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寫作網

位置:首頁 > 高三 > 抒情散文

政治歷史地理學習方法3000字作文

當代時代的主題

政治歷史地理學習方法3000字

一、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的主題

和平問題,維護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戰爭的問題。

(1內涵:和平成為當今時代的主題是和平有了實現的可能,世界大戰有可能達不起來。

(2原因:世界各國人民渴望和平,反對戰爭;

核戰爭的毀滅性後果,使某些核大國不得不考慮自身安全,不敢貿然戰爭。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國家之間相互依存程度加深,國際力量相互制約,利穩。

(3阻礙因素:恐怖主義,霸權主義,強權政治,民族與宗教矛盾,邊界領土爭端。發展問題,世界經濟的發展,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問題。知識經濟和可持續發展。

(1)內涵:發展成為當即時代的主題,是發展具有了成為現實的可能性,戰後發展是主線。

(2)阻礙因素:落後貧窮危機債務,最突出的問題是南北發展不平衡問題。

和平與發展的相互關係:相輔相成。和平是發展的前提條件。發展經濟是維護和平的基礎。

原因:世界經濟發展促進國際分工,加強了各國間的交流與合作,遏制了世界戰爭的爆發;經濟發展有利於消除世界不穩定因素,減少發生軍事衝突的可能。世界經濟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經濟的發展有助於世界和平力量的壯大。

一、國家的性質和職能

國傢俱有主權屬性。國家是經濟上佔統治地位的階級進行階級統治的政治權力機構。階級性是國家的根本屬性。國傢俱有社會屬性。國體,即國家性質,是指社會各階級在國家中的地位。統治階級的階級性質決定國家性質。國家政權掌握在哪個階級手中,實行為哪個階級服務的政策,是判斷國家性質的根本標誌。民主與專政,民主是指在一定階級範圍內,按照平等的原則和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來共同管理國家事務的國家制度。民主具有鮮明的階級性。

民主與專政是辯證的統一。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民主與專政相互區別相互對立。民主只適用於統治階級內部,專政則是用於被統治階級。另一方面,民主與專政是相輔相成的互為前提的。民主是主政的基礎,專政是民主的保障。

國家職能

國家職能是國家在階級統治與社會管理中的職責和功能。國家性質決定國家職能,國家職能反映國家性質。對內職能和對外職能。

二、我國的民主主義專政

(一)我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

1、我國的國家性質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

工人階級的領導是國家性質的首要標誌。工農聯盟是我國國家政權的階級基礎。(共產黨的階級基礎是工人階級)

2、人民民主專政的特點和優點

新型的民主和新型的專政人民民主專政的本質是人民當家作主。人民民主具有廣泛性和真實性。

1)廣泛性表現在:民主主體的廣泛性;人民享有民主權利的廣泛性。

2)真實性表現在:人民當家作主的權利有制度(人大)、法律和物質的保障。人民民主專政實行大多數人對極少數人的專政。

階級鬥爭在一定範圍內長期存在,是堅持國家專政職能的重要依據。(國際,國內)人民民主專政,在概念表述上直接體現了民主與專政的辯證統一。它確切的表明了我國的階級狀況和政權的廣泛社會基礎;在實踐上能使人們正確理解我國的性質和職能,防止只強調專政而忽視民主或只強調民主而忽視專政的片面性,有利於人民當家作主和對敵人實行專政。

(二)我國的民主政治建設

1、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是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重要目標。

2、民主是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和內在要求。沒有民主就沒有社會主義、現代化。

3、我國民主政治建設的主要任務:

在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的前提下推行政治體制改革,擴大社會主義民主,健全社會主義法制,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鞏固和發展民主團結、生動活潑、安定和諧的政治局面。(和諧社會)

4、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最根本是把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統一。

5、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是逐步發展的歷史過程。不夠健全,有待完善。

6、建設我國的民主政治,要堅持從我國國情出發,總結自己的實踐經驗,借鑑人類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但不能照搬西方政治的模式;在中共領導下進行。

(三)必須堅持人民民主專政

1、堅持人民民主專政是立國之本,四項基本原則之一。

2、堅持人民民主專政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政治保證。

只有充分發揚社會主義民主,確保人民當家作主的地位,保證人民實行民主選舉決策管理和監督,享有廣泛的權利和自由,尊重和保障人權,才能調動人民羣眾積極性,投身社會主義建設;

只有堅持國家的專政職能,打擊破壞社會主義建設的敵對勢力和分子,才能保障人民民主和維護國家的長治久安。

3、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在改革開放的歷史條件下被賦予新的時代內容:

突出為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服務的國家職能;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創造良好的國內條件和國際環境;發展人民民主,實行民主法制化,決策民主化;重視法制建設,依照憲法和法律治理國家,

4、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加強國家政權的建設,加強國防建設。人民解放軍為主體的武裝力量,是人民民主專政的堅強柱石。

三、我國的國家職能

(一)對內職能

1、政治職能

國家維護政治統治和政治穩定的職能:打擊維護保護保衞/民主政治建設

2、經濟職能

國家組織經濟建設,促進社會經濟發展,提高生產力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

1)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公共服務。

2)具體內容:制定經濟社會發展戰略計劃方針政策資源開發技術改造治理開發方案協調地區部門企業間的發展計劃和經濟關係部署重點工程能源交通傳播經濟信息掌握和運用經濟調節手段制定經濟法規管理對外經濟交流合作

3、文化職能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

國家組織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職能:宣傳馬克思主義,提高素質/組織發展各項事業

4、公共管理職能

國家為社會的發展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的職能:

1)維護社會安定團結,社會安定,公共財物

2)建立健全社會保障制度

3)興辦各種公共工程設施

4)保護公共環境,生態平衡

(二)對外職能

1、防禦外部敵人的侵犯和顛覆,扞衞國家的主權和領土完整

2、發展國際交流與合作,創造有利於我國發展的國際環境

3、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積極發揮我國在國家社會中的作用(海嘯)

(三)我國對內對外職能是維護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我國的國家只能由國體決定,又反映我國工人階級和廣大人民羣眾的意志和利益,體現了國家性質。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

一、國家政權的組織形式

1、政體及其與國體的關係

政體是國家政權的組織形式,即統治階級採取何種形式來阻止自己的政權機關。

國體與政體的關係是內容與形式的關係:

1)國體決定政體,政體反映國體。

2)政體具有一定的獨立性。

2、當代國家政體的基本類型

議會制君主立憲制:英國日本泰國比利時西班牙瑞典挪威

議會制民主共和制:意大利德國芬蘭奧地利印度新加坡

總統制民主共和制:美國墨西哥巴西(立法機關與行政機關關係不同)

社會主義國家的民主共和制,由生產資料公有制的經濟基礎和國家性質決定。

二、我國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1、人民代表大會是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

1)我國政權的組織形式是人大制度。

2)人民代表大會是國家權力機關。

人大會代表人民統一行使國家權力,決定重大事務;

行政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由人大產生,對它負責,受它監督。

3)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

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行使立法權,決定權,任免權,監督權。

全國人大在國家機構中居於最高地位,其他機關的權利被能超越它。

4)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是地方各級國家權力機關。

與全國人大一起構成了我國國家權力機關的完整體系。

5)我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組織和活動的基本原則是民主集中制。(三峽工程)

表現在:各級人大有民主選舉產生,對人民負責,受人民監督;人大集體行使職權,立法和重大問題上,民主討論決定,真正集中和代表人民的意志和利益;貫徹執行上,嚴格責任制。

2、人民代表是國家權力機關的組成人員

(1)人民代表,由民主選舉產生。代表人民利益和意志,體現憲法和法律賦予的職權,行使國家權力。

(2)人民代表的權利:發言表決免責權提案權質詢權

(3)人民代表的義務:守法保守機密密切聯繫羣眾聽取和反映人民意見,接受選民或原選舉單位的監督

3、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人大會為基石)

(1)人大制度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則,由人民選舉代表組成人民代表大會作為國家權力機關,統一領導國家事務的政治制度。

(2)人大制度直接體現我國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性質。

國家權力屬於人民---代表---人代會---國家權力機關---各級國家機關

保證人民羣眾參加國家管理,逐步實現人民民主專政的歷史任務

(3)人大制度是建立其他有關國家管理制度的基礎。

4、人民代表大會的優越性

(1)有利於保證國家權力體現人民意志。

(2)有利於保證中央和地方的國家權力的統一。

(3)有利於保證我國各民族的平等和團結。

(4)有利於國家機關提高工作效率。

人大制度確保權在人民,符合人民當家作主宗旨,適合國情,堅持和完善。

5、人民代表大會的堅持和完善

(1)進一步完善人大代表的選舉(適當擴大差額選舉比例)

(2)進一步加強人的立法職能和監督職能

(3)進一步密切人大與羣眾的聯繫

三、我國是單一制國家

1、國家結構形式及其類型

(1)國家機構形式是指國家的整體與部分,中央與地方之間相互關係的構成模式。國家權力集中程度的不同:

(2)單一制國家,由若干行政區構成的單一主權的國家。

(一憲法中央政府,公民一國籍,各區中央統領,統一外交權,中法)

(3)複合制國家主要聯邦制。聯邦制,若干成員單位組成的聯盟國家。

(美國,德國,瑞士,俄羅斯,印度,緬甸,巴西)

2、我國實行單一制的國家結構形式:(台灣問題)

四、一國兩制

1、一國兩制構想的提出和實施

完成祖國的統一大業,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全體中國人的共同願望,維護國家領土主權和民族尊嚴的重大原則問題。

一國兩制是實現祖國統一的基本方針,是黨和政府根據實事求是的原則,在尊重世界和中國的歷史現實的基礎上,考慮和平解決台灣問題香港澳門問題的過程中形成的。

一國兩制在香港澳門已經得到貫徹實施,證明方針的正確性,具有強大生命力。

2、一國兩制的含義和主要內容

基本內容:(1)前提和基礎是一箇中國;(2)兩種制度並存,國家主體是社會主義;(3)特別行政區享有高度的自治權(除外交和國防事務,可以某些涉外事務,台灣更多)

3、一國兩制的意義

(1)有利於實現祖國的統一。

(2)有利於促進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3)有利於港澳台地區的穩定、繁榮和發展。

4、解決台灣問題,實現祖國完全統一

(1)堅持一箇中國原則,是發展兩岸關係和實現和平統一的基礎。

(2)一國兩制是兩岸統一的最佳方式。

(3)中國政府和人民以最大的誠意,盡最大的努力實現作過和平統一,但決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

我國的國家機構

一、國家機構及其組織體系

1、國家機構的含義

國家機關的總和,是國家機構。

國家性質決定國家機構的性質。

國家職能決定國家機構的設置。國家機構是實施職能的載體。

2、國家機構組織體系:國家元首立法機關司法機關暴力機關行政機關

二、我國的國家機構

1、我國國家機構的設置:

(1)國家機構由下列國家機關組成:全國人大,國家主席,國務院,中央軍委會

地方人大、政府,民族自治機關,人民法院,檢察院

(2)國家機構按類別分:權力機關,行政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軍事機關。

(3)按層次分:中央與地方

2、中央國家機關的職權

(1)全國人大會是我國最高國家權力機關。

(2)國家主席是我國最高國家權力機關的重要組成部分。

由全國人大產生。職權:發佈命令權,任免權,榮譽授予權,外事權。

(3)國務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的執行機關,是最高國家行政機關。

國務院負責貫徹執行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同哦的法律和決議的有關行政工作部分。

按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要求,主要形式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統一領導各部委、直屬機構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

(4)最高人民法院是最高國家審判機關。人們法院是國家審判機關,屬於司法機關體系。

人民法院依法獨立行使審判權,不得干涉。(保護公民私有合法財產)

人民法院的領導體制,上級監督下級工作,對產生它的權力機關負責。

(5)最高人民檢察院是最高國家監察機關。人民檢察機關是國家法律監督機關。

人民檢察院獨立行使檢察權,不受干涉。(保護公民私有合法財產)

人民檢察院的領導體制:上級領導下級,對產生它的權力機關負責。

(6)中央軍委會是我國最高的軍事領導機關,領導全國武裝力量。

我國武裝力量包括人民解放軍,武警和民兵。軍隊是國家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家政權的堅強柱石,承擔保國和社建雙重任務。

三、我國國家機構的組織和活動原則

1、民主集中制原則

民主集中制是指民主基礎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導下的民主相結合的制度。

(1)在國家權力機關和人們羣眾的關係方面,人大由民主選舉產生的代表組成。

(2)在國家權力機關和其他國家機關的關係方面,行政司法機關由人大產生,對它負責,受它監督。

(3)在中央和地方國家機關的關係方面,遵循在中央統領下,充分發揮地方主動性積極性的原則。(普特關係)

2、對人民負責原則(黨為人民服務的宗旨)

我國的國家機構是人民利益的執行者和扞衞者,一切國家機關為人民辦事,一切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是人民的公僕,對人民負責,為人民服務,是一切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行為準則和工作宗旨。

(1)密切聯繫羣眾,克服官僚主義和形式主義。

(2)克己奉公,廉潔自律,接受人民的監督,不搞權錢交易。

(3)從羣眾中來到羣眾去(普特關係)。如,認真對待人民來訪。

3、依法治國原則(民主政治建設的主要任務)

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

依法治國,廣大人民羣眾在黨的領導下,依照憲法和法律規定,管理國家事務、經濟文化事業、社會事務。實行依法治國,將國家和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納入依法治理的軌道。依法治國的本質是崇尚憲法和法律在國家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的權威。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憲法和法律是黨領導人民通過一定的法律程序制定的,是黨的主張和人民意志相統一的體現。(黨的政治領導)實現依法治國,人民羣眾是主體,其根本目的在於保證人民充分行使當家作主的權利,維護人民當家作主的地位。憲法和法律是國家機關存在的依據,也是行使權力的依據。

(1)立法機關要嚴格按照立法程序制定法律,確保國家各項事業有法可依。

(2)行政機關要嚴格依法行政。(提高行政執法水平)

(3)司法機關要嚴格執法,公正司法。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

(4)進一步完善法律監督體系,加強執法監督工作。

(5)普法教育,提高法制觀念,良好風尚,羣眾基礎,法德結合,思想道德基礎。

我國公民與國家的關係

(我國公民與國家的關係是和諧統一的新型關係。)

一、國家依法保護公民的政治權利和自由

1、我國公民的政治權利和自由

政治權利和自由,公民依法參與國家政治生活,管理國家事務和表達意願的權利和自由:

(1)選舉權和被選舉權(人民代表,18歲公民,除被剝奪政治權利的人)行使選舉權和被選舉權,使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管理國家事務的基礎,使公民的基本政治權利。(2)言論出版結社集會遊行示威的自由政治自由是民主政治的基礎。讓人民充分表達自己的意願,參加國家政治生活,敢於講話,敢於講真話,人民行使當家作主權利的重要方式,社會主義民主的具體表現。(3)監督權監督權包括對人民代表的監督和對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監督(批評建議申訴控告檢舉)如,人民羣眾的檢舉揭發,查處受賄大案。公民依法行使監督權,有利於克服官僚主義和不正之風,改進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工作;有利於維護國家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權益。

2、國家保護公民的政治權利和自由

國家不僅以憲法確認公民的政治權利和自由,而且依法保護公民的政治和自由。

(1)制定法律法規保護公民的政治權利和自由。

(2)制裁和懲罰侵犯公民政治權利和自由的行為。

二、公民應履行維護國家利益的義務

1、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

國家統一,民族團結是我國順利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基本保證,也是實現公民的政治權利和自由和其他權利的重要保證。因此,把自己的命運與國家民族興旺緊密聯在一起,在享有政治權利的同時,自覺履行維護國家統一民族團結的義務。扞衞主權不受侵犯,扞衞領土完整,扞衞國家政權及其統一,堅持民族平等,維護民族團結,堅決反對鬥爭…。

2、維護國家安全榮譽和利益

維護國家安全榮譽和利益,是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的重要保證,使公民愛國主義精神的具體表現,使每個公民義不容辭的義務。

國家安全(包括主權領土、機密、社會秩序)公民的義務:嚴守國家祕密;配合國家安全機關工作;發現危害國家安全的行為及時報告。

國家榮譽(國家尊嚴、榮譽、名譽)公民的義務:增強民族自豪感,民族自尊心,民族自信心。

國家利益公民的義務:努力維護國家安定社會穩定(國家的最高利益)的政治局面;同一切損害國家利益的現象作鬥爭。

三、正確對待公民的權利與義務

1、堅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則

指公民平等的享受權利,平等地履行義務和平等的適用法律。

(1)任何公民都平等的享有憲法法律規定的權利和平等地履行憲法法律規定的義務。不允許任何人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

(2)任何公民的合法權利都受到法律保護。國家在依法保護合法權利方面平等。

(3)任何公民的違法犯罪行為都受到法律制裁。依法實施處罰方面平等。

2、堅持公民權利與義務統一的原則

公民的權利和義務是統一的。

(1)權利和義務是不可分離的,在法律關係上是相對應而存在的。公民既是權利的主體,又是義務的主體。權利的實現要求義務的履行,義務的履行要求權利的實現。

(2)權利與義務是相輔相成的。一方面,國家保障公民充分享有和行使權利,更加自覺地履行義務;另一方面,公民自覺地履行義務,必然促進社義事業的發展,為享有和行使權利創造有利的條件。因此,不能把取利於義務對立起來。

(3)公民在享有權利的同時履行義務:珍惜公民權利(權利意識公民意識核心);

自覺履行公民義務。將權利與義務結合起來,保持正確的態度。

3、堅持個人利益與國家利益相結合的原則

在我國社會主義制度下,國家集體和公民個人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國家依法保障公民權利,公民應該自覺履行義務,維護國家利益)我們要正確處理個人利益與國家利益的關係,在行使公民權與履行義務時,必須把國家利益與個人利益結合起來。我們必須在社會主義法制的軌道上行使公民的權利。因為社會主義法制體現人民意志,是維護國家利益的重要工具。只有遵守法制,才能為維護國家利益,否則損壞國家利益,因為盡到對國家對他人的義務而失去自己的權利。

我們要積極履行公民義務以維護國家利益。個人利益必須服從國家利益。這是堅持個人利益與國家利益相結合原則的具體表現,也是公民愛國的表現。

我國的政黨和政黨制度

一、政黨與國家政權的關係

政黨是當代國家政治生活中基本的和重要的力量,政黨通過各種途徑和方式影響政府或組織政府領導政府。

現代各國一般由政黨掌握國家政權。

(1)掌握國家政權是政黨實現本階級利益的根本途徑。把本階級意志上升為國家意志。

(2)正當具備掌握國家政權的條件。執政黨掌握政權。

二、中國共產黨領導地位的確立

中國共產黨的性質:黨的先進性內涵

(1)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

(2)中國共產黨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個代表賦予黨的性質新的內涵,具有鮮明的時代意義,從經濟文化政治方面更加完整了黨的先進性。

(3)中國共產黨的最高理想和最終奮鬥目標是實現共產主義。

(4)中國共產黨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行動指南。

黨的指導思想是保持黨的性質的決定因素。

三、中國共產黨是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

1、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必須有中國共產黨領導

從根本上説,是由我國的社會主義國家性質和黨的性質決定的。

(1)只有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才能始終保持現代化建設的社會主義方向。

確保公有制經濟主體地位不動搖,防止兩極分化,實現共同富裕,確保我國人民民主專政的鞏固,從而保證社會主義方向。(和諧社會之公平正義)

(2)只有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才能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創造穩定的社會環境。

從人民根本利益出發,社會穩定。(和諧社會之安定有序)

(3)只有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才能調動各方面的積極因素,搞好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最大限度的調動人民積極性和創造性;通過自身基層組織,發揮黨員的模範帶頭作用,巨大的凝聚力和組織領導能力。(和諧社會之充滿活力)

2、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方式

中國共產黨對國家和社會生活的領導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組織領導。

(1)政治領導制定綱領路線目標,通過法定程序上升為國家意志,人民遵循規範。黨的政治領導主要依靠法律實現,依法執政,確保黨始終發揮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

(2)思想領導思想教育,提高覺悟,自覺貫徹。

(3)組織領導充分發揮各級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帶動和影響人民,從組織上保證法律政策的實施;通過建設幹部隊伍,推進發展。

(4)黨的政治思想組織領導是統一的,不可分的。政治根本,思想靈魂,組織保證。

4、全面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

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不斷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必須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方針,以改革的精神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貫徹落實,永葆先進性,充滿創造力凝聚力和戰鬥力。

(1)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

面對兩大歷史性變化,不斷提高駕馭市場經濟的能力,創建和諧社會的能力,應對國內外形勢的能力,推進社會主義文化的能力,發揚社會主義民主的能力。

(2)全面加強黨的思想組織作風建設。

科學理論武裝全黨,不斷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

組織建設最根本的建設一支高素質領導幹部隊伍;加強基層黨建,增強黨的階級基礎和羣眾基礎;充分發揮黨與模範帶頭作用。

作風建設,核心是保持黨羣血肉關係,最大優勢。

根本目標,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得執政理念,發揚黨的優良傳統。

堅決反對和防止腐敗,標本兼治,綜合治理,從源頭上解決。

(3)堅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

民主集中制黨的根本組織制度和領導制度。

建立健全黨內民主制度。黨和國家的集中統一,根本利益所在。高度一致。

四、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1、鄧小平理論與黨的基本路線

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是鄧小平理論的精髓。

解放思想是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打破落後的傳統觀念和主觀偏見的束縛,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實事求是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繫實際,按客觀規律辦事。紅線。實踐證明鄧小平理論的正確性。

黨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是鄧小平理論的核心內容,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和實踐的總綱。體現社會主義本質要求,指明道路,合國情,得民意。

基本路線的兩個特點:總攬全局的指導性;具有一定歷史時期的穩定性。

初級階段長期性和任務的艱鉅性,決定了: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關鍵是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動搖。

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必須把堅持改革開放和四項基本原則統一起來。

2、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十三屆四中全會)

中國共產黨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者相互聯繫促進,統一整體。生產力基礎,人民羣眾創造主體,實現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發展生產力和文化是為了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

貫徹三個代表思想,關鍵在堅持與時俱進,核心在堅持黨的先進性,本之治政為民。這是對貫徹三個代表思想提出的根本要求,也是重要思想科學內涵的精神實質。

三個代表思想豐富了馬列主義毛思想鄧理論,反映了當代世界和中國發展變化對黨和國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共產黨理論創新的最新成果,標誌着黨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和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達到了新水平。發展着的馬克思主義。

三個代表思想是立黨之本,執政之基,力量之源,是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推進社會之義自我完善和發展的強大理論武器。對於三大歷史任務(現代化建設,祖國統一,維和共進)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小康社會,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指導意義。

五、政黨制度

政黨制度及其類型:按性質分,

資本主義政黨制度,兩黨制和多黨制,美英法意。

社會主義政黨制度

資本主義政黨制度作用:

(1)為維護資產階級根本利益和政治統治。

(2)排斥和壓制無產階級政黨掌握政權。

(3)調解資產階級內部矛盾。

六、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制度——我國的政黨制度

1、我國的民主黨派

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後,階級關係發生了根本性變化。各民主黨派原有的階級基礎不復存在,轉變為社會主義勞動者,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愛國者的政治聯盟,成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政治力量。

2、多黨合作制度的基本內容

中共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

(1)中國共產黨是執政黨,各民主黨派是參政黨,中國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是親密友黨。

中共執政黨,是政黨制度的前提。中共與民主黨通力合作,共同致力於社會主義事業。各民主黨參政特點:參加政權,大政方針領導人選協商,國事管理,方針制定執行。

(2)中國共產黨和個民主黨派合作的政治基礎是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堅持四項基本原則。

中共是領導核心,多黨合作制是基本制度,必須堅持共產黨的領導。

中共對民主黨派的領導是政治領導,政治原則方向和重大方針的政治領導。

四項基本原則是立國之本,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保證。

(3)中國共產黨和個民主黨派合作的基本方針是“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生命力)

(4)中國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以憲法和法律為根本活動準則。

共產黨和民主黨派都受到憲法的承認和保護,都在憲法規定的範圍內有政治自由,組織獨立,法律地位上的平等,同時必須以憲法法律為準繩,民主協商,互相監督。

4、多黨合作的重要機構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人民政協,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的重要機構,是中國人民愛國統一戰線組織,是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的一種重要方式。

人民政協的性質決定了與國家機關的職能不同。人民政協的主要職能:

(1)政治協商

對國家和地方大政方針等重大問題,政協內部關係等問題進行協商。

(2)民主監督

對法律實施,重大方針政策的貫徹執行,國家機關工作,建議批評方式監督。

(3)參政議政

政治協商和民主監督的拓展和延伸。建設性意見建議,議案。

5、多黨合作制度適合我國國情

多黨合作制度的優越性:

(1)有利於推進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

多黨合作,充分調動各民主黨派的積極性,體現了人民當家作主,推進了國家政治生活民主化,體現了社會主義民主的本質。

多黨合作,有利於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密切黨同羣眾關係,便於黨和政府對社會各階層利益和要求整合協調,有利於黨和國家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

(2)有利於促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

(3)有利於推動祖國和平統一大業的實現。

中國不能實行西方多黨制

(1)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決定不能實行西方多黨制。公有制,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一致性。

(2)我國的國家性質決定不能實行西方多黨制。人民民主專政政權,共產黨領導執政。

(3)主張實行西方多黨制,實質上是取消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執政地位,人民政權喪失,社會主義制度被顛覆,造成社會倒退。決不允許出現。

我國的民族和宗教

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

一、民族的基本特徵

(1)共同語言

(2)共同地域

(3)共同經濟生活

(4)共同心理素質。(極大穩定性,是區別民族的最基本特徵)

四個特徵相互聯繫,相互依存:

共同地域,共同經濟生活,是首要的條件,為共同語言和心理素質提供地理空間和物質基礎;共同語言,共同心理素質,促進了共同地域,共同經濟發展。

二、我國各民族共同締造了統一的的偉大祖國

(1)祖國的統一大業是個民族共同完成的

(2)祖國的遼闊疆域和多種經濟是各族人民共同開拓的

(3)祖國燦爛文化是各族人民共同創造的

(4)各族人民奮勇抵禦殖民主義侵略,共同保衞了祖國的邊疆

(5)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各族人民共同創立的

三、處理民族關係的基本原則

我國的民族關係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已經由壓迫與被壓迫、剝削與被剝削的關係轉民為平等、團結、互助的社會主義新型關係。

堅持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各民族共同繁榮,是社會主義時期處理民族關係的基本原則:

民族平等,各民族具有同等的地位,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享有相同的權利。

(1)各民族在政治權利、社會地位上實現了平等。

少數民族參加人代會,是實現民族平等和少數民族人民當家作主的最有效形式。

培養使用民族幹部,也是實現少數民族當家作主的重要措施。

(2)各民族在發展經濟文化方面享有平等的權利

(3)各民族都有使用和發展自己的語言文字的平等權利,都有保持或改革自己風俗習慣的自由。。

民族團結,各民族在社會生活和交往中的和睦、友好、互助、聯合的關係。

(1)消除了民族不平等的階級根源,建立平等的關係,有着共同的根本利益,各民族能夠團結,共同維護國家的統一,促進國家的發展。

(2)民族的團結和民族凝聚力的強弱,與一個國家的發展有密切的聯繫,是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標誌之一。是我國統一繁榮昌盛的重要保證。

沒有民族團結,就沒有國家的安定,也就不能集中力量搞社會主義建設,各民族失去了依靠而難以發展。

加強民族團結,維護國家統一,是中華民族的最高利益,各族人民共同願望。

(3)黨和政府貫徹執行正確的民族政策,各族人民的大團結經受住考驗,發展。

(4)妨礙民族團結和國家統一的因素存在。

必須反對大民族主義和地方民族主義,與民族分裂分子鬥爭,依法懲處煽動民族歧視的行為。維護祖國統一和民族團結,是我們的神聖的職責和義務。(公民與國家關係),各民族共同繁榮,各民族的政治經濟教育科學文化等都得到發展,民族素質得到提高。

(1)由社會主義的本質決定的。

(2)黨和政府大力支持少數民族地區經濟文化事業的發展。

(3)現階段,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加快民族地區經濟文化的發展,逐步消除東西部差距,促進各民族共同繁榮,是增進民族團結,發展社會主義民族關係的必由之路。

(4)為了發展民族地區的經濟文化,促進共同繁榮,首先推進西部大開發。

(國家投入支持,西部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發揮創造性和地區優勢,先富帶後富)

三項基本原則相互聯繫,不可分割。民族平等是民族團結的政治基礎。民族平等和民族團結是實現民族共同繁榮的前提條件。共同繁榮特別是經濟的發展,民族平等和團結的物質保證。

現階段,加快民族地區經濟文化建設是民族工作的根本任務

四、民族區域自治

民族區域自治,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民族政策,基本的政治制度。

民族區域自知,在國家統一領導下,各少數民族聚居地實行區域自治,設立自治機關,行使自治權,是少數民族人民當家作主,自己管理本自治地方的內部事務。民族區域自治,以國家的統一為前提,國家統一領導下的自治。我國民族自治地方分為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旗)三級。民族區域自治適合我國的國情:由歷史特點和現實情況決定,有堅實的政治社會基礎。

(1)中國自秦漢以來,就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社會基礎)

(2)我國民族狀況有自己的特點(長期經濟文化聯繫,形成了只適合合作互助,不適合分離的民族關係,適宜以少數聚居地區為基礎建立自治制度,小聚居)

(3)我國各民族在長期鬥爭中形成了政治認同。(漢與少數民族親密,政治基礎)

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優越性:

(1)有助於把國家的集中統一和少數民族自治結合起來。

(2)有助於把國家方針政策和少數民族地區具體特點結合起來。

(3)有助於把國家富強和民族繁榮結合起來。

(4)有助於把各族人民熱愛祖國的感情和熱愛本民族的感情結合起來。

我國的宗教政策

一、宗教的本質和社會作用

宗教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使人們對現實生活的虛幻的反映,是一種唯心主義世界觀。

宗教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思維發展到一定水平而產生的。

宗教是自然壓迫的產物。進入階級社會,除了自然壓迫,宗教得以存在發展的最深刻的社會根源,是階級壓迫和剝削。(人們的恐懼無力,統治者精神手段)

當代:基督教,伊斯蘭教,佛教。

在階級社會,宗教主要消極作用:

(1)宗教是剝削階級用以維護其統治的工具。

(2)宗教充當了帝國主義、殖民主義侵略擴張的工具。

(3)宗教對認識和改造自然有着阻礙作用。

(4)宗教對科學的發展起着阻礙作用。

在一定的條件和一定範圍,宗教也有積極作用(農民運動,文化藝術,調整人際關係)

二、我國的宗教政策

我國實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信教自由,不信教自由)

(1)全面理解和貫徹宗教自由政策。

尊重和保護宗教信仰自由,顯示了對公民基本權利的全民保護和尊重。

憲法規定,保護正常的宗教活動。

宗教活動必須在憲法法律和政策範圍內進行。(不得妨礙義務教育)

(2)依法加強對宗教事務的管理。(堅決打擊一切違法犯罪活動)

(3)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相適應。

(目的,遵守最基本的行為準則,根本利益一致性,能與社會主義適應的政治基礎)

(4)堅持獨立自主自辦的原則。國家主權在宗教事務上的具體體現。(基礎,對外交往)

實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必要性

(1)符合宗教自身規律。(消亡需要一定的客觀條件,精神生活)

(2)有利於民族團結和國家統一。(尊重少數民族宗教信仰,風俗習慣)

(3)有利於團結信教羣眾。(較廣泛的羣眾基礎和社會影響)

四、樹立科學的世界觀,反對封建迷信,反對邪教

正常的宗教活動,在法律允許的宗教活動場所範圍內進行的活動。

迷信,泛指對人和事物的盲目信仰和崇拜,欺騙羣眾,破壞社會生產,妨礙社會中正秩序,危害羣眾身體健康,騙取錢財。要取締。

邪教,反人類,反社會,反科學,共同本質。要嚴懲。

無神論,反對迷信,科學世界觀,科教興國,科學的世界觀,四有新人。

我國的對外政策

一、外交政策

外交政策,主權國家對外活動的目標及所採取的方式和手段。

外交政策,是國家對外職能的具體體現,國家總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我國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的制定和完善:我國的國家性質和國家利益決定外交政策

三、我國外交政策的基本內容

(1)獨立自主是我國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場。

(2)維護我國的獨立和主權,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是我國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標。

互相尊重領土和主權完整(核心基礎),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保證),平等互利,和平共處(目標)。

(3)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是我國外交政策的基本準則。

(4)加強與第三世界國家的團結合作,是我國外交政策的基本立足點。

(5)堅持對外開放,加強國際交往,是我國外交政策的基本國策。

地理學習複習方法舉例

考點鏈接,大學入學測驗主要突出:①運用區位理論去分析和解決現實問題,注重區位分析、比較分析、綜合分析能力的考查;②強調用發展的、辨證的、可持續發展的觀點來分析區位過程的演變。

1、農業區位分析考點鏈接

考點重點知識內容

農業區位主要區位因素①自然因素(氣候、地形、土壤、水源等):農業區位選擇的重要基礎。②社會經濟因素(市場、交通、政策):市場是決定因素。③通過改造自然和社會條件間接地影響農業生產。農業地域類型①典型農業地域優勢區位因素分析。②不同農業地域類型生產方式與發展水平的差異。③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農業發展的差異。世界糧食問題①世界三大糧食作物的分佈及其生長的自然條件分析。②糧食問題產生的主要原因:糧食生產地區分佈不平衡等。③糧食問題解決途徑:依靠科技改良土地與作物品種來增產糧食等。

我國農業生產①主要農作物、畜牧業與水產業分佈及優勢產區。②典型生態農業與綠色農業分佈區及區位因素分析。③區域農業生產的特點與治理:優勢與限制因素分析及增產糧食等。④加入WTO後我國農業政策調整與我國農業發展方向。

2、工業區位分析考點鏈接

考點重點知識內容

工業區位主要區位因素①經濟因素:原料、市場、動力、廉價勞動力、技術指向型。②社會因素:政策、工業慣性、個人偏好。③環境因素:工業的污染類型與環境佈局原則(圖1)。

工業發展與區位①原料對工廠區位的影響減弱,市場影響逐漸加強。②信息的通達性與勞動力的素質對工業區位的影響力在逐漸增強。③交通運輸條件仍是發展中國家工業佈局考慮的主要因素之一。④環境政策的改變使發達國家將污染嚴重工業轉移到發展中國家。主要工業地域①傳統工業地域:德國的魯爾區、英國中部工業區、美國東北部工業區等、日本太平洋沿岸。②新興工業地域:意大利的東北部和中部地區、德國南部地區、美國“硅谷”等。我國主要工業基地與工業中心①滬寧杭工業基地(上海、南京、杭州):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基地。②京津唐工業基地(北京、天津、唐山):第二大綜合性工業基地。③遼中南工業基地(瀋陽、大連):重工業基地,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振興。④珠江三角洲工業基地(廣州、深圳、珠海):輕工業與電子工業。

3、城市區位分析考點鏈接

考點重點知識內容

城市區位主要區位因素①自然因素:地形(平原、高原、河谷低地)、氣候(中低緯度臨海的邊緣地帶)、河流(河運起止點、兩河交匯處、河口)。②社會經濟因素:自然資源、交通、政治、軍事、宗教、科技、旅遊。城市發展與區位①地形、氣候對城市區位的起重要影響。②河流對城市的城址選擇具有深遠影響。③自然資源、交通運輸自古至今一直起巨大影響。④軍事、宗教對城市區位的影響減弱。⑤科技、旅遊是一些現代城市興起的主要影響因素。

主要城市帶(羣)①世界上第一批城市分佈的地區: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尼羅河平原、印度河平原、黃河--長江中下游地區。②世界主要城市帶、城市羣:美國的波士頓-華盛頓、芝加哥-匹茲堡、德國的魯爾區、日本太平洋沿岸地區、中國的滬寧杭地區。

4、交通運輸區位分析考點鏈接

考點重點知識內容

交通區位主要區位因素①經濟因素。②社會因素。③技術因素。④自然因素。交通運輸線與區位因素①合理佈局交通網的需要②促進沿線經濟發展的需要。③加強民族團結,保障國家的政治統一和國防安全,促進國家的長期穩定和繁榮的需要。④要有先進的科學技術作保證。交通運輸點與區位因素①自然因素決定“點”的位置。②經濟腹地影響“點”的興衰。③城市建設促進“點”的發展。世界主要交通運輸網①略②③中國主要交通運輸網①略②③

歷史學習複習方法舉例

第一部分中國古代史

1、秦漢王朝,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封建大一統的時代,也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奠基時期。秦漢王朝開創的一系列制度,為以後歷代封建統治者沿襲。隨着絲綢之路的開闢,中國文化開始影響世界,世界優秀的文明成就也逐漸傳入中國。

(1)秦朝的統治

秦朝的統一

統一條件成熟:社會生產力不斷提高,民族地域之間聯繫加強,必要的社會基礎;長期戰亂,給社會經濟人民生活帶來巨大災難,人民渴望統一;秦國變法比較徹底,國富兵強,實力超過其他國家,具備了條件;嬴政的個人才能。

秦的統一,具有劃時代的歷史意義。結束了諸侯爭霸的戰亂局面,

茂名市第一中學高三:南國土豆絲