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寫作網

位置:首頁 > 原創專區 > 精選

與傳統結緣作文(通用8篇)

精選8.24K

篇一:與傳統結緣作文

與傳統結緣作文(通用8篇)

噼裏啪啦的炮竹聲音中,一張紅豔豔的窗花被貼上了窗。那是一張手工的剪紙,上面一匹馬兒正在飛騰,鬢毛張揚,小腿健碩,馬尾飄蕩,栩栩如生,似乎下一秒將躍出窗花。小時候的我不知何為精巧,只知那是一匹真正的馬。

時光荏苒,童年的記憶已淡忘。又是一年春節,我們去了地坑院。一間屋子的門前,一位老奶奶吸引了我的注意。她精瘦的身軀坐在小凳子上,頭上戴着一塊洗得褪色的頭巾,佈滿褶皺的手上拿着一把剪子,迅速機敏的剪着左手上的紅紙。

我不禁湊過去細細觀看。老人的手靈活地操縱着剪刀在紙上剪出條條塊塊的鏤空,出其不意的刀法令我眼花繚亂。不一會兒,一隻肥頭大耳的老鼠便出現在了她的手上,它揖手拜年憨態可掬,逗笑了我。看着它,兒時的回憶映入腦海,見過的剪紙都活了過來。這才是真正的剪紙啊。我喃喃道。

“娃娃,這張就送你吧。”老人蒼老的聲音在我耳畔響起,拉回了我飄轉的思緒。“謝謝奶奶。”我欣然收下。老人領我進了裏面的屋子,屋子裏全是剪好的窗花,掛在牆上的,鋪在桌上的,巧妙絕倫,感歎與驚豔在我內心激盪着。

“這些啊,都是我自己剪的。”説起剪紙,老人渾濁的眼中迸發出別樣的光芒。“這是我一輩子所學的技藝,是從祖上就留傳下的技藝。前幾年我還擔心到這兒就要斷了,幸虧國家的政策好,有越來越多的人願意瞭解剪紙,跟着我這個老婆子學習剪紙,我已經收了十幾個小徒弟了。前幾天還有幾個年輕的小姑娘來拍照,説是要做宣傳呢。我對老祖宗也有個交代了。”老人泛着笑意的臉上是不加掩飾的欣慰。我也跟着露出了笑容。

如今國家政策大力支持,讓傳統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讓更多的人瞭解傳統文化。中華文明是無論如何也斷不了的,這是國家給我們的信心。

篇二:與傳統結緣作文

今天,第一次真正的與傳統文化結緣。讓線心裏感到中華5000年曆史文他的博大精深,我覺得做為一名炎黃子孫不僅僅要學習傳統文化,更要細心的體會他的內涵,迴歸自然的規律,才能讓國態民安,幸福吉詳。

聽了申新霞老師的講課,我深知我們中華民族的富強是源於老祖宗的教詩,只有聽要賢的指引才會使我們的家庭幸福,身體安康。不要受太多西方文化的誘導讓我們的孩子現在迷忙,沒有了生活的方向,我們的命運是由我們的思想決定的,只有方向對了,價值觀強了,有了信心,才會有幸福可言,福是召來的,你心存善念,必有福報,心存惡念,必有惡報,自然規律不能破壞,失見信,失一切,只要信念對了,就會有和諧的社會,和諧的家庭,人的一生也就幸福了。

學習傳統文化讓我懂得,長者先,統者後的真正意義,在我的生活裏完全反過來了,幼者先,長者後,我們常常先把好吃的,好喝的留給孩子,好穿的,好用的,讓他享受,熟不知這是在消毫他的福報啊!他的一句話好比聖詣,聽者必從,如今才知道,慣子如殺子,我這時才明白是我錯了,孩子就是一張白紙你在上面畫什麼就是什麼,現在是我把他畫成了這個樣子,讓他感覺什麼都沒有趣,沒有了目標和前景,我是個有罪的人。所以我要好好的學習傳統文化,把老祖宗的精神發揚出去,讓更多的人來學習,不要向我一樣把孩子給教錯了,讓所是向我一樣慣孩子的父母們覺醒,快些改掉錯誤,我們才能幸福吉詳,社會才能和諧安康。現在的人們利益薰心,讓本該正常自然生長的東西,違背了它的規律。坑害了人民,所以我們必須要從自我做起把傳統文化告訴大家,不要為利仕途害了自己,也害了我們的國家。

中華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流淌着我們老祖宗的無限智慧,我們應該好好學習,把它繼續傳程下去,為了我們的後代,我們每個人都應該盡到責任讓傳統文化遍佈全國,遍佈世界,用仁愛之心去感動世界,讓傳統的力量遍佈千家萬户,幸福我們大家。

我會用我全身心的精力奪入到學習中,不為所動。讓自己的家庭幸福,讓我的孩子健康快樂,讓我的公婆,丈夫,身體健康,事事順心!最後我要感謝傳統文化的老師們,是你們舍小家,為大家不辭辛

苦的為了我們辛勤的勞作!感謝們們!

篇三:與傳統結緣作文

紫白漸變的燈身,板正圓潤的框架,燈口處一圈銀白色金邊略微將其點綴,在褶皺疊加的曲面上,加以或流蘇或花瓣的裝飾,一個狀似蓮花的燈籠便誕生了。

每當正月十一、二,年味漸漸沖淡時,我的大姨,才真正忙碌起來。選紙,染色,勒痕,架框,只是前奏,卻紛繁得如同細緻雕刻一件國家文物。我有幸年年參加這場孕育“文物”的活動。跟着大人們有模有樣地一手拿着光軲轆,一手捏着兩色相間的“梧桐花”,把握好粘的位置並不簡單,貼高了會顯得瓣與燈身大小不勻稱,貼低了會使燈籠“萎靡不振”,經過我幾年的苦練,如今也能把握好“度”:無論是抹漿糊的度、花瓣數量的度還是各種裝飾物的度。就這樣,一個個纖巧並不笨重,素麗並不雍華的燈籠在我的手下賦予了鮮活的生命。

皓月當空,將清輝撒向人間,我們幾個小孩拿着一盞盞蓮花燈在村裏“守夜”,深墨的夜色中惟有燈籠中幾根蠟燭發出的暖黃色的光與元宵之月遙相輝映,星星點點的燈光映射到我們眼中,激動與興奮的勁頭呼之欲出。手中的燈籠仿若一朵芙蓉花,承載着孩童的歡樂,也見證着天下人或團聚或離別的美好祝願,是我心目中年味的最好詮釋。在那些個忙碌並嚴寒時光的罅隙,望着一盞盞蓮花燈,心中盈滿了對新的一年的期待。

遙想幾千年前歌舞昇平的皇宮裏,宮女們提着蓮花燈守夜漫步,這項傳統的工藝便越發顯得厚重。在這個電子燈、塑料貨橫行的時代,蓮花燈在雍容中突圍。在河南省一個村落裏,更多的如同大姨一般的中年婦女,堅守着這份傳統,她們低眉斂聲,細細描摹打扮手中的紙燈籠。正是因為她們的堅守,中華傳統文化才越發顯得璀璨生輝。

我與花燈的結緣,使我更加深刻地理解傳統的精髓,它靠一代代人接力傳承下去,有幸的話我會將這份傳統介紹給好友,傳遞給更多人。

篇四:與傳統結緣作文

騎着自行車穿梭在小路上,夕陽帶來了村子裏響天徹地的鑼鼓聲。車子停了下來,站在人羣的外圍,一個騎在家長肩膀上津津有味看着表演的小孩身影將我拉回了小時候的那段時光。

台上的爺爺換上了服裝,表演開始了,現場沸騰起來。爺爺是打鈹的,在鼓手的側後方。我的目光落在他的身上,只見他時而配合着鼓手的鼓點節奏,對擊手上的樂器,時而應和着鑼聲作出抓耳撓腮的頑猴模樣。鑼鼓的響聲印刻在我的心上,至今仍記憶猶新。爺爺曾告訴過我,他們的鑼鼓隊還有一個響亮的名字——“齊天聖鼓表演隊”。那時,我看到爺爺眼中從未老去的光,我知道,那是他對齊天聖鼓從未泯滅的熱愛。

跟着隊伍移動,太陽也落到了房頂,毫不吝嗇地將自己剪成的餘暉灑到他們身上。一羣年過半百的老人此刻也如一羣活力四射的年輕人一樣,他們的表情無一不透露出對齊天聖鼓的熱愛。

我看向爺爺,他的臉上洋溢着肆意暢快的笑容,如同正午的驕陽,照在我的心上。當時的我還未意識到那竟是爺爺最後一次上台表演。

鑼鼓聲再一次敲響,可台上的人卻已變了模樣。鑼鼓聲起承轉合,表演的人也走了一波又一波,但他們對於齊天聖鼓的熱愛卻從未改變。台上表演的他們是仍然在堅持的爺爺,台下的爺爺是退居幕後的他們,他們都有一個相同的名字——齊天聖鼓傳承人,它們都屬於同一個組織——齊天聖鼓表演隊。

因為爺爺,我與齊天聖鼓結緣,瞭解到了這個獨屬於我們家鄉的,獨一無二的文化遺產。我心中清楚的知道,我是新一代的見證人,是齊天聖鼓的傳承人,更是這份傳統文化的接班人。願我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讓這份傳統文化永遠流傳,願這喧鬧的鑼鼓聲可以響在後代們的心上,原齊天聖鼓可以印在中華大地的每一片土地上。

篇五:與傳統結緣作文

門前那棵槐花樹又開了,奶奶坐在槐花樹下又開始剪紙,細碎的陽光透過花瓣與葉的空隙,斑駁地灑在奶奶銀白的髮絲間,花香漸漸襲來,浸潤了時光,我的思緒被漸漸拉回……

小時候,剛識這槐花樹時,便知道它極受歡迎,倘我們小孩子試圖爬上去摘槐花,定是會被大人斥責的。可奇怪的是,只要奶奶搬着小凳子坐在樹下開始剪紙時,大人們就像飢餓的猛虎,全然忘了我們這羣小孩子,於是我們就得空兒爬樹摘花。

人們都説我家有兩寶,一是這槐花樹,二則是奶奶的剪紙。奶奶從來都視她那套工具如珍寶,每個晚上都要點着燈,熬到很晚去琢磨她那寶貝;可奶奶從不讓我們晚上點燈,説浪費錢。奶奶對這剪紙的熱愛,像極了我們對槐花的眷戀。

奶奶只要一開始剪紙,周圍立即安靜下來,只聽得到奶奶剪紙時留下“咔嚓咔嚓”的聲音。我見一張血紅的方紙,經奶奶手對摺、剪、轉彎,那剪刀簡直行如流水,周圍皆是羨慕的眼神。不一會兒,一條活生生的龍就誕生了。

奶奶説:“龍是中華民族的象徵,我們都是龍的傳人。”我忽然覺得自己偉大起來,這份自信也許是來自中國。那時,我愛上奶奶的剪紙,愛它奇形怪狀的樣子,愛它的中國紅,愛它對中國傳統最好的詮釋,愛它浸潤在骨子裏的驕傲,愛它的可柔可剛……

後來,我成了奶奶的常客,常與她坐在槐花樹下,聽着她唱東方紅,她銀白的髮絲與紙的顏色映照着,寫就一幅唯美的畫面。她手把手地教我,她説要把技藝傳承下去,中國人不能忘了本,不能忘了傳統。

槐花樹一點點成長着,一年又一年開着同樣的花,若不是內部營養源源不斷的輸送,又怎得花開?傳統文化正如花香一般,早已浸潤在一代又一代人的骨子裏,像血液般鮮紅,還發着幽香;是骨子裏的熱愛,芬芳歲月。

傳承傳統文化,對其繼承和創新,以最大限度彰顯文化魅力,正如做事一般,時時轉換思路以發現最恰當的方式。

我與傳統的緣分,源遠流長……

篇六:與傳統結緣作文

令人動容的真情,千絲萬縷的愁緒,渴望建功的壯志……都化作那一句句千古流傳的詩詞。與傳統詩詞結緣,我品味到其無與倫比的魅力。

很早我便與詩詞結下了密不可分的緣分。在我咿呀學語時,媽媽就經常教我背誦古詩,“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雖然不會寫,但揹着揹着,腦海中便有了一幅幅美麗的畫面。

進入國中後,老師讓我們每日背誦一首詩詞,節假日也不中斷,不知不覺中背了幾百首,學習詩詞成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的詩很長,又那麼拗口,開始背誦的時候總是磕磕巴巴的,但我邊背邊想象它優美的意境,最後總能背得很流暢。從山花爛漫的初春到大雪紛飛的寒冬,隨着對詩詞的瞭解愈來愈多,許許多多曾吟誦過的詩詞成為我心中一片純潔無瑕的月,成為我前進道路上的引路星。

當我在挫折後一蹶不振時,那句“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便化為激勵我前進的動力;當我與好友分別時,那句“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便成為我心底最好的慰藉;在曲折的求學道路上,我體會到“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豁然開朗;偷得半日閒漫步于山野,我體會到了“採菊東南下,悠然見南山”的淡然閒適……詩詞融進我的生活,心靈便插上了輕盈的飛翔的翅膀。

“綠楊帶垂垂重,五色新絲纏角粽。”“年年端午風兼雨,似為屈原陳昔冤。”“五月五日午,贈我一枝艾。”這些詩詞都震感着我的心靈,傳統節日也是我們中華民族悠久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端午節便是其中之一。

恰逢端午節放假,泡杯香茗,在繚繞的茶霧中品味詩詞;幫媽媽洗淨粽葉,包出一個個小巧玲瓏的粽子;這便是一種幸福。與傳統結緣,我獲得了心靈的寧靜,體會到了傳統文化的魅力。

與詩詞結緣,我還感受到一種超乎想象的力量。疫情來襲時,世界各國向中國捐獻物資,當看見物資上寫着的“豈曰無衣,與子同袍”時,我心底油然而生的是感動與敬意。外國友人都在學習中國詩詞,作為一名中國學生,我更要努力學習詩詞,與傳統結緣,更與祖國結緣!

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與傳統結緣,讓我悟出了生命的真諦,人生因此更加精彩!

篇七:與傳統結緣作文

剪紙,又稱剪花,是一項在民間廣為流傳的民俗技藝,能驅災辟邪求子求福,寄託着勞動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期盼與祝願。那年我兒歌還沒會背幾首,就拿起了剪刀,有模有樣地觸摸着這份古老而神祕的技藝。

我的姑姑是位民間剪紙藝術家,也是市裏的非遺傳承人。她會的技藝很多,剪紙,布藝,麪塑都稱得上是行家,但最拿手的,還要算剪紙。

小時候,我喜歡到她的院子裏玩。每當我看到她在院子裏那方小瓷桌上鋪展開一片霞紅,拿一把小銀剪刀,在那紅色布匹裏如舞如遊……我便停下腳步,按捺不住心中的好奇與渴望。一會功夫下來,姑姑將紙輕輕提起,抖落紙屑,就將栩栩如生的畫作展示出來,我在一旁瞠目結舌。

於是,我悄悄從姑姑的竹籃裏拿出一把剪刀,從地上撿起一塊稍微大點的紙屑,開始學着姑姑的模樣剪起來。我憑着自己的印象,剪出了一個筆畫不算完整的“囍”字,我高興地拿給姑姑看。姑姑先是愣了一下,眼神充斥着難以置信,問我:“這是你剪的?”我默不作聲,點了點頭。“那你哪裏來的剪刀和紙?”我伸出小手指了指竹籃,又指了指地上的紙屑,我怕被姑姑責備,不敢説一句話,但姑姑已然明白了這一切。奇怪的是,我好像看到了她眼裏泛起的點點淚花……

或許是姑姑驚訝於我一個四歲的小孩,竟然對剪紙有着如此強烈的渴望,但無論如何,從那是起,我與這份傳統文化結下了不解之緣。

姑姑成為了我的老師,開始手把手教我剪紙。先從摺紙開始,三折,五折,七折,單數的折法常用來剪團花,這也是我最喜歡的一類圖案。摺好的紙無論怎樣剪怎樣轉。打開總能得到一份精美的圖騰。團花的包容性很強,可以容納瓜果花草,雞鴨牛羊,和形形色色的男女老少,將萬物都容納在一朵小小的團花裏,就像透過萬花筒看到的這個世界一般,那樣繽紛絢麗。

隨着我漸漸長大,會剪的圖案也越來越多,十二生肖珍花異草都已不在話下。但是姑姑仍教我,藝術來源於生活,也盡是生活的縮影。能將生活中哪怕最微小的事物融入進作品,就是最打動人的作品。我好像對這份傳統文化的美,見解更加深刻了些。

傳統文化是讓中國在世界文化激盪中站穩腳跟的根基。我們這一代,生長在祖國越來越強盛的時期,一切文化、信息、科技彷彿專門為我們準備,我們擁有自由選擇的權利,擁有大把時間去感受傳統文化,感受我們流淌的血脈。我想説:幸與其結緣,定將其發揚!

篇八:與傳統結緣作文

在青春的河岸裏,風光旖旎,氤氲在記憶裏瞬間,雖淡猶香……車水馬龍的街道旁邊,糖畫爺爺和他的小顧客肩並肩坐着。

“爺爺,糖畫咋賣?”稚嫩的童聲響起,“大的10塊,小的5塊,看好隨便挑,需要訂做,價格另議。”爺爺慵懶的聲音被蒲扇扇了過來。“哦,這樣啊,那我要這個,孫悟空,可那個好大,需要10塊吧,我只有……”小顧客顫顫巍巍地展開了一張5塊的紙幣。爺爺斜眼一看,“哎,算了算了,反正沒人買,請你吃一個。”説罷,便將那個孫悟空樣子的糖畫遞給他的小顧客。“哇,謝謝爺爺。”接過糖畫後,他便坐在糖畫爺爺的旁邊,開心的把玩起來。

微風拂過,吹走了夏日的炎熱,樹葉輕輕擺動起來,沙沙聲響起,樹影被揉碎了撒在地上。小孩子輕輕轉動起手中的糖畫,手上“孫武空”的影子也鋪在地上,彷彿要揮動起手中的金箍棒,小孩子開心的笑了起來。爺爺將蒲扇移了一點,留了隻眼睛出來看他的小顧客,看着他高興的樣子,老人也被感染了,露出一抹淺淺的微笑。“怎麼樣,好吃吧。我這手藝可從上世紀就傳了下來了,老佛爺吃了都説好。”老人不自覺的就將頭揚了起來,用蒲扇給自己扇着風。“老佛爺是誰啊?”小孩子天真的眨了眨眼睛。老人顯然有點不知所措,着急的説:“就是一個很厲害的人。”“有您厲害嗎?我對這糖畫喜歡的不得了。”接着,就添了添糖畫。“那肯定沒有,要知道,在這個世界上,除了我,就很少有人能做出這樣説糖畫了。”

“只可惜,現在很少有人願意學習這項技藝了,年輕人沒有耐性,控制不了熬糖的火候,也不願意學習這紛繁複雜的糖畫技藝,就算學好了,也因掙不到什麼錢而轉行,唉,恐怕在我離開之後,這項技藝也就消失了吧。”老人臉上流露出萬般的無奈,充滿了無窮的傷感。眼睛盯着前面那棵老樹,看着被風吹落的葉子,又“唉”一聲。“那我學呀”小孩子又眨了眨眼睛,“你呀?還是好好學習吧,你們是祖國的棟樑之才,祖國的未來還在你們身上,可別為了這門老掉牙的技藝而放棄報效國家……”

或許到這裏你們就知道哪個小男孩是誰了,就是我。糖畫爺爺,是我喜歡傳統文化的開始,現在,我喜歡古風音樂,喜歡聽相聲,喜歡漢服,喜歡詩詞。現在,我的成長過程中有了傳統文化的身影,我的未來變得光明燦爛。儘管世界文化多種多樣,但中國的傳統文化仍是一顆閃耀的明珠,願我們都能拾起對傳統文化的熱愛,嘗試與傳統結緣,邂逅一段美妙的時光。

“爺爺,糖畫真好吃”

“那你就多吃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