感到心曠神怡、一天的煩惱都可以甩掉。我給它取了個名兒——“悠閒舍”。

我有一個親如姐妹的閨蜜,名叫“小王”,我們每天放學都會手拉手衝進那家店,把唯一的雙人桌給佔了,在一起講一些小祕密、鬼故事……説起來,我們的友誼還是從那裏開始的,記得是一個三年級的下午……

那是一個陰雨綿綿的下午,我沒帶傘,便與和我一個小區的小王一起回家,走到半路,看到有一家精緻的小店,在灰濛濛的天空下顯得格外亮麗、顯眼。逛了一會兒後我提議:“現在雨還大着呢!不如做點作業再回去吧!”小王也點頭表示同意。坐下後,我們邊做作業邊聊天,十分放鬆,還講了許多小趣事,一晃眼,七點了,作業快做完了,我們也成為了無話不談的好朋友,我們這個晚上都過得很高興,於是有了約定,以後放學都在這裏做點作業再回家。

隨着歲月的流失和悠閒舍的陪伴,不覺已到了六年級下學期了,過完緊張的期末考就是該説再見的時候了!

步入國中,我和小王並沒有在同一所中學。緊張的學業甚至讓我忘記了友誼的存在,我和悠閒舍的緣分也結束了!週末的時間分配永遠只有四樣:睡覺、吃飯、作業和補習班,再無時間去悠閒舍了,代替悠閒舍的是新華書店。

通常,星期五一放學,我就會抱着一堆作業前往我的新目標——新華書店。那裏沒有悠閒舍那麼温馨、那麼快樂,在面前的只有書和作業。在那裏,每一個人都專注於學習,而我也總是一個人在角落裏拼命地寫作業,為月考而奮鬥。

然而有一天,我正拿着歷史書在背,忽見有個熟悉的身影正向我走來,放下書,滿是按捺不住的驚喜,那正是小王。她同我一樣,也沉迷於學習之中而無法自撥,見面後,如同多年未見的老鄉,聊了一個下午。

人總會成長,在每個年齡段都有屬於自己該去的地方。從悠閒舍到新華書店,意味着我從幼稚到成熟、從小孩到青年的生命進程,意味着我不能再如此悠閒,也意味着我的生活將被學習所代替。

從悠閒舍到新華書店,這段經歷對於我來説多麼重要,永不忘懷!

篇九:從農村到城市

作者:曹彬陽

故鄉,是每一個人內心最柔軟的地方,是每個人心靈的歸宿。如今,我已經從農村回到了城市,但對那棟老屋,仍然記憶猶新。

院子不大,最多能容下一輛汽車。清晨,天剛剛擦亮,我便早早地起牀了,打開沉重的大木門,一股大自然的清香撲鼻而來。吃過早飯,我與幾個小夥伴一起,結伴跑到村子外的田野裏,你追我趕,玩得不亦樂乎,傳出一陣接一陣童稚的笑聲。春天,油菜花開了,金黃的菜花遍地是,有的是人家種的,有的是野生的,散在田地裏。

“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我們老家那兒,黃蝶不多,甚至可以説連影都沒有,多的則是一羣不知名的小昆蟲,有的只有幾毫米,有的甚至有十幾釐米長。我們把它們捉到手心裏,用樹葉包起來,不一會兒,它們就像無頭蒼蠅一樣到處亂竄。我爬上樹,把它們放在樹杈上,不一會便一點動靜也沒有了,再過個幾分鐘,就可以看到樹上時不時會有一些小小的黑點掉下來。

正午時分,太陽正散發着毒辣的光芒,灼燒着大地,我與夥伴們在村子旁找到了一條澄澈的小溪流。小溪流不長,看着就到頭了;也不深,頂多沒到腰間。我們便像一隻只青蛙,“咕咚、咕咚”地跳下去,掀起陣陣水花。

這時,我深吸一口氣,猛然聞到了淡淡的飯香,注意到升起的縷縷炊煙。

我跑回家,看到一桌豐盛的飯菜,一家人圍坐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語,開開玩笑,聊聊家常,如此的温馨、和諧。

漸漸地,我與父母不再居住在那個小村莊裏了,搬到了城市住。以前我們晚上多半是點蠟燭或開幾盞小燈,在城市,夜裏簡直是燈火通明,農村的寧靜、安詳,好像在一瞬間被打破了。人們一心只想着工作、掙錢,卻缺失了農村人的質樸,內心漸漸變得不純潔了,精神世界完全不一樣了。但是,進入城市,我的視野更開闊了,瞭解到了真實社會,體會到了打拼的不易,逐漸緊跟時代潮流。

啊!故鄉,何時再相逢?

篇十:從桂花到文竹

作者:曹睿朗

記得,以前家門前種着三棵桂花樹,那是四季桂,一年四季都會開花。

每逢桂花樹開了花,爸爸總是讓我去採摘。桂花一朵朵地擁在枝頭,花團錦簇的,只要風輕輕吹過,桂花便一朵一朵地飄落,像身處冬天的小雪中,還伴着淡淡的清香。我常常拿着一個小籃子去採摘桂花,採下一大把,放在手中,貼近一聞,桂花的清香芬芳撲鼻,使人神清氣爽,彷彿去了一趟仙界遊玩回來,那清香還在身體中迴盪。

摘完了桂花,在交給爸爸之前,我總會先拿出一個帶有美麗花紋的小袋子,抓起一把桂花放進袋子裏。就這樣,一個充滿桂花香的香包便做好了。放進書包中,裏面的書便都沾上了那香味,翻開書,陣陣香氣撲面而來。剩下的桂花便交給了爸爸,他一下子把桂花倒在已熱好的鍋中,拿起鏟子,在鍋裏把桂花來回翻炒,廚房中充滿了桂花的清香。過了一會兒,又把桂花放回盆子中,拿去曬乾。而那曬過後的桂花便成就了杯中的飲品,喝下一口,那香味在喉中回味無窮。

我的童年在這桂花香中度過,慢慢地我不再住在那裏,我們搬進了城市,傢俱到了,家人也都在,可那桂花香,卻消失了。

在新家的陽台上,不再是那桂花,取而代之的是一棵小小的文竹,它不能像桂花一樣開花,散發出香氣,卻用一種精神,展現了自我。

那時我們家人去旅遊回來,正擔心文竹被幹涸或狂風等環境弄傷的我,一進家門,便跑到了陽台,果然,陽台上那小小的文竹已經被狂風吹倒,葉子已經發黃了,沒有了以前生機勃勃的樣子。媽媽把文竹扶正,給它澆了一點水,大家都祈禱着它能早日恢復健康。

一個星期沒到,那小小的文竹又回到了以前生機勃勃的樣子,還是那麼地筆挺像一名士兵,不屈不撓地向大自然宣告着。這是多麼頑強的生命力!那種不服輸的精神使我敬佩。

從桂花到文竹,從那童年的天真與歡喜,到那生命的頑強,都記錄着我生命的進階。

標籤:600 從到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